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静 《兰台世界》2012,(4):11-12
1928年10月至1936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科研资料.殷墟发掘在推动各个学科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梁思永先生在殷墟考古中,先后主持了后冈遗址以及侯家庄西北冈的发掘工作.其中,后冈遗址的发掘被评价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今年是梁思永先生逝世58周年,也是后冈遗址发掘81周年,本文通过对梁思永先生考古工作及其成就的回顾,以此来缅怀这位近代考古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选出的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杨鸿勋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江南园林论》(杨鸿勋著 ,台湾南天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论文集》(陈梦家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苏东海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学导论》…  相似文献   

3.
王献唐先生是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的考古学家,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的文物收藏家。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及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2009"在贵阳市举行。来自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苏秉琦创建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道路理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派的过程。以"两论"为代表的"苏秉琦学术思想",是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考古学派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在没有出现新的能够超越它的理论或学说以前,中国考古学仍然处于"苏秉琦时代"。  相似文献   

6.
苏秉琦是中国高等学校考古学教育的开拓者,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负责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田野实习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成绩卓著。在北大先后成立考古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后仍然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他有教无类,奖掖后学,全国有许多考古学者都曾得到他的指教与帮助。他为提高考古学研究的水平,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而竭尽毕生的精力。他崇高的风范受到学界普遍的推崇,他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新中国考古学事业发展60周年,各地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考古工作成果汇报。多家博物馆以展览形式对新中国考古学发展、现状与收获进行回顾,展现白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发展情况、重大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8.
媒介考古学是媒介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与该领域的前沿学者埃尔基·胡塔莫教授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胡塔莫教授梳理了其进入媒介考古学的路径,分析了媒介考古学的谱系和价值,有助于学者深入理解媒介考古学,明晰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涉及领域,展开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苏秉琦先生是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本文回顾了他考古学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这种思想缘起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大成于90年代,并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遗物标本,其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晚商、西周、东周及秦汉时期,为深入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探讨郑州西北郊一带史前至汉代的聚落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简报公布了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和遗物标本。通过此次调查,对郑州西北郊荥阳一带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竖河遗址和大张遗址大量西周早中期遗物和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西周晚期偏晚阶段官庄城址的兴起及其周边一系列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遗址的调查和发现,表明官庄城址已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区域中心。  相似文献   

11.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聚焦考古文博领域,对2022年度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类图书进行盘点。通过对考古报告、文物图录、考古研究3个领域的探究,既爬梳了考古类图书蓬勃发展的出版现状,也呈现当下考古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品性、历史悠久与连绵不断、文化多元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文化走向等均属文化探讨之列。长江下游流域居中国东南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要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揭示该区域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的标志,探索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区分国家的类别与实质,加强吴越文化研究;而探讨百越对华夏认同和对秦汉帝国形成起过什么作用,仍然是这一区域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值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90华诞之际,中国考古学界应当学习他治学与做人的精神,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裴文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史前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不仅在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等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而且在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上功勋卓著。他精心培养后学,为我国地质古生物和古人类事业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铸就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留下了丰厚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5.
考古类高校博物馆在对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如考古学的学科优势、考古研究优势、藏品优势等;建立合适的"馆—校—家"合作模式,并辅以多样化的展览主题和形式,在讲解方式上加以创新,使中小学生参与考古实践,将使他们在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素养、审美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殷墟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境内,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商代都城遗址。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殷墟科学考古的起点。但是不久,得到省政府支持的部分河南学界人士介入其中,迫使史语所的发掘工作在1930年前后一度陷于停顿。为解决纠纷,傅斯年频繁奔波于北平、南京、开封之间,协调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虽历经曲折,终使殷墟发掘恢复正常。期间,傅斯年、李济等人利用媒体宣传、学术讲座等形式,广泛介绍科学考古的目的、方法,文物的发掘、研究及保护常识,开了对公众普及近代考古学知识的先河。这场因考古发掘权、文物归属权而引发的纠纷及其解决,不仅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也折射出近代考古学与传统"寻宝"理念的碰撞,在中国近代考古学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方法,常常使我们对于一个不很了解的区域,对一类不太明了的古代遗存,能够最快捷,更准确地加以认识。此外,考古调查还因它简便易行,不受更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最近,国务院开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其主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考古调查。这里想结合近年的一些工作实践,就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考古大会》作为一档考古探秘类文化节目,不仅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考古学提供了多元的展现空间,还创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路径.该节目强调考古文化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意义,实现了媒介情境中考古现场的独特演绎,即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沉浸式考古、社会意义深度阐释的文化式考古、历史事物多维展现的故事式考古.多种意味的考古形式...  相似文献   

19.
无奈与奋争--西安报业之回望与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争回顾 1997年前:缺少英雄的时代. 美国诗人T·S·艾略特经历过报纸的黄金时代,"<波士顿晚报>的读者们/像一片成熟了的玉米地在风中摇晃."那是1917年,没有广播,没有电视.  相似文献   

20.
植物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在探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生业模式、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囿于田野发掘工作、植物考古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科学的考古学研究中,应当承认植物考古方法所得假说并非确凿无疑的定论,在加大样品力度、运用多种方法和证据阐释相关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多使用"可能"、"或许"等或然性概念,尽量避免使用"绝对"、"一定"等必然性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