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湖南档案》2008,(11):26-29
叶丽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乳名叫丽扎,1914年3月20日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省巴拉绍夫县的斯图坚科村。父亲是沙皇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当过律师。他与第一位夫人生了六个子女,妻子因肺病离开了人间。丽扎的母亲11岁时成为孤儿,来到丽扎父亲家帮助做家务。父亲39岁丧妻,后来由丽扎的母亲续弦,生下哥哥与她兄妹二人。丽扎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排行第八,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从石头缝里夹生出来的小树,儿童时期,父亲早亡,母亲和奶奶两个寡妇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我母亲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她家以前是济南有名的"大户",可惜她赶上了她们毛家破落年代,但是她懂文化。我父亲少年丧父,只念过三年书,十七岁,  相似文献   

3.
“文革”开始后的几年,我们全家还生活在东北。那时我只有四五岁。由于父亲的缘故,我家被抄了,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个被责令迁回山东农村老家。我不记得母亲当时挎的包袱里带了什么东西,但有一样东西却是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那就是父亲为我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家乡在丹东一个偏僻山村之中,1981年出生的我,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我家住在农村,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但是因为父亲在公路养护站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记得当时父亲的工资好像是三十几块钱。又因为父亲是非农户口,我们家在那时还能够吃上一点供应的细粮,因此在伙伴们的眼中,我是非常幸福的。然而,这一点细粮,母亲要精打细算,只有来客人时我才能跟着解解馋,平时根本不可能吃到。母亲说,在我上小学时,给我吃个鸡蛋,都要左思右想,下好大的决心。已经记不得  相似文献   

5.
自负的哲学家 叔本华生于1788年,父亲是个商人,精明能干、脾气暴躁。母亲是个小说家,丈夫一死,她便热衷于自由恋爱。叔本华因此跟母亲争吵,最后两人分开过日子。在一次登峰造极的争吵中,母亲把儿子兼冤家推下楼,这位哲学家直到她死再也没去看过她。 大学毕业后,叔本华恣情放纵于恋爱和肉欲,变得忧郁、愤世嫉俗、多疑,睡  相似文献   

6.
马儒 《出版参考》2014,(8):22-23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父亲与母亲的相识,缘于父亲的一次受伤。那是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碰巧是母亲负责护理。父亲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是一见钟情。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一看两人郎才女貌,便暗中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3,(5):17-19
一、 幼年及小学时期1916年我出生在日本东京。[1]甫三月,母亲把我带回国交给外祖母抚养。外祖母住在近吴淞的宝山县杨行镇,这是四周田野的小镇。外祖母是位勤劳俭朴的妇女,不请佣人,凡事自操作。我对她的印象很深。我在幼年时对父母很生疏,母亲也难得来,父亲简直不认识。直到十岁时,父亲来杨行乡(离镇二里路外)置起了家,[2]我也随同外祖母来与兄弟姐妹跟着父母生活了。我进了镇上积谷仓小学三年级读书,直到小学毕业。 二、中学时期13岁时,家里搬到上海来住。进了私立持志大学附中初中一,读了一年,母亲觉得我是乡下长大的,性格粗野,持志…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HJ现大量留守儿奄,和父母特别是父亲常年分离,很多城市里的父亲也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将教养孩子的责任几乎完全推给了母亲。开家长会时,到场的多是妈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女人,这一生几乎从未与人争吵过,但却惟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个小错,母亲便会揪住小尾巴不放松,除了当面批评和数落,把父亲批得体无完肤外,逮着我也会唠叨个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11.
成长岁月我是1928年9月16日在新加坡出生的。我的母亲生我时才16岁,我的父亲20岁。我是跟3个弟弟、1个妹妹和7个侄儿侄女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的。我的母亲把她一生的精力都放  相似文献   

12.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3.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冰心是家中的长女,父亲谢葆璋是北洋海军"海圻舰"的副舰长,母亲杨福慈是一位性格温柔、身体羸弱的文化女性.1901年5月,冰心刚满七个月,父母就抱着她离开闽侯老家,坐船来到上海.父亲常年出海,母亲一人独自抚育年幼的冰心.1903到1904年之间,父亲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小冰心又跟随父母迁居到烟台.1906年,冰心的大弟谢为涵出生,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兼顾教育长女和照顾幼子的重任,就请自己的弟弟杨子敬来做冰心的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4.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密苏里州北部贫苦的农村。她的父亲嗜酒,爱讲故事,但却目不识丁;母亲整天陷入操持家务的劳累之中。史沫特莱是在浪漫传说和牛仔歌谣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她具有美国西部人民那种豪放、独立的性格。在她年幼的时候,她的家庭从密苏里的乡间,迁移到西部一个城镇的贫民区。母亲在家给人洗衣服,衣裙整天又湿又脏。父亲则在科罗拉多州洛克菲勒家族经营的矿上当矿工。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精神终于完全崩溃。这贫困潦倒的一家人,依靠史沫特莱的一个当妓女的姨妈的帮助,才免于陷入赤贫的绝境。下层社会的妇女由于结婚而遭受屈辱,以  相似文献   

15.
在叶剑英几个孩子中,只有二女儿凌孜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凌孜原名叶向真,出生在1941年延安"婴儿潮"时期.出生时,叶剑英刚刚从重庆调回延安,掌管第18集团军总参谋部,父亲给她起名叶向真,意为面向和向往真理.母亲吴博是新四军教导队员、周恩来的速记秘书.在她之上,还有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叶选平、叶选宁,一个姐姐叶楚梅. 笔者第一次见到凌孜是2009年12月4日,在那当年的叶帅府,一扇紧闭的高大铁门后面的一栋两层小楼.这栋小楼位于北京西山军事科学院里的一个宅院里.甫时,凌孜和母亲吴博平静地生活着,远离喧嚣都市,宁静而幽雅. 冬日朦胧,在挂满叶帅照片的客厅里,凌孜迎面走来,高挑、干练,高雅、清新,完全不似一个年届七旬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西、平北有一位令日寇闻名丧胆、传奇式的抗日民族英雄,百姓传说他在敌人枪林弹雨里矫健地飞腾,赞誉他是"小白龙",他的名字叫白乙化。打出"平东洋"大旗白乙化,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3月7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父亲是个小公务员,薪金很少,家境贫困。他10岁时母亲病故,家中只剩一个和他相依为命的16岁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我五岁. 进入4月以来,我已经很长时间未见到父亲靳以了. 自1946年来到上海,我一直跟着母亲住在蒲石路(今长乐路)的外婆家.虽然父亲在那年夏天也随复旦大学的大队人马回到了上海,虽然我们在江湾学校教师宿舍庐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我一直没有住过去.而父亲是每星期都来蒲石路的.我还记得父亲一来,我们在外婆家的那间不满七平方米的小屋只能在床上加一块木板,父亲母亲和我就挤睡在木板上,我睡中间,母亲睡里边.父亲轻轻一动弹,木板就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时分我感到幸福极了!因为包围在两个亲人之间,尤其是父亲.我枕着父亲宽大的手臂,安然入睡.因为,自我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父亲.无论朝起暮落,我都能听见父亲爽朗的声音.尤其是他每每下课回家,都要抱着我踱到江边,去看江水,去看船只,去闻那江边潮湿的风,去听船夫们长长的拉纤声……  相似文献   

18.
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李树田的办公室,他已在那里等了,不光是人,还有为我准备的尽可能详细的个人资料,甚至包括一些年代久远的照片,以及一本有些泛黄的诗集——那上边记录了这位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李树田来自河北一个普通农家,父亲为维持生计在京城一家纸行做店员,经营笔墨纸砚之类,母亲在农村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读过私塾、见过世面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20.
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场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场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那时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