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7):151-152
"网络暴民"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受众权利以及自我赋权。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因网民群体的特质,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民"现象的产生。"网络暴民"存在双面人格,一是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暴民;二是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与卫道士。在"网络暴民"的监管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看,数字新媒体具有非对称的市场均衡,容易对消费者形成锁定,进行数字出版时需分清网络竞争态势和精确定位产品网络。从传播学看,数字新媒体的受众在传播中主动性增强、受众的行为能够被准确记录分析、信息传播可以更精确和直接,因而进行数字出版时应加入社交网络功能模块,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确传播,对用户信息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3.
胡晓 《视听》2016,(7):58-5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宣传对18-22岁青年受众观影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青年受众的电影网络宣传信息接触频次和观影频次都较高,超过99%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有1次接触电影网络宣传信息;(2)青年受众对网络中的大众影评信息的认可度较低,对影评的真实性也大多持怀疑态度;(3)熟人影评对青年受众的观影行为影响较大;(4)宣传片是青年受众最乐于接受的电影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日益成为网络自制剧的营销和传播战略,它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广泛参与、平台互融互通、社交网络的构建等特点增强了用户黏度,扩大了传播规模,也逐步打造了一系列传播品牌.网络自制剧的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应基于受众喜好取材以确立协同传播目标,与受众互动互惠以增强协同意愿和行动力,建立专门的协同传播数据库以累积品牌传播力,最终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消费过程中,资本市场正在利用新媒体引领消费,商品在意识形态侵染下逐渐符号化;网络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使得受众从节目中获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节目文本构建的符号意义的需求。笔者从符号消费的视角,结合《火星情报局》的文本,解析出网络自制节目是通过符号系统构建与受众产生互动,进而引起受众的符号消费的。  相似文献   

6.
阴立影 《今传媒》2012,(2):96-97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获得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伴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和受众话语权日益提高,似乎正在形成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网络舆论状态。看似平静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却有一股"暗流"——"网络水军"隐藏着,这股"暗流"给新媒体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水军"的形成、生存环境以及传统媒体如何避免成为"网络水军"的打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发展,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受众的思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迫切需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本文立足于从受众角度出发的新媒体营销理念,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及新媒体营销概念和特征,并据此探讨了企业应该采用的营销策略来捕获受众,取得市场营销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柳力丽 《新闻世界》2013,(6):186-187
新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网络热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网络传播现象,在反映社会问题的同时在网络迅速走红。本文将视点切入到“糕富帅”一词在网络的迅速走红,探讨网络热词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造与传播路径,及其走红原因,辩证认知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凯文 《新闻世界》2014,(11):56-58
网络围观现象主要发生在以网络为平台的虚拟社会中,微博作为新事物产生后,网络围观的含义也更为丰富,它弱化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激发了受众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网络围观现象是必需得到重视的舆论力量,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也代表了整个社会舆论的动态热点和发展动向,但它同时也会带来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网络编辑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编辑无法满足新媒体的需求,逐渐产生了网络编辑。网络媒体有诸多新特性,比如信息爆炸以及信息多媒体化,传播者公信力缺失,与此同时受众却在海量信息中迷失,信息传播更加迅捷,而且传播者和受众的交互性大大增加。这些新特性使得网络编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传统编辑过程中所没有的新特点,因而要求网络编辑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加适应网络编辑职业的素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