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富有魅力的领袖人物。虽然他已融入了历史,但他的生平经历、领导艺术、理论建树和光辉思想,仍激起人们巨大的研究热情。近年来,关于毛泽东的书出了不少,有我们自己写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外“越俎代庖”,再由我们翻译过来的。这样中西合力,在出版界形成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毛泽东热”。不过,其中多为纪实文学或人物传记,而着力于分析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书籍并不多见。因此,《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一书的出版便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毛泽东给大家发表了很长时间的演讲。当演讲接近结束的时候,毛泽东想抽烟,从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掏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似乎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  相似文献   

3.
收藏因各人兴趣不同,地位不同,收藏方式也有所不同。毛泽东给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可收礼,即使收下也要缴公,因此毛泽东是一个过眼云烟的收藏家。虽然毛泽东是一位有名无实的收藏家,但他与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交往中有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序跋■陈福季毛泽东手书:论诗词暨诗手稿毛泽东的一生是戎马倥偬、工作极其繁忙的一生,也是勤学不倦苦读为文的一生,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与书与书的序跋都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毛泽东的全集至今尚未编辑出版,他一生到底写了多少序跋,现在尚无法...  相似文献   

5.
武礼 《今传媒》2007,(5):36-36
"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鲜明的旗帜,常常结合时势与人民所想,发一些很有针对性、思想性的言论.比如4月2日刊登了《"凡人"毛岸青》一文,全文写得真好!首先我觉得言论的点子抓得好.因为毛岸青是伟人之子,根据他的生涯,也属老干部了,但他从来不张扬,永远在默默地干,为人民做事,并且做了那么多事情,而我们平时确实很少知道他的作为与高风亮节,其实他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其父毛泽东的教诲"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  相似文献   

6.
孙权与曹操相比,毛泽东对孙权评价不多。但从他蜻蜓点水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孙权在他心目中也是人杰。  相似文献   

7.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8.
幸福得要死     
山东二敏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蹲在14楼阳台的一个角落里郁闷地抽烟,他问我“小子,你现在在揍(做)什么呢?”我很想告诉他,我在揍自己,但我不能这么说,我懒洋洋地告诉他,我正在抽烟。二叔给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我他新买了个手  相似文献   

9.
一、毛泽东生平自述版本演变的情况(一)旧版《毛泽东自传》是过渡性的不完善版本斯诺是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美国人。毛泽东向他讲述了抗日形势和统一战线政策,并且第一次把自己43岁以前的生平经历口述给他。1936年10月斯诺从陕北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学识渊博,谈吐风趣,有着高超的语言艺术.他曾为家人、战友、故旧及身边工作人员取名或解释姓名,时常引经据典,妙趣横生.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李讷生于1940年.母亲江青,原名李云鹤.毛泽东曾化名李德胜.为此,他决定让女儿姓李.《论语·里仁》中有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对此特别欣赏,因此特地为女儿取名“讷”.李讷不爱多讲话,但她天资聪颖,学习用功,有理想、有志气,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备受毛泽东器重.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他迅速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夜整夜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竞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回志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同时也具有渊博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的渊博知识是与他长期刻苦读书分不开的。长期的读书生活使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读书观。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不只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用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来武装自己,从而加速干部的知识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毛泽东最后的日子毛泽东生病期间,在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面前,从未表现出痛苦、消沉与悲观,并尽量不使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让人知道。为了摆脱缠身的病痛,转移注意力,他总是不停地阅读文件与书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帮他举过书或文件,他用放大镜阅读。后来,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已完全不能进食了,就连流食也难咽下去。医护人员和厨师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精心为他配制了鼻饲。毛泽东的肺心病不时发作,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嘴唇都憋得发紫,医护人员又在他的鼻孔插入氧气管。他长期躺在床上动不了,两侧髋部都长出了褥疮,可以想像难耐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与主义"之争期间,毛泽东与胡适往来较多,他起草的《问题研究会章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适的影响,但从思想倾向来看,该章程与胡适的思想立场存在着明显差异,它更多的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轨迹的内在理路,是他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性现象,也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前夜的思想状态的集中展示,但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也借鉴了胡适多...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 本土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共运史上,毛泽东位列于马克思、列宁之后,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地位来源于巨大的成就,而巨大的成就来源于他非教条地或说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以自己的实践为马克思理论体系增添了原创性内容——它来自本土。 有人常说毛领导了一场农民运动,若是中性的说法,是对的;若是贬义,则错了,因为它无视毛泽东的成功与对历史的巨大影响,这其中必有巨大的创造性与合理性。 毛泽东一生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是否尊重本土与本土文化紧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趣味     
从废纸篓里拣回的毛泽东名诗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63年印行后,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然而,这首诗是曾任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从废纸篓里拣回的。原来,毛泽东有个习惯,写诗词写罢,或觉得诗词写得不好,或以为字写得不好,就随手把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爱诗词爱字爱毛泽东的田家英,却说那是“国宝”,总是从废纸篓里把一团团宣纸拣起,摊平,然后装裱起来,如此这般,他裱成了一大叠。内中有毛泽东自己写的诗词,也有毛泽东抄录古人的诗词,如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相似文献   

18.
彭京 《档案时空》2005,(1):28-31
翻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曾载有他与校长张干的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他的校长张干执著教育的精神给予了深情的关注,留下了一些罕为世人知晓的轶闻。  相似文献   

19.
胡明 《档案与建设》2011,(11):28-30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直至他的晚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岁月里,曾公开或秘密地经过和视察江苏20余次。毛泽东最早一次到江苏是1920年。当时年仅27岁的毛泽东为进一步开展湖南驱逐张敬尧的斗争,并给即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朋友送行,于4月11日离开北京南下上海。他沿津浦线南行,"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处游览一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学术界对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理论源于实践,通过对青年毛泽东体育实践及其动因的考察,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早期的体育思想。一、青年毛泽东的体育实践1.青年毛泽东是个"热心的体育家"。1913年春,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夏天毕业离校。五年多的时光对毛泽东一生"影响巨大"。"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