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竞争利器除了拼抢新闻外,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做新闻,要善于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讲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听懂,语言就要通俗,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新闻应注重传播效果.记者写的新闻,不仅要给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看,也要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看.有的记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文章写得华丽才有水平.华而不实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一句话,写得花里胡哨,读者看了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要表达啥意思.一些新闻作品的语言口号连篇,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篇看不到一句鲜活的话,读起来枯燥无味.现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不懂、不爱看.  相似文献   

2.
有许多通讯员谈到,自己生活在基层,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很多,其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一定分量的重大新闻线索,一可有些通讯员却熟视无睹,没能及时发现并抓住。而有的记者来到基层,蹲上一两天,从一个小小的连队就能抓到几条“活鱼”甚至是“大鱼”。为什么呢?这里除了有些通讯员整天身处其中容易产生感觉、知觉、视觉和敏感性疲劳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在新闻写作中选角度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3.
选一个新颖的角度。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之前,选取一个新颖的、巧妙的角度。角度者,立意也。同样一个会议,同样一家企业,同样一桩事件,不同的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是“逆向观察”,反其道而行。二是“迂回观察”,绕着道儿走。三是“追踪观察”,深问一层,穷追到底。做一个醒目的标题。角度选好,立意确定,就该进入“写”的阶段了。这时就会想到作标题。标题要醒目,基础是内容。如果内容不行,标题作得再好,也是白搭,甚至起副作用,给人以“华而  相似文献   

4.
写消息,在一些人看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最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屈指可数。写消息难,最难一点就是它短。要在很短的篇幅中,把事情说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例如把语言搞得精炼些,就是一种办法。但写好消息最基本的还是选好角度的问题。其中,选好“接近点”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请看这样一条消息的修改。第一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改,是在文字上的修改。第二遍是改写,即在角度上有一些变化。先看第一遍修改,改过以后,自然是好多了。现  相似文献   

5.
何为新闻?这并非一个小儿科话题.原因很简单,新闻好写,但好新闻不好写.请问,做了多年,甚至做了一辈子记者的,有几个拿到了中国新闻奖?为数不多.在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寥若晨星;有的新闻单位,甚至是中国新闻奖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6.
进了新闻门,就要写新闻,当记者就必须要会讲好的故事。站在编辑角度而言,讲好故事其实就是写出好稿子。但要写出精彩的新闻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同样的新闻,不同的挖掘和不同的表达,便会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世界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7.
日趋激烈的新闻业竞争,给记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竞争的需要,如何写活新闻,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日常工作中,常见到这种情况:同样一个题材,不同的记者可写出不同的水准,有的新闻写得呆板而无活力,味同嚼蜡;有的新闻则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吸引读者。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别?稿件的差距归根到底还是记者自身素质的差异。也就是说,要写活新闻,关键取决于记者有没有活力。 记者的活力,是记者在一定的政治、业务素质基础上延伸的更宽泛的人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记者在新闻实践过程中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审美习惯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新闻气质。 按常规,衡量一个记者的水平高低,除了政治思  相似文献   

8.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的,从不同角度去看,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从事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同样的新闻事实,往往因选取的角度不同,有的稿件显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有的稿件则血肉丰满、活灵活现。因此,一旦发现了可报道的题材,只有选准"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才能把新闻写透写活,使读者喜欢看。那么怎样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呢?要打破只从正面看事物的老框框,善于从侧面选择角度去表达事物看待一个事物,从正面看是一个模  相似文献   

9.
当一名记者,不一定同时又是理论家、科学家;写好一则新闻,也不一定完全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但是,要做一名好记者,不可不注意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有的新闻一看就觉得真实、厚重,而有的新闻报道,一看便知其虚假、轻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记者理论根底的深浅,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低。这些年,我们中华民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去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记者要选好新闻角度。也就是要用最佳的新闻角度反映最大的新闻价值。新闻角度的选择是由新闻价值决定的,同时,新闻价值的大小一般又是通过新闻角度来反映出来的。因此,对于记者来说,要采编出好的新闻,必须练就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选择好新闻角度的能力。 首先,要从宣传效果考虑。  相似文献   

11.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报纸上,同样主题的新闻报道,有的很受读者的欢迎,有的则不那么受欢迎,这里有一个报道的角度问题。如果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报道,读者就会觉得与己有关,感到亲切,而乐意看下去。否则, 便兴趣索然,呈与己无关的心理状态,自然不会有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表现形式上,要选用读者喜爱的形式。同一篇报道,选用什么表现形式,其效果大不相同,如湖北省歌舞团彩排《编钟乐舞》一事,在有些记者笔下,它可能是一条一般性的文艺动态新闻,而《光明日报》发表的《曾候乙墓的“地下音乐厅”被搬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工作者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同样是记者,从业时间差不多,有的记者无论到哪里采访都受欢迎,问题抓的准,稿子来的快,而有的记者却在采访中时常碰壁,甚至遭到被采访对象的冷眼,这后一类记者不但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完成报道任务都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差距外,还有一点是人格修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同样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给观众提供不同的信息,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很不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新闻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侧重点。不同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客观效果。只有从新闻事实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一面切入,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每天我们都可以从各种报纸上读到很多经济新闻。有的很能抓人.使人先睹为快,有的则缺乏特色,流于一般。怎样将经济新闻写好写活,增加可读性?我以为,重要的一条,是要选好经济新闻的切入点,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新闻性经济新闻必须俱有新闻性似乎已是不争的结论。但实际状况远非如此。目前报纸上刊出的不少经济新闻并没有任何新闻性,一些经济新闻堆满了枯燥无味的统计数据.业务色彩很浓,但内容并不吸引人。写作经济新闻固然必须紧扣生产实际,同时也必须符合新闻规律。一定要抓问题,突出新闻性,选好切…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干了几年新闻工作之后,常在什么是好新闻,如何去抓好新闻等问题面前感到惶惑而思量。 在我看来,做记者涉世深、经验足固然重要,保持新闻的兴奋感,会找新闻的兴奋点,要更难些。这是因为,保持兴奋感,并从纷纭的事物中去找让人兴奋的亮点,则更多的取决于主观因素制约。 我所说的新闻兴奋感,并不是简单地对所涉及的采访客体的新鲜好奇,而去探其究竟的感觉,而是不断实践,积累素材,厚积自身中对新闻事实的感悟力。它是在对新闻事业孜孜以求中积累形成的。这种感悟力好象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一旦有新鲜事物的刺激,这种感悟力便会化作兴奋感,对新闻价值的大小优劣进行自动定位,予以评估判别。而兴奋点则是引发感悟力的客体上最有特点、价值的东西,它不仅让记者感到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也让它的受众——广大读者感到是新鲜有影响的,甚至是不同凡响的。兴奋点能诱发记者的兴奋感,但在新闻实践中,如果不保持强烈的兴奋感,再亮的兴奋点也可能从你的身旁溜过去。好的新闻是一颗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的话,记者当学  相似文献   

18.
平时大家评稿,曾经议论过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的新闻报道题材从哪里来?除了来自党的方针政策,来自实际工作以外,还应该多一点来自人民生活、社会面貌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大为人注意,但仔细观察一下,确实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很有意义很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新闻写作要打破老一套的公式化,总得向散文的写作借鉴一点什么,把新闻写得更散文式一点,写得生动活泼一点。我们宁可向散文靠近,也不要不知不觉地去向文件简报、总结报告之类的模式靠近。我们的国内报道在写作上要改进,可不可以提倡向我们自己的对外报道学习学习?同样一个题材,对外报道的文体往往就写得比国内报道的文体更有可读性、更吸引人。我们的新闻报道,除了发挥其宣传指导的功能和传播信息的作用外,可不可以再要求它也能产生一点美学欣赏价值?新闻也是一种创作,理应和其他创作  相似文献   

19.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的写作需不需要发现?我们根据新闻评论的特征,稍稍考察一下其写作的现状,觉得十分必要。 同写新闻报道的记者一样,写评论的作者同样要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大多数记者也做到了,可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直处在生活的前沿,有的人感到没有什么可资评论,可有的人连续写出评论。这就告诉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