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军医是军事医疗活动救治的关键,军队中军医的人员设置、数量比例以及军医的水平都对救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明代军医主要来源于太医院和地方医学部门,一些通晓医学的士兵也参与其中。但是,明代军医的数量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边关卫所更是医疗紧缺,为此明代虽在边关卫所设立专门军医学,培养军余子弟学习医学,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军医缺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南京京卫的设置大体经历五个阶段,最终形成“49卫2所”的格局。本文厘清了这些卫所的建置过程,并对文献记载中一些相互抵牾之处做了解释。南京京卫在建置过程中,改置、易名频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南京为明代龙兴之地,最早建置卫所;其二,元末明初统一战争中,常以被攻克地方的卫所官员建置新的卫所。就卫所的革调、改置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旧卫裁撤,其官军完全收编而另立新卫;二是旧卫并非完全裁撤,仅从旧卫之中分出部分官军另立新卫。对南京京卫建置时间的考察,有利于理解南京京卫乃至明初部分卫所改置、易名频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清代卫所废除了明代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改为流官守备、千总、百总,卫所守备、千总皆由兵部铨选。卫千总、卫百总成为卫守备、守御所千总的属官,所辖范围不再以千户所、百户所为限。随着卫所军事职能的废止,卫所武官的职掌只剩下行政事务,屯粮征收成为重中之重,但在刑名事务上,卫所武官并未获得与地方文官相同的权力。为胜任行政职务,清代卫所武官从多种来源,逐步确立为主要选自武进士、武举人。尽管设法弥补,以武官处理行政事务,是清代卫所官制的制度性缺陷,要最终走出制度困境,只能将卫所裁撤,归并州县,回归到以文官管理地方行政的正常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一个以重典治吏为特征的朝代,明代的立法、司法和监察制度都体现了对预防官吏职务犯罪卓有成效的法律设置和制度设置。尽管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尝试,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明代潮州府巡检司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明初主要布局在沿海港口,填补了卫所防御的空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随着卫所体系的建立,巡检司也相应调整了驻地,成为卫所的重要补充;嘉靖中后期设立柘林水寨后,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地位进一步降低。而山区巡检司却在嘉靖年间大量添设,成为山区防御的主体力量。巡检司可以应对小规模的骚乱,对乡村安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力量有限,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新峰所著《明代卫所政区研究》一书,2016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准实土卫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讨明代卫所的行政区划制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沿海卫所。以普遍统计,对沿海卫所进行全面研究,归纳其政区形态和管理模式。第二章边地卫所。对内陆边地卫所,选择三种特殊情况,进行个案研究,重点观察各种形式的边地卫所之"实土"程  相似文献   

7.
明代以卫所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军有定额的军事体制,然而随着军户世袭制的废弛,军人大量逃亡,卫所士卒出现了严重缺额.明代中后期在九边兴募兵制,招募对象中有一类为土人.土兵具有天然的作战优势,又有保护家园的迫切愿望,其招募最先盛于陕西一带,后扩展到辽东.土兵可享有一定的经济待遇.然而由于明廷往往选其精锐编入卫所,原来为土民...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呖主编《明代东北疆域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章。25节,凡33万字,并附有明代东北疆域出土18枚卫所印信和10枚卫所文书档案印模真迹图录。探颐索隐,搜罗丰赡,文图并茂,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赖锐 《历史档案》2023,(1):63-69
明初设置四川行都司主要目的在于以军卫镇戍边地,至明中后期,随着卫所体系的败坏,开始不断设置文官节制卫所。万历年间持续不断的族群叛乱引发边地动荡,士绅希望通过废除行都司来摆脱武官的统治。四川巡抚也希望通过建府的方式加强对建昌地区的管控,以重整地方秩序。于是顺应舆情,推动“废司建府”运动,经过几番博弈,最终因为财政困境的现实考量未获成功。同时也可以看出,明晚期以卫所为代表的制度化军事力量,对于边疆管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明朝初年以来,随着倭患日益严重,山东成为抗倭和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险要地区设置卫所,对震慑倭寇、保卫海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山东沿海卫所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梳理,并对部分卫所的设置过程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郑晓文 《兰台世界》2012,(36):43-44
兵备道是明代创设的一项监察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的设置加强了省内上下级的联系,成为明中后期一项重要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革,一方面促使了军事卫所面向地方府、州、县的行政合流,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外一方面又关涉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其中诸如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则最属关键,由此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即通过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及其屯田处置问题,对清代卫所屯田的职能、性质及屯田归宿等进行集中论述,以进一步加深对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卫所"民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施剑 《历史档案》2014,(2):57-65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革,一方面促使了军事卫所面向地方府、州、县的行政合流,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外一方面又关涉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其中诸如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则最属关键,由此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即通过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及其屯田处置问题,对清代卫所屯田的职能、性质及屯田归宿等进行集中论述,以进一步加深对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卫所"民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洪兵 《兰台世界》2012,(15):33-34
在明代,省、道、府、州县等构成地方治理的常规行政力量,除这些基本的行政设置外,明代统治者根据地方治理需要,在南京、北京分别设置应天府与顺天府两个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别于普通府的特别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胡丹 《山西档案》2013,(1):39-42
宁武,古称楼烦,在地理上介于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交错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内陆边疆县域。明成化三年建关,为其肇城之始;与其关城历史共起的,是一个军事卫所的时代。入清以后,宁武关军事地位降低,随着卫所改建府县,宁武进入地方行政治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冯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冯珤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冯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仪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冯宣、曾祖冯忠、祖父冯继祖、父冯汝迁袭职。墓主冯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熜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垕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仪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冯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玮 《兰台世界》2014,(2):12-13
要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19.
张爱萍 《历史档案》2022,(1):93-102
明初,麻阳县析抛荒田为屯田,招徕辰州、沅州、平溪、清浪、偏桥、镇远等卫所旗军进入境内屯种,由此形成了卫所与州县犬牙交错的人居、土地格局.入清以后,卫所改制,但各卫所裁撤、屯田归并州县的步调并不一致,麻阳县以散附里甲和另立新里的方式将屯户纳入管理,以致屯户的里甲编制呈现为不同形态.归并而来的屯户也需承当地方徭役.面对与民...  相似文献   

20.
明代京操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军者 ,卫所之军番上京师 ,总为三大营者也”1。班军制度亦称京操 ,是明代军事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人就意识到 ,军队“营中最为虚文故事 ,其积弊大当厘正者 ,京操之班军是矣”2。京操制度中凸现出来的明代军事制度体系的弱点是极显著的。京操制度的兴衰与明王朝的存亡有着一定的关系。透过京操制度 ,可看到明代军事上积弱不强的部分原因 ,而学术界对京操制度的关注尚且不够 ,笔者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永乐十三年 (1415年 ) ,“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各都司 ,中都留守司 ,江南、北诸卫官 ,简所部卒赴京 ,以俟临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