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和中央政府十分注重纪录片拍摄,还大量地记录了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和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面貌,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珍贵的影像.这些少数民族题材纪录影片的拍摄既宣传着执政党的民族政策,也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既宏大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大变化,也具象地展现了各地少数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与弘扬民族文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10集电视系列片《人在单位》.最近又重播这个系列片。它纪录了人们在单位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单位里发生的种种故事。通过老、中,青三代人在单位里的经历.从工资,职称、住房,户口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的“单位现象”.从人的变化,单位的改革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4.
功能诉求转向与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950)起,少数民族电影就担负起形象地展示和艺术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功能.建国至今,我国共拍摄少数民族电影300多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6个少数民族有了反映本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少数民族电影为增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以来,伴随社会转型、全球化进程以及少数民族创作队伍的成长,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功能诉求发生转向,并且带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从"政治功能诉求"向"文化功能诉求"和"经济功能诉求"的两种转向.  相似文献   

5.
扎西多杰 《大观周刊》2013,(11):163-163
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就业率和供需比日益下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当今的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1.民族传统与民族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具有局限性。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今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继承得很好.而有些传统风俗则对他们的就业有一定影响。例如.在苗族地区仍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和本位主义的思想.这也就是很多苗族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乡的原因.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家乡就业机会又很少.这就造成了其就业难的状况。再如.一些少数民族在饮食上的禁忌,像回族不吃猪肉都或多或少的与如今的快餐文化难已融合,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一、少数民族纪录片的现实图景我国少数民族纪录片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3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首次将摄像用于田野调查,拍摄了关于苗族生活的影片。30年代中后期,"中央电影摄影场"先后拍摄了《奉移成吉思汗灵柩》、《西藏巡礼》、《新疆风光》;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展示蒙、藏、回、苗、彝等各族人民抗战情况和风俗人情。50年代,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团结,许多宣传中央民族政策和反映民族地区解放后新气象的影片相继问世,如  相似文献   

7.
金毅泉 《传媒》1999,(4):34-35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汉族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胡耀邦语),整个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少数民  相似文献   

8.
鄢习灿 《大观周刊》2010,(48):76-76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仍需进一步挖掘、整理及开发.  相似文献   

9.
我们湖南省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481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4%。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全国排第七位。全省共有少数民族50个,其中土著民族8个,即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族。目前设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另外还有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82个民族乡以及40多个民族村。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其中没有脱贫的人口约占15%。从这一基本实际出发,为了促进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我们报社编委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始终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报道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创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报纸、广播、电视事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96年的统计,在全国范围,用17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了77种报纸,用11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了153种期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自治区广播电台,使用16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州(盟)、县(旗)广播台(站)使用当地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一、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作用看,办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广播、电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大团结,实…  相似文献   

11.
赵涛 《兰台世界》2014,(5):54-55
辽金时期继承唐代以来民族大融合的传统,将中原地区的马球运动文化引入并发扬光大。辽金马球运动在运动场地、运动工具以及运动服饰上都十分讲究,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体育兴盛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2.
辽金时期继承唐代以来民族大融合的传统,将中原地区的马球运动文化引入并发扬光大。辽金马球运动在运动场地、运动工具以及运动服饰上都十分讲究,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体育兴盛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及其文献概况,分析了《中图法》第5版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类目(R29)设置,指出了其未设置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研究类目和少数民族医药学科类目的局限性,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类目(R29)的设置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郄小英 《兰台世界》2012,(25):74-7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先各族异地而居、约定成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最终成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更是铸造了中华子孙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基于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少数民族滋生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传统体育的发展在我国体育史上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民国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其民国时期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及其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新媒体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数字报刊、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机遇,众多文化类型都通过新媒体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由于地理位置局限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向心发展,使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这也使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原生形态,从而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的活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开发的前提是对外传播,因此,如何克服地域、语言、风俗等障碍,有效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朱媛媛 《青年记者》2017,(5):125-12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创作者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改编了传统音乐,这些对少数民族音乐有益的尝试让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热爱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增强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舞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叶蕾 《大观周刊》2012,(5):220-220,218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十余年的时间里.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于是,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不仅中国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外国人也在学习汉语。在外国人和中国少数民族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外国人与中国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中.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学习的障碍.即使是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属于一个国家.但是在中华民族这个大文化共同体里也有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