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三)资助文博及艺术人才培养。(四)资助馆藏文物的文创开发。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三)资助文博及艺术人才培养。(四)资助馆藏文物的文创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文物及艺术品数据库、文物及艺术品出版物。(三)资助文博及艺术人才培养。(四)资助馆藏文物的文创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  相似文献   

8.
概述南海的文化历史,论述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建设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意义及思路。同时,介绍了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功能、特点及作用。数据库共收集9位南海籍院士及130多位南海历史名人的个人简历、论文、著作、图片等相关资料,力求能对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的资料作全面的整理及展示。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3月22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国博基金会)。国博基金会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独家发起、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资助国家博物馆建设。(二)资助文物考古及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及库房维修、文物修复及技术发展、文物及艺术品征集、文物及艺术品陈列、文物及艺术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将于2010年3月9~11日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办的2010华南国际印刷展为切合不同买家的需要.特别设置了不同的主题专区,包括印前及数码印刷专区、丝网印刷设备及材料专区、柔印/凹印设备专区、印后/纸制品加工及纸盒包装专区、油墨/耗材及配件专区、标签及防伪印刷专区等。  相似文献   

11.
毕强  王福  贯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119-125
[目的/意义]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从社区信息用户的角色行为、社区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和社区信息运动方式3个维度着手分析,融合影响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多个子维度,采取以信息自发传播为主、动态分层控制为辅的方法对信息运动的综合效率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分别从社区信息环境构建、社区信息资源建设、社区信息用户培育、社区信息运动方法和社区信息运动情境5个维度提出提高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对网络社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微博网络社群产生的原因,接着对基于微博的三种网络社群模式即单一微博社群模式、主题微博社群模式和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群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微博网络社群在发展过程中需关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微博网络社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社群档案是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特定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加强社群档案建设,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多元发展,拓展档案工作职能。但是,我国社群档案建设面临着物理困境、文化困境、理念困境和身份困境。国际档案界对于社群档案认知的变化启示我们:在社群档案的建设过程中,社群成员的主动构建至关重要,档案学者的“过程向导”与“前端指引”愈发关键,社群档案价值形态与社会包容度息息相关,应积极倡导合作。因此,在当前国内环境下进一步建设社群档案,应立足于社群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打造社群档案“联合体”,追求学科融合发展,发掘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相似文献   

14.
社区图书馆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发展不平衡、不能有效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问题。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建设,就应加强社区图书馆的理论建设、重视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调研、完善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增强社区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及加强同其它公共文化服务子系统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评估体系,促进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柳州市社区图书馆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之后,文章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因无法可依而导致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危机。为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社区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已势在必行,必需把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当中,定期对社区图书馆进行全面的评估。首先要成立社区图书馆管理和监督机构并赋予其一定权力,其次要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及建设标准,最后是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推上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Web2.0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互动平台,使得用户形成社会化的群体聚合效应。本文从用户的群体性理论出发,研究网络用户群体行为,对Web2.0环境下的网络用户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了网络群体的特征,探讨了Web2.0环境下用户群体化表现,对其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群体动力学角度构建了Web2.0环境下网络用户的群体动力模型,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认识网络群体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娜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92-96
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共同体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社群组织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意义,并在界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共同体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就知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组织原则和框架模型,提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构建知识共同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社区图书馆:概览、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社区、社区服务、社区图书馆含义分别进行界定,在概览国内外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促进我国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区图书馆具有社区信息中心、社区教育基地、文化园地等职能。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工作中,可为之提供建设方案的咨询,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图书捐赠、人才培训及科研合作等。应建立高校和社区图书馆互利合作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three models for community archives in China. The first one is where community archives are kept in government-funded/government-established museums or archives. The second is where community archives are kept by scholarly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iversities. The third involves the community establishing its own archive. This last model is very unusual in China. The PiCun Culture and Art Museum of Migrant Labor (PCMML) provides an example of this model as it is the only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focusing on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CMML, its impact on community members and challenges faced including funding and staffing, but also those unique to China—PCMML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a range of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onclusions are that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in China are dependent on three dimensions: the community itself,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is the premis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and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can be the public space to cultivat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us activates community members’ agency to document, preserve and disseminate their own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also need to engage with broader society to avoid involution and gain 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 are constrain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o it is essential for them to develop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with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