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2.
一部及时的好作品──评《孤儿泪》田红《孤儿泪》这部作品,有人把它归于应时文学文类。有人说张平这两年的运气不错,当反腐败的力度加强时,他正好写了《天网》和《法撼汾西》;而如今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借人权问题在中国的孤残儿童身上大做文章时,他正好又写了一部《孤...  相似文献   

3.
一常常有人问及:如今的《小说月报》与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月报》有无关系?更有人干脆说:《小说月报》是二三十年代创办的刊物,几十年延续下来,真不容易! 每当遇到这样的发问,听到这样的议论,作为《小说月报》的一个负责人,我的心河里就翻卷起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人们何以会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发出这样的议论?应该怎样回答,才算圆满、正确,才能令人满意呢?  相似文献   

4.
追求特色     
什么是特色?我就是特色。有人说我虚伪,也有人说我实在;有人说我软弱,也有人说我坚强;有人说我圆滑,也有人说我固执。你可以喜欢我,也允许讨厌我。因为我的“基因”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你和他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的新著《难以决断的年月》序言和结论,同他去年对俄《共青团真理报》记者的谈话相互呼应,以巧言雄辩之才倾吐冤屈。他在去年8月的那次谈话中说:有人指责他是苏联“帝国”的卫道士,也有人说他摧毁了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场白:谁都知道,《档案法》规定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可《北京档案》改国际版本的首期,便刊登了马忠魁“属地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有人说这符合“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十六大精神;也有人讲这明明是和《档案法》唱反调;还有人告诉我,别理他,这是炒作。孰是孰非,阿昆才疏学浅,不敢问津。但却觉得这是值得一辩的新话题。为此特向热心读者征集“是分级管理好,还是属地管理好?”的稿件,拟从4月或者5月份开始辩论。当然,一季度的辩题还是“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4,(10):80-80
仙桃日报社何世标谈到:新闻作品要不要议论是新闻工作历来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新闻只要事实,不发议论;有人却认为新闻要事实,也要议论。作认为新闻允许议论,议论是新闻中的点睛之笔。新闻作品中的议论多数出现在人物通讯作品中对描写人与物发表的看法、评论和抒情等,表现作对人物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字,也是作对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讲述》是央视1套最年轻的栏目;是节目形态最简单的栏目;是主持人语言最少的栏目;是展现寻常百姓最多的栏目;同时也是一个创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栏目。《讲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心灵的角落里做了宏大的文章,于是有人说《讲述》为心灵的角落创造了神话。  相似文献   

10.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有人说他是情歌圣手,有人说他是解剖社会的手术刀,也有人说他是台湾的音乐教父。本书不仅仅是罗大佑个人化的抒情记忆,而是所有小学四五年级光阴的故事和共同回忆录。《童年》是一部以照片为主打的“老照片集”,这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13.
争议者卢广     
他或许是中国摄影圈中最充满争议的一个,也是获国外摄影奖最多的摄影师之一。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靠揭家丑”获得国外摄影大奖。在圈子内,大家因其“拍摄动机不纯”,给照片“做手脚”对他避而远之,却少有同行在面对《西部淘金》《矿工》《非典》《中缅交界处的吸毒者》《青藏铁路》《沙漠化问题》《艾滋病村》《中国的污染》这一系列专题图片时,因自己的无为而汗颜。  相似文献   

14.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报道员,有人说周柱文是战士作家,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对他的最好概括,他是文学新闻“两栖作者”。周柱文,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独立汽车营的战士报道员,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和《昆仑》等全国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各类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近千篇,连续6年被军区后勤部和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并因此荣立三等功。当有些战士报道员在为基层单位小,新闻报道素材少,感到自己身边没有什么新闻可写而成天叫苦不迭的时候,我们却寻着周柱文成功的足迹,找到了答案: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有所成功…  相似文献   

16.
前门变奏     
前门的拆迁改造处在争议中。有人说,前门衰败了.必须改造:有人说,这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必须保护。但人们在议论前门衰败的同时.却很少思考它衰败的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如果现在不让《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到他负责联系的社区跑,他肯定不愿接受,社区的群众也不会答应。  相似文献   

18.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9.
陆永林 《视听纵横》2003,24(6):11-12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论”的解释是“批评或议论”,也指“批评或议论的章”。显然,评论发端于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体它源于古代的论说,议论。在我国历史上从先秦诸子的论说到唐宋元明清的散体议论,都是我们的先人表达意见,辨别是非,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