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衰变的基础知识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其中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γ射线一般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而放出的.在书写衰变方程时,要做到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于α粒子为氦核(42He),β粒子为电子(0-1e),所以每进行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或者说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每进行一次β衰变,质量数保持不变,电荷数增加1,或者说一个中子(10n)转化为一个质子(11H).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P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变为原子核Q,Q比P A.多1个中子 B.少1个中子 C.少2个中子 D.少3个中子 2、物理学史上,最先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 A.卢瑟福 B.爱因斯坦 C.查德威克 D.玻尔 3、发现一种未知特性的X粒子组成的射线,对它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3.
1.原子核238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238 92u核经一系列衰变后变为。^206 82 Pb核,则发生a衰变和8衰变的次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 ,通常会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某些放射性元素可能只放出α射线或只放出β射线 .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若处于激发态 ,便会辐射出γ光子 ,即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γ射线 ,γ射线只能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放出 .原子核衰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衰变法则α衰变 :AzX →A - 4z- 2 Y 4 2 Heβ衰变 :AzX →Az 1 Y 0- 1 e原子核衰变过程中 ,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 ,每经过一次α衰变 ,核内减少…  相似文献   

6.
天然放射现象是高考常考考点.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三种射线的特性及鉴别;(2)半衰期的理解及应用;(3)衰变规律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原子核物理中,已发现了二千多种核素,但绝大数核素是不稳定的,它们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从一种核素变为另一种核素。原子核的这种自发衰变过程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不仅在生产技术和医学上获得广泛应用,对理论上研究原子核的放射性规律与射线性质也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特性。本文讨论原子核的α衰变。  相似文献   

8.
郭铨 《物理教师》2003,24(3):60-63
一、本题共 1 0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4分 ,选不全的得 2分 ,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分 .1 .最近发现的第 1 1 4号超重元素 ,其质量数为2 89,它的原子核经多次衰变可变为铋 2 0 9( 2 0 983Bi) ,关于这种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核内质子数为 1 1 4.(B)它的核内中子数为 2 89.(C)它的核外电子数为 1 75 .(D)它的原子核经 2 0次α衰变和 9次 β衰变变为铋 2 0 9.2 .如图 1所示 ,L型杆上用两根细绳拉住一球 ,开始时AC绳处于水平状…  相似文献   

9.
魏就元 《高中生》2009,(1):20-21
例1(2007年高考广东卷)(1)放射性物质^210 84Po和等60 27Co的核衰变方程分别为210 84Po→206 82Pb+X1,60 27Co→60 28Ni+X2.方程中的X1代表的是———,X2代表的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高考物理有关"原子物理"的试题中,原子核结构、原子能级、核反应方程和质能方程是考查热点。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衰变规律。高中物理主要介绍了两种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α衰变规律:每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即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均减少2)。β衰变规律:每经过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即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减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氡中毒     
1氡的性质 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是人类所接触到的惟一气体放射性元素。氡的半衰期只有3.8d,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氡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慢性照射行动水平具体数据的惟一核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加州大学的弗里德里克·莱因斯(F.Reines)因在50年代中期领导一实验小组,捕获到由泡利(W.Pauli)假设并认为“可能永远也探测不到”的粒子——中微子.而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L.Perl)(因发现τ轻子)一起获得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中微子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β衰变的研究.1930年12月4日,泡利为解决β衰变中的连续谱问题,假设在β衰变中,除了放射电子以外,还伴随着放射一种还不为人知的中性粒子(后由费米(E.Fermi)命名为中微子).随后,费米根据这一假设,建立了著名的β衰变理论.在β衰变中引入中微子,不仅可以解决能量守恒问题,也使动量和角动量得以保持守恒.一种粒子的引入,解决了三大守恒定律的困境,谁不为之动心呢?然而,如何切实地捕捉到中微子呢?却长久地困惑着人们!  相似文献   

13.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知识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 ,该知识点在近十年的全国高考题中重现率几乎达 1 0 0 % .笔者通过对自编的二道有关综合题的解析 ,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和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例 1  1 999年 4月 ,在美国劳仑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 ,研究者通过 88英寸回旋加速器 ,用高能氪— 86原子轰击铅— 2 0 8靶 ,氪核与铅核融合 ,放出一个中子 ,合成了人类迄今为止核电荷数和质量数最大的元素的新核 (记作a) ,1 2 0微秒后 ,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 ,衰变成另一个新核 (记作b) ,该子核在 6 0 0微秒后又放出一个α粒子 ,衰变为 1 …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解题中,赢得考试时间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对解选择题而言,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其特点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迷惑性大.要准确、迅速地解答物理选择题,前提是熟练理解和应用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择题不同于填空题和计算题等其他题型的特点,可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使解答选择题更为迅速、准确.一、排除法【例1】(2003年全国高考题江苏卷)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3906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4900Kr),这些衰变是().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4次β衰…  相似文献   

15.
俞正强 《人民教育》2012,(23):35-37
一、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小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解决)时,会出现不知道设谁为X的现象,比如:2小时行车42千米,问每小时行几千米?学生有时候会把2小时设为X,或42千米设为X,这种错误很容易改正,因为老师通常会强调: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这样说了之后,学生通常就不会错了。但到需要先设中间问题为X的时候,学生就又迷糊了。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Cl_2(气) 2H_2O(气)(?)4HCl(气) O_2(气)达成平衡后,下列操作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1)其它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2)容器体积及其它条件不变,加入惰性气体。有许多中学生对此题是这样解答的:由于减小容器体积或加入惰性气体都能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因此二者都能使平衡向左移动。对问题(1)答平衡左移是对的,但对问题(2)答平衡左移就不对。一下面分析一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找出这一错误的原因。反应mA(气) nB(气)(?)PC(气) qD(气)在一定条件下达成平衡,设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A]=a(M),[B]=b(M),[C]=c(M),[D]=d(M),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p·d~q/a~m·b~n若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来改变体系的总压强,则当体积变为原来的1/X倍时,总压强就变为原来的X倍,各组分的浓度也变为原来的X倍,即  相似文献   

17.
胸透要慎重     
每年一次的胸透,是学生体检的“保留节目”。殊不知孩子这样频繁地接受辐射,可能埋下致癌的祸根。我国明文规定放射检查需屏蔽性腺等特殊部位,但实际操作却不尽如人意。深圳从事医疗放射防护的专家朱志新在媒体上介绍过放射检查致癌的原理。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有些放射科医生拿自己干了几十年放射工作也没有得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放射性元素产生的放射线 ,打开了对原子核认识的大门 ,放射性元素有放射性 ,那么 ,何为放射性呢 ?教材在第 2 70面是这样定义的 :“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物质发射这种射线的性质 ,叫做放射性 .”含铀的矿物发出的这种射线又指什么呢 ?由教材大家都知道含铀的矿物能发出α、β、γ三种射线 ,于是有人认为这种射线就是指 α、β、γ三种射线 ,许多教辅资料也这样认为 :“把许多物质都有放出 α、β、γ射线的性质 ,称为放射性 .”对此理解 ,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体现在它能发出γ射线 ,也就是说 ,物质能发射 γ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现述理由如下 :从定义来看 ,教材说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由于铀经 α衰变后变为钍 ,钍又发生 β衰变 ,直到最终衰变为铅 ,所以含铀的矿物在衰变的过程中能产生α、β和γ三种射线 .这三种射线人皆看不见 ,由于 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 ,所以仅有 β射线和 γ射线能穿透黑纸 ,显然 ,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的这种射线不包括 α射线 .从放射性同位素的放...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脉络根据原子物理学发展史,以原子结构的三个认识(汤姆孙模型、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理论模型),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原子核的四个基本变化(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为节点,形成原子物理学的知识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中有关天然放射现象中的“原子核的衰变”的试题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