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中的“悬念”好的标题不但会使你如品香茗,余味不已,而且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你非把全篇读完不可。这些标题所以有如此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标题时不直接说破,而是故意留一手,卖关子,打埋伏,藏迷设疑,逗起悬念.在标题中设“悬念”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反常法。如《“破罐子”能修,“出窑砖”可变》、《冤家路宽》、《鸡毛终于飞上了天》、《沉到河里的砖浮起来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文章的标题具有夺人魂魄的魅力呢?——在标题中设置悬念可谓一法。怎样在标题中设置悬念呢? 一、标题标出令人惊讶、诧异构新鲜事实,甚至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奇事实可以造成悬念。如:《男人生小孩》好怪,男人生小孩?这篇社会新闻,并非实有其事,男人生小孩也只是一位博士的科学设想。但是,这种设想本身稀奇、有趣。标题抓住读者心理,巧设悬念。它如:《会飞的猪的一生》(人们闻所未闻的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兴的陈述性疑问标题在报纸上大有越来越多之势。所谓陈述性新闻疑问标题,是指那些本是明确告知语气标题被加上了问号,成了疑问语气的疑问句标题,如《天外发现生命之水?》等。这种疑问标题不同于那些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及其他疑问语气明显的标题,这些标题中既没有“为什么”、“谁”和“吗”之类的疑问代词和语气词,也不像《越来越优还是越来越油?》二者必选其一的疑问性很明显的标题,是去了问号就是陈述句的标题。 从笔者查证的此类标题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其一,是因为新闻信息来源不可靠,或者有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4.
趣味性新闻标题制作方式很多,主要有十式: 一曰移花接木。这是通过语义位移的修辞方式来表现的。“笑里藏刀”未必引起人注意,而叫《哭里藏刀》,就能产生一个悬念,在修辞学上叫“语义位移”。《光明日报》曾发表过一条新闻,标题是《似乎耸人听闻,实非无中生有——“五分钱”修理“美国”》。原来是里根政府苦于财政赤字,不得不用从每加伦汽油费中增税五美分钱的办法,来修理美国的公路。“五美分”代替公路费用,“美国”代替公路。标题巧置悬念,吸引力强,趣味性浓。二曰以奇显正。这种标题的表达方式,表面上看似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文章的标题中,偶而出现数字标题,所谓数字标题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标题全由数目字组成,没有文字;一种是以数目字为主,夹以少量文字。数字标题中两个数字之间,往往用数学符号“:”、“十”、“=”等连接起来,或用波折号“——”连接。在一般情况下,数字标题表示的意义比较模糊,因而一个数字标题就是一个悬念,如果运用好,它比文字标题更具有吸引力。例1,《1:394的奥秘》(《文汇报》1990年8月16日头版)。这是篇小言论.说解放40年来,国家给上海新沪钢铁厂累计投资500万元,而该厂为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上力求形象化。如《文汇报》1980年9月19日发表的《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湖北日报》1985年7月3日发表的《请消费者为“荷花”洗衣机“拿脉问诊”》;《工人日报》1980年10月24日发表的《20台“飞人”缝纫机台台“飞”进领导家》;《大众日报》1980年2月29日发表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枯燥的经济活动变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笔者以为一要制作一个好标题,二要写出一条好导语,三要找准一个好角度,四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标题情最重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是一篇稿件的面孔,眼睛无神,内存再好也吸引不了读者。但是企业报遇到了挑战,企业报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离不开管理、质量、进度、产品开发与销售几条主线。尤其是对于质量和进度年复一年的报道,差不多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质量是企业绕不开的弯子,1995年“航天质量年”,1996年又是“三江质量教育年”,还有质量月、质量日。对此,笔者竭力运用多种制作标题的方法,如《质量面前无戏言 江河厂三名违章职工待岗》、《抓质量岂能“疲软”》、《抓质量层层动员/堵次品处处布防/险峰厂内部打假》,这些标题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广东新闻传媒运用“隐性采访”手段,采写出一批力作。如《羊城晚报》1994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主标题为《酒楼物价:神仙数?》的报道(下简称酒楼》),《南方日报》1994年12月1日头版、主标题为《这里的黄害何其猖獗》的报道(下简称《黄害》),《羊城晚报》1994年12月3日第二版、主标题为《长夜里,这群潇湘卖花女》的报道(下简称《卖花  相似文献   

9.
运用典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也可以用典?回答是肯定的。新闻用典的主要形式新闻写作中运用典故,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典故、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入题入文。直接引用入题的如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专访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直接引用杜甫《登高》的诗句;1983年1月13日《铁道建设报》通讯标题《江山代有才人出》,直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入题;《河南石油报》2005年4月15日通讯标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入题。二是变换运用典故或著名诗词。如1981年3月23…  相似文献   

10.
看新闻看标题对受众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制作强调用户体验,悬念性标题、省略式标题、疑问感叹式标题、运用网络词汇的标题、数字盘点类标题等大量存在。这些特征,有助于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提升阅读量,提升微信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2.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13.
以亚运报道为契机,《北京日报》在版面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版面风格。读者反映说,《北京日报》更好看了。版面改革的实践,大体可以归为4个方面: 让标题睁眼报纸恰如一张面孔,标题就是面孔上的眼睛。标题有光彩、有神,就会对读者产生“夺目”、“抓人”的作用。如何让标题“夺目”、“抓人”呢?  相似文献   

14.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文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作为事件的“在场者”,我们也揭开采访背…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编辑部:本刊2002年第10期里面,有多篇文章的标题使用了引号。如第9页《“树荫”,还是“树阴”?》一文。文章里就“荫”与“阴”在正确的使用上,进行了甄别。由此而想,原来的标题,若改为《树“荫”,还是树“阴”?》才更符合文章的中心题义。还有第31页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03年的全国报刊治理,晚报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读者对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新闻,也随之提出更高要求。时下,有人把标题———晚报经济新闻的“眼睛”形容为:“铁一般硬梆梆,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此话虽带片面性,但晚报经济新闻标题大多数叙述冗长,语言干瘪、数字堆砌、结构老化等现象确实存在。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晚报编辑望经济新闻而兴叹。如何制作好经济新闻呢?笔者结合在三峡晚报社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1.选用大白话、俏皮话、老实话,使读者感到亲切这种标题,雅俗共赏,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常常装点着较为重大的主题。请看《三峡晚报》制作的标题:《生意经弃“洋”归“土”锅碗瓢重坐“正席”》、《三百多名“泥瓦匠”成了“小秀才”》、《舍得金弹子打下“巧凤凰”———宜昌机床集团“科技型经销员”身手不凡》、《骑着毛驴儿想着开汽车》、《甘为“铁妹子”做“嫁衣”的好小伙》、《“思念”雪糕怎让人思念?》。这些标题是“从活人的嘴上搬到纸上来”的,简洁有力,叫人爱听爱看,过目不忘。经济新闻标题不仅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还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晚报经济新闻出现“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作...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消息吸引读者?笔者认为:在消息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消息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首先要用好标题来先声夺人。如我采写我们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肩题),“阿混”干部难混了(主题》的标题。由于“阿混”干部一词形象生动,肩题交待事实清楚,便博得了编辑的好感。此稿很快被刊登在192年5月26日的《陕西工人报》显著位置。稿件刊登后领导和同事们都说标题好,文字活。又如我采写的我们公司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配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和上海大众千里喜结“良缘”》的标题,“结良缘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疑问式标题,极具吸引力。这篇通讯的大、小标  相似文献   

19.
1986年 11月,《文汇报》曾发生过一场不小的风波,原因是由一篇报道的标题制作不当引起的。该报11月1日发表的《安徽姑娘窃金记》一文,内容是真实的,但却遭到了安徽省广大女青年的严重抗议。我想,“窃金”乃是安徽个别姑娘所为,作为舆论工具怎能好坏不分,笼而统之地称“安徽姑娘窃金”呢?显而易见,安徽省广大女青年的抗议是正确的。我比较了这方面的一些标题,如《常州日报》的《白衣天使风格  相似文献   

20.
《“迷魂药”之谜》、《“照单偷药”的背后》、《选举现场枪杀案》,这些悬念式的标题虽然夺人耳目引人入胜,但很多人也许没想到,解开这些悬念的答案,竟是在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深度报道栏目——《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旧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不断暴露,一般性浅显的报道已远远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更难支撑起媒体在文化市场激烈角逐中的竞争力。因此有越来越多深层次、全方位、解决问题的深度报道在媒体中出现,其中值得探讨的就是悬念式的深度报道。一、悬念引入深度报道在《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