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之国 《视听界》2012,(6):59-62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上纷纷推出维权帮忙类节目,借助媒介的权力帮助解决民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帮忙类”节目维护了求助人的话语权,但也不可否认这一节目存在的非常规性,体现出底层阶层话语权无法表达后“权利寻租”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秦靖 《视听界》2012,(5):110-110
电视帮忙类节目面向生活、走进基层,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为老百姓帮好忙、办实事。在这类节目中,女性记者的角色定位对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扬州电视台利用女性记者在帮忙类节目中独有的亲和力和对社会民生的观察力等特征,创建了一档《新闻女生帮你忙》节目。节目自2011年初从《新闻女生组》改版开播以来,  相似文献   

3.
洪炜 《东南传播》2016,(11):32-33
民生新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电视维权,电视调解,电视帮忙节目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维权节目,因为有情节、有矛盾、有冲突,并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和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纠纷,因此成为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热点。同时,电视维权也会陷入不够客观,太过琐碎的误区。因此,做好选题关,重视平衡采访,是做好新时期维权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匡蔚青 《视听界》2015,(1):109-111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不断顺应潮流,创新思维模式,帮忙类节目的兴起正是广电媒体审视自身、重新定位的一种表现。从接到群众求助线索,到记者介入调查采访,记录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民生难题的解决路径,它的本质内涵是服务,着重点在于维权,但它比舆论监督类节目表现得更加平和,以故事性和叙事性展现事情解决的过程,引发社会关注。此类节目一方面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立足点,为百姓帮忙解忧,得到观众认可;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帮忙"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一些电视维权节目,这类节目比选题较为宽泛的帮忙类节目更进一步,以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为切入点,记者为投诉人(请求维权者)提供援助,找另一方当事人协调沟通,往往会有专业律师随行,由律师以专业身份提供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6.
帮忙类节目是新的竞争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成果,已经成为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重要节目形式。从帮忙类节目的发展可以看到电视民生新闻的方向性转型,即从演播室制作、播出到新闻记者、主持人走进新闻现场,从信息告知到解决问题的功能深化与拓展,从关注事件到挖掘故事的叙述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广播帮忙类节目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节目形态。这种以帮忙为独特定位的民生新闻栏目一出现就赢得了听众和专家的认可。广播帮忙类节目坚持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凭借媒体自身力量,在节目中搭建沟通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中涌现出一批颇受欢迎的帮忙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出发点,设立帮忙团队,通过记者以“帮忙”形式作介入报道,并运用新闻、访谈、专题等多种手法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调解矛盾,同时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事件的起因结果与帮忙团队的态度观点贯穿其中。可以说,介入报道成为此类栏目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洁 《视听界》2009,(4):38-39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维权栏目纷纷崛起,备受关注。江浙一带是民生新闻比较发达的地区,陆续创立了集“维权帮忙”于一体的服务类节目,如:《范大姐帮忙》、《小强热线》、《帮女郎》、《南京生活质量报告》、《陆姐帮忙团》等等,收视率也屡创高峰。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也是一档专门处理老百姓各种投诉的维权服务栏目,播出时段为每晚18:30-18:40。从南京市网和江苏省网的收视调查可以看出,2008、2009两年同时段相比,《石头会说话》所在时段收视率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中涌现出一批颇受欢迎的帮忙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出发点,设立帮忙团队,通过记者以"帮忙"形式作介入报道,并运用新闻、访谈,专题等多种手法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调解矛盾,同时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事件的起因结果与帮忙团队的态度观点贯穿其中.可以说,介人报道成为此类栏目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孙韬 《新闻世界》2010,(8):143-144
舆论监督新闻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完成从普及新闻信息到传播新的新闻理念的过渡,从平面的信息传递到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信息和议题,创建讨论、解决公共事务的平台。而以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为代表的"帮忙"类节目,正是通过赋予记者新的角色和职能,为舆论监督新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记者介入新闻,无论学界业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但是,无论结论如何,从电视新闻的发展来看,记者介入新闻却一直无法回避,甚至愈演愈烈。有学者以为,民生新闻相对传统新闻,在视角上有从“‘全知’、‘俯视’等,向‘介入’、‘平视’“的转变。①而作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②——帮忙类节目更是以介入为己任。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生活  相似文献   

13.
谈笑 《新闻通讯》2014,(9):60-61
自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开播,民生新闻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琐碎化问题,让观众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人的担当与情怀。这里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帮忙服务类栏目《阿喜帮忙》为例,谈谈记者的担当与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开播,民生新闻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琐碎化问题,让观众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人的担当与情怀。这里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帮忙服务类栏目《阿喜帮忙》为例,谈谈记者的担当与情  相似文献   

15.
杨华 《视听界》2013,(3):90-91
作为民生新闻的延伸和创新,更具亲民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帮忙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一、帮忙类节目的现状 2006年以来,一批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百姓服务”为宗旨的帮忙类节目推出,如安徽经视的《帮女郎帮你忙》、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范大姐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频道的《闲事婆和事佬》、扬州广电总台新闻频道的《新闻女生帮你忙》。  相似文献   

16.
对记者介入新闻,无论学界业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但是,无论结论如何,从电视新闻的发展来看,记者介入新闻却一直无法回避,甚至愈演愈烈。有学者以为,民生新闻相对传统新闻,在视角上有从“‘全知’、‘俯视’等,向‘介入’、‘平视’“的转变。①而作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②——帮忙类节目更是以介入为己任。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生活  相似文献   

17.
周斌  黄莺  倪珂 《视听界》2009,(1):107-108
一位从事电视新闻三十多年的老记者说过“吸引眼球的是曝光类新闻,然而真正能抓住观众心的是服务类新闻。”“新闻服务于生活”是央视新闻频道2007年6月5日开播的《朝闻天下》栏目的宗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了行内专家、同仁的认可。杭州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看点服务车》以及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阿喜帮忙》,其收视表现和社会效果都证明,“新闻服务于生活”的帮忙类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求。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就在“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门迎瑞 《新闻前哨》2011,(10):80-81
目前,在各地市火爆的民生新闻中.帮忙类节目渐成气候。这类节目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省台的收视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土特产。这些栏目的代表有黑龙江电视台的《帮忙》、安徽电视台的《帮女郎》等。它们均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特点.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亲民性。由于帮忙类节目具备更强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9.
"帮忙"类节目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介入式报道方式,通过记者的介入,为百姓解决身边的困难和难题。但是随着全国各种"帮忙"类节目的兴起,记者在介入过程中,因自身能力有限,盲目追求刺激和故事化,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为例,深入剖析了记者在进行介入式报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帮忙类节目发展迅速,成为各省市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重要砝码。帮忙类节目的火爆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社会职能机构的缺位为帮忙类节目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突破发展瓶颈、寻求发展空间是帮忙类节目崛起的根本动因,而目标受众的收视趣味也成为帮忙类节目发展迅速的重要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