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旧时人们认为亡魂在前往阴间的路上必经"恶狗村",为避免恶狗撕咬,在小殓时,家属预先将小棒和狗食放入死者衣袖或手中。小棒就是"打狗棒";对于狗食,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华北和华东地区叫"喂狗饼"或"打狗饼"(陈德光、潘治武:《漫谈老北京人的丧俗》,《文史资料选编》第41辑,北京出版社,1991年),东北一  相似文献   

2.
傅杰 《中国文化》2013,(2):247-249
王鸣盛乃有清一代通儒。钱大昕《实庵小传》称其"以著述自命,经史子集四部咸备"。沈懋德跋《蛾术编》复引述其晚年自述:"我於经有《尚书后案》,於史有《十七史商榷》,於子有《蛾术编》,於集有诗文,以敌弇外!《四部》,其庶几乎!"其博通则庶几,而论学养造诣较王世贞实有过之。《后案》、《商榷》及《蛾术篇》虽各有补正余地,但在学术史上的不朽地位则是绝大多数学者公认的。李慈铭断言乾嘉之世兼精经史的学者惟王氏与钱大昕二人而已,而《十七史商榷》"考核精审,议论淹通,多足决千古之疑,著一字之重",与钱氏《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皆为治史者必读之书,而"钱专考订,鲜及评议;赵主贯串,罕事引证。兼之者惟此书,故尤为可贵"(王利器辑《越缦堂读书简端记》)。胡玉缙举《商榷》可议者多处,而终推崇"其书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为博大,视赵翼《廿二史札记》为翔实,实史学中不可少之书"(吴格辑《许庼经籍题跋》)。惟王氏文集《西庄始存稿》为早岁之作,后人较少佳评。张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录》云:  相似文献   

3.
朱韬 《华夏文化》2014,(1):50-52
<正>《坐忘论》现存两种,同名异文,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正统道藏》本《坐忘论》,主体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条目;另一种石刻本《坐忘论》,见于王屋山《贞一先生庙碣》碑阴(今人陈垣先生所编《道家金石略》有收,题为《白云先生坐忘论》;另吴受琚先生辑释《司马承祯集》收作《坐忘论》附录;南宋道士刘虚谷曾在庐山刻《坐忘论》,已佚,陆游有跋文存,或与此碑阴所载相同),原碑当为唐"大和三年"(829年)所立(北宋元祐九年重立石),碑文记载内容为女道柳凝然、赵景玄母女于唐长庆元年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6)
<正>能诗善文风度翩翩的外交家徐葆光(1671-1740),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市吴中区),字亮直,号澄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史稿》称他"才品为馆阁冠"。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受赐一品官服,作为副使与正使海宝前往琉球册封尚贞王,翌年归国,著《中山传信录》。作为康熙皇帝钦点的外交官,徐葆光诗文俱佳,颇得同时代桐城派散文大师方苞的赞誉,传世著作除了《中山传信录》,还有诗集《二友  相似文献   

5.
<正>卢见曾(1690-1768)出生书香世家,曾师从王士祯、田雯等名家,曾任两淮盐运使等官,主持修建了红桥二十四景及金焦楼观,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举行"红桥修禊",一时名流学士如郑燮、陈撰、厉鹗、惠栋、沈大成、陈章等数十人为上宾,"和修禊韵者七千余人,编次诗三百卷"。著有《雅雨堂诗文集》以及《雅雨堂丛书》十一种,先后校刊过《乾凿度》、《战国策》、《尚书大传》、《周易集解》、《经义  相似文献   

6.
杨慎所编辑的《全蜀艺文志》,较为重视选录"仗节死义"之士的文章,如对唐宋巴蜀"忠谏"士大夫"谏诤章疏"之文,选录"表以出之",是对巴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盛明"嘉定四谏"安磐、徐文华、程启充、彭子充等"端士""纯人"诗文的选评,是对自己及议大礼同僚的"遗直"品行的礼赞;对歌咏宋末元初合川钓鱼城保卫战中英烈诗文的选评,是对民族气节的弘扬。这些诗文既充分表现出杨慎编辑《全蜀艺文志》"扬四子之芬,而成一邦之史"的文化意图,又是杨慎超越时空的束缚,在精神上与这些直节之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7.
书法篇     
正孙太初孙太初(1925~2012年),号石公,梦雨楼主人,白族,大理州鹤庆县人;著名考古学家、文史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曾任云南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云南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委。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滇云印社社长,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以篆、隶见长,取法《大盂鼎》《散氏盘》《石门颂》《张迁碑》等,用笔遒劲稳健,体态婀娜多姿,风格古朴优雅,具有金石气。  相似文献   

8.
《说郛》简介□张旗《说郛》的作者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学者,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工诗文,精通古学。因为《说郛》没有跻身于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之列,所以它对许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然而不很出名的《说郛》对于了解传统文化来说,实在是一条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9.
《司马兵法》是齐威王时期在周代《司马法》的基础上杂揉进司马穰苴兵法而形成的一部兵学著作,它虽是一部兵书,却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司马兵法》中有关军礼的内容是中国礼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就今本《司马法》和辑本《司马法》中有关军礼的内容略述如下:其一,关于“校阅艹鬼”。今本《司马法·仁本》曰:“天下既平,天于大恺,春艹鬼秋,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艹鬼,指寻找、搜集;,指秋天打猎。所谓春艹鬼秋是指国君在春秋两季以围猎形式操练士兵和检阅军队的仪式,以这种形式表明不忘备战,实际上是表明国君拥有兵…  相似文献   

10.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又字凤笙,晚年号蓼园。山东省胶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柯劭忞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其父柯衡在经、史、诗文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  相似文献   

11.
宋志坚 《寻根》2011,(1):50-60
在鲁迅校辑的古籍中,精力耗费最多、时间延续最长的当数《嵇康集》。从《鲁迅日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为校辑《嵇康集》所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2.
正说诗文可以当作药石治病,恐怕谁也不会相信,但在古代却时有这样的记载。据笔者所见,最早记载以诗文治病的是《汉书·王褒传》。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后(汉宣帝)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太子"是汉宣帝之子,所谓"忽忽善忘",  相似文献   

13.
正释·担当(1593-1673年)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释名普荷,通荷,号担当。出身诗文世家,少时曾从游于董其昌、陈继儒等诸位大家门下,颇受赏识。明亡后不久,约于50岁受戒于祥云水目山无住禅师,入宾川鸡足山修禅,约75岁时移大理感通寺住持,81岁圆寂。塔在今感通寺后。于禅、诗、书画均有极高修为。著有《翛圆集》《橛庵草》《拈花颂白韵》《罔措斋颂古》等大量书画作品。云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20,(4)
正在《宁邑宁氏族谱》中,保存了一份完整的《守河南郡伯宁公德政实绩》(以下简称《德政录》)。"守河南郡伯宁公"为宁氏先祖、曾任河南知府的宁之凤(1610-1680)。因清代流行以古代同级官名称呼现任官员,故《德政录》及所附诗文均称其为"郡伯"或"太守"。在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在一地任职期满离任时,当地士民为表敬重和挽留之情,赠"万民伞"、立"德政碑"  相似文献   

15.
今年已届87高龄的杜乙简先生,虽年迈古稀,但精神健旺,思维依然敏捷,每当谈及诗文、书法、金石文字及为人为艺之道,他便兴致勃发,侃侃而谈,满腹诗书似流泉涌出而不知疲累,而一旦谈及生活琐事、人情世故等话,先生却显得木讷口拙,不擅言辞了,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这就是白族著名学者、书法家杜乙简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正(1916年-2005年)杜乙简,大理洱源人,白族学者,著名书法家。1938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师从甲骨文学者董作宾先生主攻考古、金石;从事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编著有《甲骨文简编》《殷历谱》等著作。解放前后,曾在滇西多所中学、师范任教,讲授文史。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徐学"?要而言之,徐学是研究徐霞客的一门学问。徐霞客是徐宏祖的号。徐宏祖字振之,明末江苏江阴人。据明末浙江名士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载,因徐宏祖"天下畸人癖爱册……青霞括苍局于掌",故其尊师黄道周为他取号"霞逸",后来另一位浙江著名画家陈继儒给他取了流芳天下的霞客为号,这个号取之于《楚辞·远游》的"载营魄而登霞"一句。  相似文献   

18.
李元阳书法     
正李元阳(1497-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太和(今大理市)人,明嘉靖五年丙戍(1526年)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江阴县令、福建道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嘉靖二十年(1542年)辞官归大理。万历八年(1580年)辞世。李元阳是明代大理最知名的白族学者,曾编修《云南通志》《大理府志》,研理学、诗文,有《中溪李先生集》(也称《中溪家传汇稿》)传世。主持修葺崇圣寺、三塔,创中溪书院,于大理历史文化有  相似文献   

19.
《心史》,又称《铁函心史》,或《大宋铁函经》。作者是南宋遗民郑思肖(字所南,号憶翁)。全书含诗文集七卷,夷夏之辨、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充满字裏行间,情见乎辞。据传作者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将《心史》封存於铁函,然後  相似文献   

20.
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载有"《苏子》三十一篇"。然而,这部著作早已亡佚。它的具体内容,至今尚未澄清。以往学者常把《苏子》与《鬼谷子》混为一谈。《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理论经典,《苏子》则是苏秦及其学派书信和游说辞的总集,两者不能混淆。在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发现有十六章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我们以这些真实史料为标尺,将散存在战国秦汉文献里苏秦及其学派的书信和游说辞辑录起来,逐篇进行校勘、注释、考辨和译文,撰为《苏子辑校注译》一书。这对研究战国历史和纵横家的事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