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2,(2)
编辑加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投稿作者的作品进行编辑加工是编者的权利也是编者的责任。但整体的编辑过程却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投稿作者的权利和利益。对法律类文章进行文字加工,本人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关于编辑与作者互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依附性、隐匿性、评估性、完善性的思考 ,认为文章刊发时应随文注明责任编辑姓名 ,这样有助于编者、作者、读者之间进行交流 ,有助于提高编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也是尊重编者劳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缪宏建  王晓蕴 《编辑学报》2014,26(5):415-417
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需要与作者、读者、审者等进行有效沟通,也离不开编辑之间的协同作业。通过分析一稿多投原因及稿件处理过程认为:与作者换位思考,编辑应快速处理来稿、尽早发表论文;与读者换位思考,应明确读者需求,强化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与审稿专家换位思考,编辑应该把好初审关,选好、选准审稿专家,对审稿专家信息保密,及时沟通交流;与编者换位思考,应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努力工作。并且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与作者、读者、审者、编者的交往中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统一的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每期的《新闻知识》上,都能看到“读者·作者·编者”和“评刊员之窗”这两个栏目,我觉得,贵刊这两个栏目办得好,它对于读者、作者和编者均有好处。好处之一,读者的心声能够得到反映。一个刊物办得怎么样,广大读者是最好的裁判。而读者的心声能否得到反映,则取决于编者的编辑思想如何。《新闻知识》的编者存  相似文献   

5.
王任叔一生成就颇多,其中编辑出版工作几乎贯穿始终,他主张尊重作者和作者的创作成果;重视稿件的审读加工,亦重视联系作家组织稿件的社会活动;认为编辑工作的性质是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编辑个人应该是杂家、评论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全面把握书稿的能力。他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涉及三种人: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中,读者的概念最为广泛,指的是某种不那么确定的社会群体。读者的地位也最特殊,它是作者和编者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员),都不能无视读者的存在,都不能没有自已的读者观。编辑出版人员的读者观问题,关系极大。正确的读者观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里,尤其如此。编辑学上的读者概念广泛地说,凡是看到著作物的人,都是  相似文献   

7.
利用学校资源建设学报经济型网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站作为一个联系作者、读者、编者和审者的桥梁纽带,可以极大地改善学报编辑的工作强度,对于今后学报发展网络期刊也是有益的。当然,高校学报网站的建设不是人有我也要有的花架子,建设网站是否有必要,要解  相似文献   

8.
编辑用体论     
一编辑用体的概念与内涵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者、读者、编辑产品制作传播者和编辑产品等共同组成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和不可否认的事实。编辑学研究不能不包括对作者和读者的研究,不能排除作者和读者,这已为编辑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所认识。目前,虽然还有一些学者坚持在仅限于编者与稿件的狭义编辑学中不懈地奋斗,但完全可以相信他们终于会从这条难以走通的胡同中转出,汇入广义编辑学的正  相似文献   

9.
当编辑,我觉得应该懂得点马克思主义。理由是:我国的宪法写得很清楚,全国人民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当编辑,难道能说自己可以例外地不要“指引”?而且编出来的书和杂志,尽管有的作者或编者在前言后记里声明要请读者“指正”,事实上却都是有意地或无意地“指引”读者的。若不学点马克思主义,我们拿什么去  相似文献   

10.
人本思想是沈从文编辑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期的编辑实践,使沈从文对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在编好一份刊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他提出积极营造读者至上但并不一味迎合读者阅读爱好的编辑观;从人本关怀的角度,他提出关心作者、着力建立稳定的作者群的编辑思想;从职业操守的高度,他提出编者谨守职业尊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1.
编者和作者是什么关系?不少人认为编辑只是跑跑颠颠,收收发发,抄抄写写,剪剪贴贴,是为作者个人成名得利服务的,是“附属品”。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办期刊离不开读者、作者、编者。读者是主体;没有读者,期刊就失去了目的,也失去了生存条件。作者是源头,各种文章靠作者来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一篇稿子,编辑既要尊重作者,又要心里装着读者,可谓是“一手托两家”。尊重作者,你才能细心体会出他要表达什么;不忘读者,你才知道如何让稿子上版面。1994年3月28日,笔者通过对江城日报《农村经济》版上两篇新闻原稿的编辑,从中获益匪浅。 原稿:富路弯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编辑关系的编辑过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出版的主干流程是由作者创作生产、编者选择加工、读者阅读消费等三个相互衔接的部分组成,作为这三个部分主体的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是编辑出版学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研究对象--编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图书微博营销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专注于实时性,吸引微博用户的关注和转发;出版单位在发布官方微博的同时,编辑、作者等要利用个人微博的速度和灵活性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构建编者、作者、读者共同参与的图书阅读分享平台;以微博为主构建多媒体营销,线上线下活动配合,树立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树立良好的文风,每一个动手写文章的作者要负责任,书籍、报纸、刊物的每一个编者也要负责任.如果把良好的文风比作一棵美丽的花,那么这棵花是由作者和编者共同培育起来的.作者和编者一般合作得很好,但是有时候也发生争论.争论常常起于修改稿问题.有的作者说,编者不应该随便修改作者的稿子,编者的修改会破坏作者的风格:有的编者说,修改稿子是件苦事情,没有哪个编者特别喜欢改稿子,只是有很多稿子非修改不可.有人说,应该"文责自负",有人说,编辑部"有删改权".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知道编者的一些甘苦.我觉得,只要大家想到作者和编者是共同为读者服务的,是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7.
收到《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两份用稿通知单,笔者感触颇多,无以言表,只有说“好”! 编者和作者本是同根生。作者尊重编辑,编辑尊重作者,相互尊重,才能促进报刊业的发展。然而,时下有些报刊社的编辑对作者的劳动往往不屑一顾。有些作者辛辛苦苦写个稿子,投往编辑部,编辑大笔一挥,稿子面目全非。更有甚者,草草一阅就投进纸篓。稿子用了,样报也不寄,更别说寄“用稿  相似文献   

18.
巴金同志在《致全国四项优秀获奖作品授奖大会的贺电》中说:"编者和作者应当成为密协合作、互相了解的朋友,大家走向同一目标."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应该怎样同作者进行合作呢?我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新时期,这种合  相似文献   

19.
做好选题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把握读者现实的清晰的阅读需求和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以作者为本,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作者合法权益,打造作者品牌;以编辑人员为本,把编辑人才的培养、储备、任用作为出版活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仔细地拜读了《新闻三昧》2001年第2期,发现贵刊不论排版上还是在内容上又有创新之举。特别在《编读往来》专栏里,4篇稿件中就有3篇编辑老师加了编者的话。好一个编者的话!字里行间充满了编者对作者殷切的希望和诚挚的感谢之情。谦虚的话语令读者感动、令作者激动,无形之中拉近了编辑与作者、刊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写作上的经验交流,激励着广大通讯员勤奋耕耘的决心与勇气。我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