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寻根》2016,(2)
正旧时,镇江城郊及东乡、南乡一带民间建房造屋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民俗现象,即瓦木匠掌尺师傅会一边劳作,一边说出一连串的"吉语喜话",以示向主家道喜贺吉。当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说喜话",又叫"说好"。过去,镇江民间建房造屋,大都聘请苏北扬州、江都手艺精湛的瓦木匠师傅承建。他们在建房造屋时擅讲"吉语喜话",久而久之,建房造屋"说喜话"的习俗,便在镇江城郊及周边农村传开,并传承给土生土长的镇江手艺人。听健在的老瓦木匠师傅讲,镇江建房造屋"喜话"一般  相似文献   

2.
柯列乔的这幅宗教作品创作于16世纪20年代中期,画中展现了一幅母子间亲密的场景。约瑟夫位于右首的背景,正忙着做木匠活儿,而玛利亚刚刚放下缝补的衣服,这从左下角中的篮子和剪刀就可看出。画中的这些辅助要素营造出玛利亚在温柔地照管着幼年的圣婴,试着给他穿衣服;而圣婴却在母亲的膝上不  相似文献   

3.
四季池塘     
正1因为一泓池塘,而建下一座房屋。房屋,位于村庄西头,距离村庄大约五十米;池塘,位于房屋之南,距离房屋,亦是大约五十米。房屋之西,是一座叫做"西山"的山,山不大,错落着几个山头;山上多植槐树,绿树葱茏,植被丰茂,成为池塘之水的重要来源。房屋与池塘的其它三围,为庄稼地所环绕;好多年里,房屋一直没有院墙,以篱笆代之;篱笆上爬满绿色植物,常常璎珞满架。自小至大,我在那座房屋中,生活了近二十年——那是我的乡村老  相似文献   

4.
玉溪花灯从广义上讲包括玉溪县(今红塔区)花灯、华宁县曲艺形态花灯和澄江县松园花灯。从狭义上讲专指玉溪县花灯,本文记叙的是后者。 人们通常把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比喻为房屋的四柱,一个剧种或一个剧团要生存、要发展,首要的事就是要立稳四柱。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九个支派中的一个支派,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界定为“彩(彩调)花(花灯)系流”,  相似文献   

5.
祥云小鲁班     
自古以来,手艺人不乏聪明才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精美的文化,靠着言传身教,使绝技传承至今,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可以分享,赞叹,自豪……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至今仍然能够闪耀炫目的光辉而着墨增彩. 在祥云县普溯镇,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有个名气不小的木匠师傅李秉华.由于他木工手艺高超,几十年来他经手盖过的房子竟然多达数百家,当地人便把他称之为祥云的“小鲁班”.  相似文献   

6.
爱的礼物     
暮秋 《世界文化》2003,(4):13-15
“艾玛阿姨,真高兴您能来和我们一起住,”简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件手工编织的婴儿睡毯放进艾玛存放纪念品的大皮箱里。简今年12岁了,此刻,她正和她的妈妈一起帮助艾玛阿姨收拾东西,为她搬家做着准备。妈妈刚才下楼去将艾玛阿姨的炊具装箱,让简留在楼上帮助艾玛阿姨收拾那些容易引起她伤感的物品。这时,简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透过艾玛阿姨家的窗户向外望去。她正好可以看到自家房屋的屋顶,她的家就在玉米地的那一头。此刻,她的爸爸正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骄傲地为家中加盖的房屋做着收尾工作,风将锤子的敲打声吹了过来,“叮叮当当”,仿佛是在唱…  相似文献   

7.
他正在他的老施华茨帕尼豪斯的工作室里。身后是他的“伯爵”牌钢琴,已经由于为听到自已的疯狂弹奏而毁坏了。几枚零星硬币散落在桌上的一些杂物之中。桌上有他的助听器,他的对话本子——每个来访者都必须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木匠用的铅笔,信件,鹅毛笔,一只破了的咖啡杯,残剩的食物和他的烛台。那些日子,他对这一片杂乱无章已毫不在乎  相似文献   

8.
老屋     
门是木门,有很高的门槛,轻轻一推就"吱呀"脆响.窗是木窗,不大,一律的梅花细格子.记忆中的老屋只有黑白两色,黑的是屋顶的瓦,白的是木质的门窗(或者说接近白色,我想原来也曾上过色的,只是后来全褪尽了).老屋地基很高,是用打凿的非常整齐的青石条砌成.老屋的门柱圆实,下面垫有圆形的雕着狮子的石墩子,上端支撑着横梁和椽子.家乡人对房屋的建造非常讲究,因此家乡有很多出色的手艺人.家乡人把他们称之为石匠、木匠、泥瓦匠.  相似文献   

9.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10.
张旗 《大理文化》2014,(11):35-40
树总是把乡村拥抱在自己的怀里,乡村总是感激地仰视着那些高过屋脊高过炊烟的树。 有哪个乡村不是荫蔽在树林子里的呢?没有树,那还能叫个村子么?“树”字里头就隐蔽着一个“村”字。  相似文献   

11.
转眼离开乡村几十年了。面对乡村日新月异的不断变迁,在感慨与惊叹之余,却有着丝丝缕缕的失落感,为永远失去一些东西而有些怅然若失。在大理乡下,我感受最深的是莫过于那些曾经熟悉而已远去的小贩叫卖声——"买吃螺蛳……"这个声音翻译成汉语后似乎就没有多少味道了,还是用白族话喊出来韵味十足:"买—饮(吃)—磬(音,白族话螺蛳的称呼)—迎(来)……"直译成汉语就是:"买—吃—螺蛳—来……"在我童年的时光,往往是在午后,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皮影剧团成立于1943年。在半个世纪的影艺生涯中,广聚影界英才,具有雄厚的艺术实力,成为唐山影界的代表。唐山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她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兴盛于乐亭(县),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又称"驴皮影"。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前设"影窗",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表演,配以灯光、效果、音乐、唱腔,活灵活现地刻划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角色齐全,分"小"(旦)、"生"、"髯"(老生)、"大"(花脸)、"丑"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  相似文献   

13.
叶炳昌 《寻根》2011,(5):51-54
旧时,广州有几种被人们排除在七十二行之外的畸形行当。主要盛行于清末民初,有的畸形行当甚至一直保持至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14.
李树华 《大理文化》2016,(4):96-102
正千百年来,无数的石雕艺人用他们手中的凿、锤、钎等最简单的原始工具,创造了世界上数量最为可观的千古不朽的艺术珍品,这些艺术珍品见证着人间沧桑和世事变迁,是艺术宝库中的历史长者。大理州南涧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勇师傅就是诸多石雕艺人队伍中的一员。14岁少年爱上石雕  相似文献   

15.
徐曼 《世界文化》2005,(12):34-35
如果说巴黎是法兰西热闹而华丽的门面,那些散落于法国各处的古老小镇则像是“法兰西制造”的工厂,正是这些充满历史感与灵性的小村落成就了法兰西民族。千年岁月的打磨赋予古镇一种深入人心、穿透肺腑之美。它们谦逊、安静而平和地散落于城市的喧嚣之外,就像一本静静摊开的史书,等着人们去发现与解读那属于法兰西民族的真正的历史。游走在乡村教堂的尖塔之间,感受的是一个彻底敞开了心扉的法兰西,是支撑起巴黎和整个法兰西民族的最为本质和纯粹的法兰西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最早租住我楼下铺面的是一家四川木匠。他们用前面的铺子做摆放家具的陈列室,后面的房间又是作坊又是人住的地方,很难想象在这小小的地方他们是如何施展拳脚的,然而,门面上的对联赫然醒目,上联是:"铁锤叮当响",下联是:"金银车子装"。起初木匠家的生意很好,电锯声和榔头声经常响至半夜,闹得左邻右  相似文献   

17.
安宁大地     
正一、生命篇鸟雀据说乌鸦能提早闻到腐肉的气息。村庄的人们说,听到乌鸦啊啊叫,村庄里就要有人去世了。为此,人们又把说不好的事应验的人骂为"乌鸦嘴"。乡村世界,各种鸟儿都有,这当中自然少不了乌鸦。可是在平时,人们似乎不容易听到乌鸦叫,又或者是听到乌鸦叫两声而并不在意。只有当村庄里有人病入膏肓了,人们这才注意到了乌鸦,  相似文献   

18.
周俞林 《寻根》2013,(4):39-42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所在多深险",条件较差,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苗族多是聚族而居。据《宋史·蛮夷传》载:"诸蛮族不一,大抵依山谷,并树木为居。"村寨周围大都茂林修竹,风光绮丽。苗族住宅的房屋式样很多,各地苗族因经济、地理等情况不同,对所修建的房屋不仅有差异,而且其居住习俗也因地区或姓氏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9.
他于1876年1月14日诞生于旧金山。假若在他襁褓时他的生父不去世的话,他可能姓钱尼,由于他姓了继父的姓氏,因此世人都知道他叫杰克·伦敦。他的继父约翰·伦敦是来自美国东部地区的一个流浪汉,曾做过木匠、建筑工人、缝纫机代理人,开过膳宿公寓,当过菜农、小商店主。他的母亲弗洛拉是俄亥俄州马西隆城名门威尔曼家族的一个不肖后裔,是个占星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4月17日至1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近代以来华北城市与乡村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汇聚津沽,共议近代华北城市与乡村研究的新趋向。会上,五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会议主题做了深刻发言。随后的分会讨论则围绕着城市政治与城市经济、城市社会与城市文化、城市体系与城市建设、区域政治与经济、区域社会与文化、乡村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经与会专家学者友好热烈地讨论,本次研讨会总结了近年以来近代华北城市与乡村变迁研究的三个新动向:一是城市与乡村理论探索深入;二是城市与乡村研究的融通与对话;三是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呈现出多维交叉与热点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