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锋 《新闻知识》2004,(7):16-18
我国的地市报印刷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市报社印刷现有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束缚了报社印刷厂的发展。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是我们地市报人关心、思考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地市党报纷纷扩版增刊,以力求牢牢保持地市党报在本地区报业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便再一次兴起了报纸在可读性、美观可视性方面的竞争,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成为地市党报办报人面前的当务之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最便捷和多采用的办法,那么如何就目前地市党报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实施对印刷设备的更新、改造的投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中国报纸出版电子及印刷发展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云南昆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报社印刷厂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报社印刷厂的最新动态.探讨印刷厂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家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报社印刷厂在新时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技术改革和制度改革是报社印刷厂前进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胜坤 《新闻窗》2008,(4):59-60
党报心中要有读者,读者给予报社的大力支持和热切关爱,是报社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取之不尽的财富。老百姓是报纸的衣食父母,读者是报纸的“天”。作为贴近群众的地市党报,只有把报社的根深深扎在老百姓心中,才会长得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菏泽日报社印刷厂在山东省市地报社中率先改制,成立了菏泽新闻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由当时的亏损企业一跃成为年创利润近400万元的现代化印刷企业。2000年4月,山东报业印刷厂体制改革现场会在菏泽日报社召开;2001年10月,菏泽日报社“报社印刷厂股份制改造”项目荣获中国报协颁发的“中国报业创新奖”;2002年以来,有40余家市地报社到菏泽日报社参观学习。9年来,菏泽新闻印刷公司不断整合资源,强化管理,集约经营,用改革激发活力,靠机制提高效益,以政治凝聚人心,重管理,重技术,重人才,向现代化、高效益迈进,走在了全国市地报社印刷企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印刷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市报社印刷厂现有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束缚了报社印刷厂的发展。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是我们地市报人关心、思考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为民  李翔 《新闻前哨》2006,(11):43-44
作为报社印刷厂,报纸就是我们的产品,报纸印刷质量全面体现了报社的企业文化、职工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做好报社印刷厂的质量管理,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我们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即搞好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从2000年以来,三峡晚报印刷厂的报纸印刷质量,从全省报纸印刷质量的中下游水平稳步提升到上游水平,连续几年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得优质报和精品报称号。  相似文献   

8.
印刷质量是报纸全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质量直接关系着报纸传播信息的效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实现企事业发达的重要保证。报纸印刷的质量不仅是报社印刷厂的生命,也是整个报社的生命。因此,抓好报纸印刷质量,对报社印刷厂来讲是一个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家地市党报,社会影响大小,事业发展快慢,报纸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内部工作做得如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用“功夫在诗外”来形容报社通过处理好外部关系来提高报纸新闻宣传的艺术和新闻宣传的质量,应当说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在2000年前后,地市报纷纷办起了都市报性质的综合型子报,这些报纸的主创人员大多数是母报的业务骨干。他们带着原来党报的一些理念、机制、行为方式来办要完全市场化的全新的报纸,其难度和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地市报社的子报几乎都在最初的几年里徘徊不前。那么以什么方式来推动子报走出母报的局限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最必要、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选择是建立属于子报自己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在全国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我国地市报业格局正处于市场竞争逐步加剧、原有发展模式逐步消解、新的增长模式还未成型的重要时期,因而各级报社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影响和制约报社科学发展的问题。体制束缚由于我国报纸媒介的双重性质,报纸媒介是在政府规制和市场规制双重作用的影响下运作的,不同于完...  相似文献   

12.
赵锋利 《新闻记者》2003,(11):56-57
近几年来,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异军突起,省级和中央级大报纷纷抢滩地市级城市,电视、互联网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更加咄咄逼人,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另一方面,地市党报则由于可读性差、改革滞后,在改革中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地市党报,如何应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地市党报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穿旧鞋、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小打小闹、不痛不痒的所谓“改革”,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发展,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和改革,建设学习型报社,…  相似文献   

13.
金福善 《传媒》2002,(11):41-42
近年来,地市党报的发行普遍呈下滑趋势,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从总体上来看,出现这种状况既有报纸种类多,对地市党报发行造成冲击的原因,也有非党报党刊发行过多过滥,从而挤占了党报发行空间和有限经费的原因;既有电视和因特网的逐步普及而使看报纸的人相对减少的原因,也有报社本身存在的报纸价格偏高、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各阶层受众的需  相似文献   

14.
面对省级都市类报纸的冲击,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地市党报如何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如何才能让发展的生命更好地为新闻的使命服务?近年来,河南省焦作日报社通过四轮驱动做大主业,积极探索区域报业经济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内陆中小城市党报快速发展的路子。对内陆欠发达城市来说,地市党报的主业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目标达到  相似文献   

15.
高金华 《青年记者》2012,(26):103-104
党报印刷企业员工队伍的特殊性报纸印刷环节在报纸产品链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编辑部采编好了稿件、组成版面,最后把这些原料变成报纸产品的就是报纸印刷。几乎每个报社都有自己的印刷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报纸的出版安全,保证报纸的质量并能及时与广大读者见面。这  相似文献   

16.
《枣庄日报》是山东省创刊较早的地市党报之一。近几年来,对过惯了平稳日子的枣庄日报社的报人来说,真正地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喜悦:报纸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受到读者喜爱;报业经营红红火火,每年都上新的台阶;新闻队伍精诚团结,风正气顺面貌新……这种局面来之不易,以党委书记、社长刘成典为首的报社领导班子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总编室是总编辑办公室的简称,是为总编辑服务、体现总编辑意图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地市党报目前都设有总编室。在地市党报的报社中,管理报纸业务的一般有总编辑一人和副总编辑若干人。一张地市党报的质量如何?除受社长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玉溪日报》于1989年创刊,经过23年的改革和发展,总发行量5万份,人均拥有报量居全省地州首位。2005年以来,这家报社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地市党报报业发展50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10强"殊荣,并被评为"2011中  相似文献   

19.
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社内部,通常设有一个以“厂”称号,给人以“生产企业单位”印象的下属单位──印刷厂。在经营管理方面,印刷厂有着许多不同于报社编辑部门的特点;在报业经营管理改革的进程中,印刷厂起着某种特殊的作用。印刷厂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诸多特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它在报纸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报社生产报纸产品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生产过程,我们可将它们分别称为:精神生产Ⅰ、精神生产Ⅱ。精神生产Ⅰ,指的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材料,写作新闻稿件,以及编…  相似文献   

20.
常永坤 《传媒》2000,(12):19-20
《枣庄日报》是山东省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由于建社时间长、人员多、负担重,多年甩不掉经营亏损的帽子。1995年底报社党委调整以来,组织带领全社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提高报纸质量、加快报社事业发展这个中心,连续开展报纸质量年活动,不断加大机制改革力度,革新版面,充实内容,报纸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