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网络技术的发展,IP业务的快速增长,IP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加,使原有的IP网络不能适应其发展,IP网络正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这是IP网络发展的必然。本文介绍了下一代IP网络技术及其特点。特别指出下一代IP网将是IP电信网。它将是可控制、可管理、高速、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和可以支持全业务的网络。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下一代IP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网融合 破题之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需求强烈技术具备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清制作网络成为了电视台后期制作的主要方式。建设电视高清制作网络,提升电视台的制作效率、减少人员和质量的损耗、保证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安全性已然成为了当下电视台技术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东南卫视高清制作网升级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阐述了电视节目高清制作网升级(把2.0标清网改造成3.0高清网)的背景及特点;介绍了电视节目高清制作网升级项目系统的总体架构;详细论证了电视节目高清制作网升级项目各个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全面论述了电视节目高清制作网升级项目的验证与维护;给出了电视节目高清制作网升级项目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东南卫视非编网的建设,研究和论述了如何通过对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建设安全、可靠、稳定的高清制作网,具有良好稳定的互通互联功能,为节目的安全制作和播出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以此给正在实施制作网系统的建设者们提供参考性、指导性的建议和分析。为国内电视行业高清制作网络的建设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日本手机媒体发展为例,阐述手机媒体产业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演变.认为:手机媒体网络具有显著外部性;手机媒体价值网中的核心企业占据着丰富的结构洞,在网中获得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最后,价值网视角要求网络各节点构建生态系统观以促进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和新型社交网络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意义下的三网融合,进入了以网络、业务和终端融合的新三网融合时代。中国电影营销将基于新三网融合时代,在融合视听新媒体的同时,把握影视市场,找准营销方向;推广前期的宣传,做好整体的营销策略;丰富营销方式,双方互利共赢;收集信息,及时反馈,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占莉娟  胡小洋 《编辑学报》2018,30(3):298-301
中国知网推出网络首发创新应用,对推进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有重要意义.但推行网络首发将遭遇现实瓶颈:知网与期刊利益博弈不尽均衡、网络首发成果实践认定有待观察、传统出版流程的局限、人力资源的短缺及已有数字平台的功能重叠.推进我国学术论文全面实现互联网首发,需要知网与期刊双方舍弃部分利益,寻求共赢之路;期刊出版流程应在保证原则性的前提下兼顾灵活性,如优化定稿流程,确定首发稿合适的编辑标准;知网应规范平台管理,实现平台差异化发展.克服现实瓶颈,全面推进学术论文网络首发,需要多方携手共进,方能实现我国学术论文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8月23日召开的"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也兴致勃勃地前来参与探讨"下一代网络的融合与发展"。她说:"所谓三网融合,就是在一个网上提供三个网的业务,在一个网上融合话音、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Triple play)。实现三网融合要建立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上,这是必须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9,(8):24-25
在8月23日召开的“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阐述了他对三网融合的认识和期盼。蒋总工认为,国家之所以很重视三网融合的原因是来自三个方面:服务要求趋同、业务要求趋同;技术趋同(数字化、分组化、交互化);接入网网络能力趋同(单向广播+双向交互),核心网网络能力互补。这三个方面也可被看做三网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字档案馆网建设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档案资源的与日俱增,使数字档案管理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环境的形成、技术手段的发展、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的探索成果,为数字档案馆网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支持;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信息政策的推进,档案信息进入公共网络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数字档案馆网建设已成为业内至关重要的热点课题,成为21世纪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在8月23日召开的"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阐述了他对三网融合的认识和期盼。蒋总工认为,国家之所以很重视三网融合的原因是来自三个方面:服务要求趋同、业务要求趋同;技术趋同(数字化、分组化、交互化);接入网网络能力趋同(单向广播+双向交互),核心网网络能力互补。这三个方面也可被看做三网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电视的建设在各级电视台已经启动。就制播而言,表现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硬盘播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因此,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成为各台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目前,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传输方式:1、数据传送,即将非编网的节目重新编码,通过网络传送到播出网的视频服务器;2、视音频信号传送,即将非编网与播出网通过视音频电缆相连进行传输。本台非编网采用的是大洋公司的X-edit系统,播出网采用的是格非公司的硬盘播出系统,主体均采用以太网技术搭建。两种方式究竟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为网络电视台提供通畅的支撑环境。三网融合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终端,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这为网络电视台实现媒体融合、三屏融合提供了通畅的支撑环境。网络电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网络电视的发展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三网融合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将主要通过发展网络电视/新媒体来实现。”中科院侯自强研究员谈到。  相似文献   

13.
干江 《大观周刊》2011,(45):52-52
随着IP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传统光传送网固定分配带宽的模式在传输数据业务时越来越不适应。从网络结构来看,传统光传送网采用了多层结构组网方式,网络指配过于复杂、传输开销过大;从网络带宽资源来看,虽然密集波分系统有着巨大的传输容量,但只提供了固定的传输带宽,无法实现带宽的动态按需分配。因此,传统光传送网向具备智能特性的光网络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先有报,后有网。报与网的关系,大致有四种状态:一是只有报纸没有网络,这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古代、近代、现代报纸的漫长时期;二是报纸的网络版时代,网是报的影子,报上有什么网上就有什么,这个阶段不长,一两年至三五年不等;三是报网差异较大、网络既相对独立又依存于报纸,目前报纸与网络正属此状态;四是报纸与网络相依相融状态,这是未来时。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三网融合中的一员,广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的严峻考验。其传统的传输方式和内容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管理落后、网络零散、市场经验贫乏等先天的劣势,也给其发展带来莫大挑战;在网络改造整合方面,广电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受众提供多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对电信的运营  相似文献   

16.
冯林 《新闻窗》2010,(6):126-12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应用,广播电台网由最初的相互独立的多个功能性子网,发展成为在信息上互联互通的广播制播网、综合业务网和Internet为一体的整体型网络。  相似文献   

17.
刘琳 《新闻窗》2013,(4):71-71
一、三网融合的背景 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网络和通信电信网络三个网络在业务方面是分割的,三网融合是将三个网络的技术和业务进行融合,统一内容和应用,并把服务、经营和多媒体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高端网络服务的统筹结合。因此,三网融合体现无缝集成、网络互通、业务交叉等,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融合,它完成了三网管理和政策的结合、目标的统一以及个性化服务和发展等终端服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报网互动,是通过互动实现报纸和网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的最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渐发展成熟的报网互动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分析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网互动模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并在操作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报网互动的最终发展目标进行探讨,分析报网互动的运营模式,思考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起飞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三网融合的前奏,也是三网融合演进当中的必经阶段,网络的发展和演进分为一网融合、二网融合、三网融合、四网融合,未来N网将融合成一个网络,所以移动互联网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目前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进展的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进步,一方面产生了人类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另一方面塑造着传统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的新方式,共同构成了网络时代实践的总体样态——网络实践。随着网络实践的全员化、广域化、多样化发展,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思维理念的影响和变革也愈加深入。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异化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本和平台的“圈网”“争网”、非理性网民的“迷网”“溺网”及“数字自我”的“走样”“畸形”发展等。科学辨析这些问题和现象,是矫正网络实践异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化解数字化发展隐忧、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维护网络良好生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