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的“兴奋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巧妙设计“兴奋点”,从而使节目更加好看,更加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但将节目看下去而且能引发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等。新闻节目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里我们所说的设计节目“兴奋点”,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所进行的在内容、形式等  相似文献   

2.
出于兴趣和爱好,笔者看电视听广播时对层出不穷的节目主持人颇为留意。然而发现某些主持人的表现却实在不敢恭维,令人失望。遇到一些可以施展机智幽默的场景,他们却毫无反应,只会说一些众人皆知或莫名其妙的套话废话。在介绍出场演员或人物时,就象在念他们的简历和鉴定,既不懂描绘,更不会调侃,语言干瘪如索马里的饥民,经常是自己在台上笑得阳光灿烂,观众在台下却听得乌云密布。更有“贵人健忘者”:“这位来宾就是著名的……先生你介绍一下自己吧!”直令人啼笑皆非,还有许多“白字先生”、“白字小姐”更叫人“惨不忍听”。一日…  相似文献   

3.
宋祖英在演艺圈内人缘最好,在观众的印象中她美丽大方,歌声清脆甜美;在湖南人心目中,她是湖南人的骄傲,湖南人用家乡人特有的爱称“湘妹子”、“辣妹子”来称赞宋祖英。十多年来,她唱着“十八湾水路到我家”、“东西男北兵”、“爱我中华”、“好日子”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走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就拿电视来说,目前我国约有3000个频道,观众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80分钟。其中更换100次频道,这就意味着观众注意力高度分散。电视媒体竞争,新闻无疑是主战场。那么,电视新闻大战,以何取胜?有什么东西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新闻上呢?当然有许多东西有许多办法,但有一种稀缺的新闻资源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利用,那就是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不可预知性”。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回归电视新闻的本色—让画面“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画面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场信息结构,电视新闻的表意通过其完成。电视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价值,就必须寻找那些具有语言化、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去感染观众。对重大的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就是将电视画面语言化发挥到了极致,它能使观众看到千里之外的现场,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可感性和可视性。 然而在我们的一些日常电视新闻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注意电视画面语言化的现象。如解说词是什么,画面就出什么,美其名曰“声画统一”;一些电视编辑只看稿件,不注…  相似文献   

6.
王哲平 《视听界》2007,(2):99-102
教育电视有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关键看节目。节目是教育电视经营者实现价值的载体。节目定位主要解决“办给谁看”和“怎么办”的问题。准确进行节目定位有助于提升教育电视台/频道的价值,这个价值既包含难以量化的社会价值,也包含可以货币衡量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也是教育电视节目收视的主流观众,精确节目定位,增强为主流观众的服务意识,显然既可以直接增加频道的“含金量”(因为观众有“含金量”),又可以促进由此启动的市场价值链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秋乡  徐小兰 《今传媒》2006,(11X):7-8
富士康事件在双方谦卑的“尊敬”和“歉意”中“携手合作”了。这个结局乍看出人意外,细想在所难免。两强交手往往是两败俱伤,最好的结局就是等距离的退让。  相似文献   

8.
《东方时空》的传播特色进(93级管理系续本科生)“吃方便面;打面的;看《东方时空》”这就是现在北京人的时尚;更是北京人生活的写照。然而《东方时空》不仅在北京地区受到欢迎,它的观众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万水千山。现在,中国电视界议论最多的是:如何选择贴近...  相似文献   

9.
今年,集团统一策划、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的“新年开门红”春节晚会在观众求异、求变、求新、求乐的强烈期许中闪亮登场,从电视七个频道的七台“春晚”总体播出反馈看,绝大部分的观众和业内人士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不是如老葛朗台那样的贪婪攫取金钱的悭吝鬼,就是像电影《大腕》中所描述的“只买最贵不买最好”那般炫耀性消费的暴发户,或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吸血鬼似的为富不仁,总之。文学和新闻中的商人大多是负面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的急速变迁已经把商人阶层推向了历史舞台的前沿,他们无疑是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5,(11):68-68
第15期新闻函授学习已近尾声,各个学员的心理反映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无比欣喜的心情盼着早日为函授学习划上句号,以便用初出茅庐的热情奔赴采写第一线;有的则以愧疚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等待着结业,并随时等待迎接今后采写实践的惩罚;有的对这种结业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反正学好学坏都无关大局,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上稿多少。这些心理反映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带有某些盲目性,而避免和克服这些盲目性的最好办法就是来个“回头看”。特别是作为本期函授学员,在即将结业的时候认真对自己的函授学习来个“回头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不是经院式地讨论电影问题,那么在运用“审美”或“电影的审美本性”这类词语的时候,最好是谨慎一些,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试图用一两个概念把所有的现象都一网打尽。我们探讨问题不能一厢情愿地从希望或是假想状态出发,而只能从现存的事实出发。一旦选择了这样的出发点,我们就会看见一种错杂混乱的现象。在法国电影回顾展中,放映一些探索影片的时候,大量观众(不只是青年)纷纷提前退场;情节较为曲折的则比较吸引人;有漂亮电影明星出现的片子更富于魁力;而最引人注目,黑市票价更高的,则是表现原始社会并且有原始性关系描…  相似文献   

14.
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只有为观众喜闻乐见,才能引起同频共振,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在选题、采访、播报中缩短与观众的距离,而最佳的距离,就是“零距离”. 选题的零距离 所谓选题的零距离,就是所要选择播报的新闻内容,是观众所想知道的内容,是观众想看想听到的内容,就是新闻内容与观众的零距离. 金华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百姓零距离》栏目开设了热线电话96015和微信公号,与观众保持着全天候的联系,每天接到的热线电话和微信报料线索至少有上百条,为栏目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夏瑞祥到昌乐县人武部任政委一职后不久,就组织全部人员开展了“干一流的工作,出一流的报道”活动。夏政委讲:“工作只干不写等于完成了一半,既干又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夏政委的号召下,全部迅速掀起了学习写作的热潮,短短的3个月时间,100多篇稿件寄到了报社、杂志社,见报刊的有30多篇。  夏政委非常注重培养写作人才。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新闻爱好者进行写作讲座,传授写作经验。对同志们写出的稿件总是认真地修改。一次我把写好的稿件给他看。他说:“水平虽然不高,但能写出来就是进步”。随即拿起笔在稿件上勾勾画画、…  相似文献   

16.
最贵——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哪项门票最贵?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说出答案:开幕式!8月8日开幕式的票价从200元到5000元,是公布的所有价格中最高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仅13亿中国人都盯着区区6万张开幕式门票,全世界喜欢奥运的人们也在关注。用一位奥组委官员的话说——"抽中开幕式门票?那几率估计和买彩票中500万的几率差不多。"  相似文献   

17.
《出版视野》2005,(6):9-10
由重庆社会科学院士办的《改革》杂志创刊17年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首创“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的办刊理念,编辑出版流程全面对接国际惯例,以传播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已任,围绕“架构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表一流的学术论文,造就一流的作者阵容,远播一流的社会影响”目标,稳固和提升《改革》品牌,推动着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发展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8.
商凌云 《青年记者》2017,(14):69-70
蒙太奇的视觉基础 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自诞生之初,就是为观众的视觉服务的,早期观众对影视的理解完全依靠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而,满足观众的视觉自足性、完整性便成为蒙太奇自产生以来的第一目的,至今也仍是镜头剪辑的主要依据.巴拉兹说“蒙太奇是可见的联想”,①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蒙太奇对于人们的视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人们看到一段蒙太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它的意义进行自给自足的解读,哪怕只有两个镜头,也要从中创造生发出意义来.格式塔心理学侧重研究的就是人类心理的这种完型作用,认为人的视觉并不满足于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是要把握它的全貌.从心理学上来理解蒙太奇,则如马尔丹所说,“一部影片的镜头联接是以人物或观众的视觉或思想为基础的”.②建构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的蒙太奇,便成为引导人们去“看”影视的一个工具,蒙太奇为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看”的机制,一个把握事件全貌的可能.可以说,在影视剧中,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动人心魄的深刻感受,往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能与观众沟通、获得共鸣的出发点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超女”一火,“好男儿”又加油,“我型”开始“我秀”,大家都去“梦想中国”。观众一窝蜂跟着选秀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更没人看了。怎么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