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纪忠慧  时盛杰 《现代传播》2024,(1):49-61+73
从战略传播的视角剖析国际关系中的楔子战略。从原理上来说,战略传播本质上是利用了国家趋利避害的普遍心理和联盟困境这一认知矛盾,分化者通过传递不同成本的信号,推动形成对象国关于联盟问题的决策认知。从机制上来说,战略传播以多主体协同、精准受众和言行一致为核心要素,以“传播—认知—行为”为基本逻辑发挥效用,并对政治决策的其他因素施加影响,最终塑造决策者认知,推动政策形成。从方法上来说,战略传播体系需要构建“黑白灰”相互协调的宏观格局,以对手联盟内的薄弱环节为目标对象,并综合运用多种文本信息与话语技巧,才能实现“分而治之”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众传媒”,是指拥有广泛受众的、普及程度很高的新闻传播媒体: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前面两种是印刷媒体,后两种是电子媒体。所谓“理论宣传”中的“理论”是政治理论而不是其他的专业理论,而“政治理论”又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等。理论宣传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宣讲与传播;大众传媒与理论宣传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四大宣传工具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问题。理论传播的重点分两个方面:一为传播,二为接受。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接受。既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理论是怎样被接…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和高级的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劝服性、灌输性和倾向性、强制性、单向性和虚构性一系列的形式和属性表现出来。在目前的研究中,一种突出的偏差是政治传播中用传播代替宣传;如何在外传播中保持和强化主体意识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要敢于在坚持政治传播中应有的政治立场,对政治事实的报道要有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从而正确引导受众的政治价值取向。强化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策略是:保持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与受众之间的适度张力;摆正媒体的角色和位置,发挥媒体塑造政治传播主体良好形象的作用;政治传播战略的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巧妙结合;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国 《现代传播》2006,(1):157-159
政治传播: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大众传媒实质在构建自身形象过程中,大众传媒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施加影响的操控力,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之一。质言之,大众传媒的出发和立足点都是一种政治传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而言,一个国家在媒介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基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其话语影响力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对其他国际行为体辐射着“硬权力”难以企及的影响力。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政治本身也隐含传播的涵义。在现实国际政治生活中,即令是一个拥有绝对霸权的国家,也需要将自身的战略构想、行动理念、价值观念、方针政策等传播出去、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5.
政治传播研究在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那种仅仅翻译、解析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停留于“关门论道”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已经迫切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理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研究一开始还无法深入到具体的“策略技巧”层面,而是要从战略高度论说清楚.战略问题是涉及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的大背景及基本意义.本文就是论证和阐释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为之后更为深入的内容研究提供方向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政治传播的本质反映的是一种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功能就是它在特定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虽然政治传播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广泛地存在每个国家与社会之中,但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之间政治传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国的政治传播具有自身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发展模式、以及在社会中特殊的结构性地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传播。中国语境下政治传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控制、发展三大方面,这是中国政治传播功能的核心体现。创造良好政治传播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政治传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雷 《现代传播》2003,(2):103-105
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已经摆在了一个战略高度。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明显地反映出来。本文通过对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网络传播情况比较分析,提供了我国网络传播实力分布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都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网络传播虽然在技术特性和传播方式上与其他传播形式有很大不同,但其传播的性质、功能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却是一致的,同样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同样担负着社会责任并受到社会的控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其实,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会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政治宣示、社会动员、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功能。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是政治行动者、媒介、公众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效果,需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和适度的博弈张力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传播系统同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方式密切相联。现代政治明是以民主为核心内涵的,传媒业的兴起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体系,传媒业带来的政治信息沟通的普及化和公开的政治表达渠道,同决策民主化、同公民的广泛的政治参与有着难解之缘;传媒业的引导舆论功能,使其同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人物的监督紧密相连。信息公开制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从一开始,它就与传媒业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张喜燕 《军事记者》2012,(12):51-52
美军认为,信息化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使得战略传播在其国家安全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而心理战作为其国家战略传播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提升传播效果、弥补传播缝隙,达成国家和军队战略传播目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与其他战略传播要素呈现为互补与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具有受众对象更广泛、传播信息更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更高、自主个性化等特点。手机短信可有效发挥其传播优势,积极发挥其舆论作战功能。研究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开展舆论战,对于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打赢现代战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时日本政治传播体系的构建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上层建筑的高度组织性;二是基层媒体的广泛参与性。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交叉,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的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中50篇论及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梳理了已有研究对狭义和广义政治正确概念、政治正确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工具的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核心文献中的案例和相关结论进行定性元分析,得出科学传播实践中政治正确运行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狭义和广义政治正确涉及七种规范或观念,对应科学理性、政治忠诚、道德、多元文化和认知习惯五种关于科学传播内容的衡量标准。政治正确在科学传播中的运行伴随着科学理性与其他四种标准之间的冲突与磨合,集中表现为科学家和媒体的过度自我审查行为。通过这种自我审查的科学传播内容,本质上是科学理性向其他四种标准折衷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刚  阎文平 《青年记者》2007,(14):26-27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危机传播是一种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危机传播研究发端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2年在泰勒案例中,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拓展到商业、  相似文献   

16.
许薇薇 《今传媒》2012,(8):8-11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政治传播的教学、科研机构。荆学民教授领衔的政治传播研究团队,先后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基地项目等,2011年成功申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政治传播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政治传播的"组团"学术论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现在,研究所已经逐步成为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不断地聚集国内外学术骨干及其研究成果,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在政治传播方面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战略理论和有效的策略建议。本期前沿访谈栏目组有幸约访到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荆学民。让我们一起感悟他精彩的研究经历,领略他的学识素养及传道解惑之路!  相似文献   

17.
自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概念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潜意识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使潜意识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网络传播是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的壁垒阻隔,人类的传播活动,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革,所以网络传播中的潜意识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9·11"恐怖袭击事件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考虑其国家安全的战略布局。在此背景下,军方使用的战略传播概念被引入国家整体框架中,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得以建立。本文对美国军方及政府实施战略传播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战略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从二战到冷战期间的军事通信工具,再到布什、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心理战、思想战、信息战的协同联动机制,再到特朗普时期融政治、商业于一体的(战略)传播策略。本文认为,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战略定位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现已成为美国国家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国家在提升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这其中,国际传播无疑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我国国际传播力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方面的综合优势仍然不突出。当下,我国国际传播力的提升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际大环境和国家发展战略均对国际传播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试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谈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有关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