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美文多先生: 我是<空手道文萃>的主编赖文章,你多次写来的,关于我刊数次转载你的文章却从不与你取得联系更不支付任何报酬的抗议信收悉.经本刊"空手捉蚂蚱"编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由我亲自给你回信并对你所提出的"抗议"作一个公开的答复.  相似文献   

2.
刘苹 《大理文化》2005,(4):25-2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正在莫斯科学习的周保中强烈要求回国抗日.1931年11月,周保中回到上海.12月,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亲自给周保中下达了到东北去组织领导武装抗日的任务.周恩来同志说:"周保中同志,我比你大四岁,我就叫你一声周老弟给你送行吧.为了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周老弟,努力啊!"  相似文献   

3.
原则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大意是说三十年代,上海一家有名的缝纫店,有一天来了一位顾客,拿出一匹质地极差的面料,出高价要做一件西服,并要求左袖短右袖长,右襟短左襟长.老板犹豫了,说:"这样差的布料是不能做西服的,照你说的做出来也不能穿."顾客火了:"老板你怎么做生意的?我出钱,你出力,能不能穿是我的事,你给我做出来就行了!"老板想想也是,就按照要求缝了给他.  相似文献   

4.
三鲜汤     
"妈."哦,回来啦!吃饭了吗?"还没."我去给你弄."说罢走向了厨房.望着那背影,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妈,我要吃三鲜汤,加姜片的."妈嗔怪地说了声"这丫头",乐呵呵地去菜园里拔菜了.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课     
尽管实习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的心依然活跃在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中间,尤其是我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离开实习学校的那天早晨,我依旧到操场上守操.这是作为一位见习班主任所要实习的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班主任走了过来,微笑地对我说:"杨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想邀请你在今天给他们上最后一堂班会课."真的吗?"我当时很激动也很兴奋."好!"我没多想就爽快地应了.可是这也许是我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课?多么令人心酸的话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我也只不过站了那么几节,但是我却对这神圣的职业怀着深深的敬意与眷恋.  相似文献   

6.
请告诉我你是谁 "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 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 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我的眼前是满坡的植株,它们包围着我,把我的生命染成了绿色.如此,我的脑海里,还占据着与此有关的许多事物.渐渐地,那些关于城市的往事,那一张张关于城市的非常熟悉非常生动的笑脸,淡出了记忆.  相似文献   

7.
通俗读物中的投行以及那些操纵投行运作的铁腕人物,往往兼具武侠演义段落的神秘莫测和恐怖电影大Boss出现时刻的惊悚吊诡——"嘿,沃伦吗?我是亨利,福尔德要我打电话给你,有件事请你帮忙,恐怕需要解决一下他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去年八月初,大学同班同学相聚昆明,举行毕业20周年座谈会.遗憾的是曾与我结下深厚友情的彩云同学没有到会.在热闹得险些掀翻了屋顶的联欢晚会上,同学江波给我出了个题目:"你和彩云谈过恋爱,但最终未成眷属.原因是什么?请向大家如实交待."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与他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秋天到来,似有一股凉意,可我还在这有些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我朗读的声音很大,盖过了风吹树木的声音.当我停止时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个身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认真看时,是一个男孩,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男孩,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下很亮.他说话了,他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枯燥的课文从你嘴里读出来,添了许多生气."我受宠若惊,那晚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忧郁的,显得有些伤感,这让我很迷惑.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也总是在那条大道旁看书.  相似文献   

10.
我的野鹜轩     
正一越是中年,越想回家。我是地道的洱海人,我的家就在洱海东边山脚下。虽然离家数十里,但是家的牵挂总是如影相随。有人曾问我:"如果让你回老家,盖间小屋,你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我说:"就叫野鹜轩吧。"我最喜欢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希望在我的野鹜轩里,静静地看烟雨洱海,积雪苍山。年纪越大,越想有幢属于自己的小院,如孤鹜一般。王维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1.
记住阿东     
那是他出事前的一个月--近乎整整的一个月,一位酷似商人的<×书画报>的编辑千里迢迢来到大理组稿.我被通知前往晤见.然而,对于书画,我只是喜爱和爱好而已,是个不入道的外行人.我把我的担心如实地告诉给了编辑大人.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一再地声称"只要出面组组稿……就有辛苦费".我禁不住也不以为然起来.他谈论版面的事,并拿出样报让我看,平心而论,这张报纸很美也很大气,加上是彩印的,就格外地抢眼.他一再地催我,并再三说,会有好处费的!"……有回扣的."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凑近我说,那神情颇像传授祖传秘方似的.我直率地告诉他:我不适合.不过,我说,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也许会适合于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12.
朋友,请教您个小问题: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小"地球村"吗?你可能会犹豫.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好似一个‘地球村'."在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东方日内瓦"的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来自异国他乡的各界人士的匆忙的足迹.这"地球村"就是大理--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13.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我们镇上的一位女士神神秘秘地对我说:"你该竞选总统!"本来我是想当恭维话听来着,直到她告诉我"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还活着,现在正在美国爱荷华州务农呢,我知道我们应该结束谈话了。可是回到家里,我不禁美滋滋地想,如果我能当总统,我该给美国人带来什么福利呢?  相似文献   

15.
阿妈在远方     
正一"尖角老牛啊,你辛苦还是我辛苦?我的辛苦可以说给你听,你的辛苦却说不出……"世人皆苦,老牛更甚,吉祥自小就会唱这一首牛歌,是阿妈教会她的,苍凉忧伤的旋律一遍遍重复,似乎能把世间的疾苦冲淡。爷爷说,你阿妈喜欢抱着你坐在堂屋门前,一只手轻轻拍着你的背,嘴里低声唱着牛歌,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爷爷讲述的场景很温馨,吉祥觉得后背一热,仿佛阿妈温存的手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无意中得知弗格森的薪水足足是我的两倍之多时,我忍不住咒骂起来。没错,我知道弗格森的薪水可能会比我多,因为他是我们的部门经理。可是在我看来,他做的事情并不比我们多,甚至比我们还要少,大部分时候他只需要下达几个任务给我们就行了。我的意思是,老板不应该付给他这么多的薪水。毕竟他的工作如此安稳而且轻松。"这简直太不公平了!我要辞职。"我向父亲抱怨。"噢,孩子,好像确实是这样。"父亲摊开双手,表示理解和同情。他歪着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会不会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呢?我是说,也许弗格森做的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多,而你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7.
澤厚兄:久違了.你在那裏?我找不到你.你進入莊襌的境界了,自然無法找到你.莊子曰:"形形之不形乎?"我無法描述讀了《漫述莊禪》的喜悦心境.屋中的麈物,桌子,書厨,簟簡,茶杯,臺燈,窗簾……一下子都蒙上一層光辉,仿佛舆往日、異時大不一樣.我來回踱着步,身心一陣輕松,後來竟笑了起來.我想,大約這就是"個體感性經驗的某種神秘飛躍"罷.當然我自知還没有獲得佛性,距離成佛作祖還無限遥遠,只是産生了一種審美愉快;而這愉快,是從大作中感受和領悟來的.確如你所説:"經此一'悟'之後,原來的對象世界就似乎大不一樣了."因此,我不僅在思辨上,在道理上同意你對莊玄禪的論述,在實感上、在審美上也被你的論述征服了.我由此想到,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指的也是這樣一種境界.他追求的是直覺領悟,而不是一章、一句、一詞、一字的具體含義.這有他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句可證.你在文章中提到了陶詩"采菊東籬下",并説具有禪味的詩比許多禪詩更接近於禪,可謂至論.  相似文献   

18.
正请告诉我你是谁"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相似文献   

19.
嘎洒"掉毛"记 老实交代:第一次到滇南玉溪地区新平县的傣乡嘎洒采风,我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出差借口.由于名正言顺,一路风光,一路舒坦:乘三菱,吃宴席,住宾馆.回来后被老婆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你嘴巴上天天高唱要体验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体验真、善、美.你就这样体验的?公款吃喝,游山玩水,你不脸红,我都替你脸红!老美眉的这顿家骂,骂得我面红耳赤,丑陋毕现.  相似文献   

20.
完美随心     
<正>"你又开始小题大做了!"母亲唠叨着,"你以为这是戴安娜王妃的婚礼哪!""我只是想为凯茜办一个完美的婚礼,"我有点生气了,"她可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女孩儿,而且从小就为这一天做准备了。""但是你不可能事事称心,"母亲咕哝着,"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计划的那样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墨菲定律。""也许吧,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呀。"我回答道,然后继续一遍一遍地核查婚礼计划单上的细节。27岁的凯茜是我三个孩子中第一个结婚的,我许诺给她挑一个"良辰吉日"成婚——但愿真的有这种日子。这个愿望可能跟我的经历有点关系吧。我的婚礼堪称完美,除了婚纱那皱巴巴的拖裾——等到发现的时候,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