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3.
据笔者统计,"新新闻"一词在国内理论界的使用比较混乱."新新闻"又称为"异常新闻"、"饱和报道"、"偏袒性新闻报道","参与式新闻报道"、"地下新闻报道"、"高等新闻主义"、"文学新闻主义"、"通俗社会学"、"非虚构小说"、"近小说"、"事实的文学","非小说性虚构作品"等等.  相似文献   

4.
环境新闻起源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我国在环境新闻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更未明确地将环境新闻学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尝试对"环境新闻"和"环境新闻传播"两个概念进行定义,从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说起,分析了环境新闻的特性和环境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以期引起学界对环境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5.
谈及美国的战时新闻控制,"言论自由""看门狗""第四种权力"等相关词汇总会让"美国不存在新闻控制"的观点不时泛出.那么,美国是否存在新闻控制与战时新闻控制?如果存在,其社会合理性何在?对此,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中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6.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7.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闻当然有数鼍庞大的技术性理解.中国第一本新闻学的撰著者徐宝璜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而美国记者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名句恐怕是最为人所熟知.新的知识环境之中,从传播与信息的角度对新闻所做的种种界定也是及其丰富的.这些都道出了新闻的常态、方法与规范,但与人们文化关切的姿态而言还是显得分量不足.及至卡尔·布莱尔的新闻是人们沟通心灵的工具的认知的重新被发掘,人们才又向新闻发出了历史与文化的追问.  相似文献   

9.
新闻有简讯、百字新闻、一句话新闻,小说有小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此类形式无疑更适用于小报。由此我们想到了"微型言论",我报目前的《大家谈》专栏是"微型言论"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陆旭燕 《青年记者》2008,(14):55-56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1]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2]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乔纳森·弗朗岑的长篇小说《自由》出版,该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美国读者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此书赞誉有加.《自由》获得了"史诗"、 "美国小说的巨作"、"美国生活的镜子"、"时代的小说"等等众多赞誉,弗朗岑更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弗朗岑何许人也?《自由》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些问题一时成为广大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获得201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这部直击美国社会现实,重返美国"黑历史",文学品质出众的小说,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主流文化界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开西方报刊,几乎没有哪家报章可以忽略中国.可以不夸张地说,英国报刊国际新闻如果按国别检索,"中国"几乎是"美国"、欧盟之后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如果细细品味这些连篇累牍的中国报道,不难发现,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经济时又几乎没有例外地与"环境""倾销""能源价格"等"问题"挂钩.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布制度在媒介环境的变迁中产生、发展和成熟,政府与媒介之间相互协调,媒介与公众之间彼此适应,逐渐形成了今日美国较为成熟、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 一、萌芽阶段:党派报刊时期 18世纪末,美国政界高层存在着两大派别,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党利用各自的舆论阵地互相攻讦,令美国陷入"新闻事业的黑暗年代".1829年就任总统的杰克逊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传媒开始有了面向大众的政治诉求,报纸销路由此提升.但杰克逊也因改革触怒了权贵派别,他聘请传播专家肯德尔担任"私人秘书",把自己的政策传达给新闻界,这便是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媒体形成 以公民新闻为内容来源的媒体,在美国通常被称作"基于公民的媒体"或"公民媒体".广义的公民媒体,既包括博客、公民新闻网站,以集纳媒体新闻为主的信息分享网站、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也包括传统媒体网站中的公民参与互动模块,其中以公民新闻网站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黄色新闻内涵经历一个以报道捏造、夸张、刺激、渲染、耸人听闻类新闻到以传播低俗、色情、淫秽类等新闻为主的流变,这种演变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在美国,黄色新闻的初始内涵主要表现为粗浅、娱乐、耸人听闻等,后来逐渐渗透色情淫秽内容。在中国,由"奇闻"到"色情",再到"奇"、"色"并进是黄色新闻内涵的流传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闻场域视野下的信息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新闻与自由>等论著中提到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日本的藤竹晓也认为,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拟态环境"就是本文所说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孟笛 《编辑之友》2016,(2):100-104
本研究关注美国数据新闻发展前沿,基于对2012年-2015年获得“数据新闻奖”提名的作品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分析,探讨美国数据新闻发展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通过对杰出数据新闻作品的文本分析,从新闻叙事的视角切入,进一步指出美国数据新闻开辟了全媒体、互动性、游戏化、移动式的新闻叙事道路,完成了对传统新闻一元叙事的革新.这既是大数据时代开放理念的必然产物,也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听习惯.  相似文献   

19.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20.
周丽  刘盈 《东南传播》2013,(8):33-34
《纽约邮报》最近刊登的"地铁事件"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尽管美国当地公众对《纽约邮报》及该照片的摄影师乌马尔.阿巴西(R.Umar Abbasi)普遍表示出批评,但美国新闻界对该事件中的摄影师认识是不一的,对于其职业道德的争论与探讨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新闻从诞生起,由于其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新鲜性的特点,与个人参与新闻、破坏其真实感本身就是相向而驰的。《纽约邮报》"地铁事件"的刊登,在美国与中国都引起了新闻学者的深度讨论,再一次将新闻伦理道德话题的探讨推向风口浪尖。本文从《纽约邮报》"地铁事件"出发,探讨其一直存在的新闻专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悖论,以期梳理其潜在的新闻伦理道德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