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DV.即DIGITAL VIDEO,它不是泛指所有的数码摄像格式.而是专指一种半专业的影像技术格式。DV一面世,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灵巧轻便.它的平民价格,它的低技术指数要求,使人们拥有了获取和传递影像的自由权利。它的出现,拓展了民间的影像传播渠道。于是,DV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新时尚.人们开始“DV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2.
DV作为一种简便、低成本的影像记录方式,它的流行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我们已经能强烈的感受到,DV创作活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力,一个新的影像创作的时代的已经到来。对于DV这个概念的解读,除了Digital video这种记录方式和记录设备之外,还有DV创作活动和DV创作风格两层含义。如果用时下在电视节目中的现象来来注解这两个含义的话:DV创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跨入新阶段、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途迈进的关键时期。作为记录真实、书写历史、体现时代的“中国相册”,少数民族地区纪录影像的生产策略不仅要在党和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做出适应性调整,也应兼顾政策推进和时代精神对纪录影像制作的新要求。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电影理论和纪录片有关知识,从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纪录影像生产的必要性切入,从前期把握:创作主题选定策略,中期深入:内容表达呈现策略,后期升华:视听语言展现与叙事表达策略三方面,从影片生产创作的维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下流行的“DV热潮”使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能够拥有一台DV摄像机 ,有人认为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地创作和表达 ,甚至有人将DV作为新电影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DV族”的异军突起似乎印证了这一判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DV的兴起以及在社会中未来所扮演的角色来阐明DV只是影像自由表达的一种可能。它虽然是以艺术创作的姿态在社会中确立了它的影响 ,但它最主要的角色将是一支记录人们日常生活流程的“笔”。而对DV本身的认识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则引起了越来越多学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谢毅 《当代传播》2004,(4):66-67
本文就众说纷纭的DV影像在概念上做出了界定,并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DV影像中融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传播特征。DV影像应细分为个人DV影像、独立DV影像和大众DV影像。因此,不能笼统地要求所有的DV影像走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应根据DV影像类别的不同,遵循自身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校园DV影像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概述DV的大众化影像工具与特性,面对数字化时代的DV校园影像文化的到来,指出目前对大学生DV校园影像文化跟踪与研究的欠缺,要求加强对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现象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王爽 《记者摇篮》2006,(2):39-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V家用摄像机已经逐渐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它如同一支笔、傻瓜相机,物美价廉,让一个专业化的技术,变成了普遍的、一般大众都能接受和使用的东西,使人们都能用它来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留住成长中的美好回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用DV影像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以说,DV的普及,带来了整个生活形态乃至文化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并未发生明显的更换,但是由于从“形象化的政论”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儿童个性的刻画,对儿童生活常态进行捕捉,将儿童影像纪录电影推向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纪录电影萎缩,儿童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获得新的生机.新世纪新技术革命使以电视技术手段拍摄电影作品成为可能,《小人国》酝酿着儿童纪录片的新一轮蓬勃.  相似文献   

9.
DV(DigtalVideo)是一种数字视频记录格式。如今已为中国非专业影像创作爱好者(甚至是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并富有创造力的在校大学生或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广泛使用,在主流媒体上DV类型的节目也出现并发展起来,这种现象带来了中国影像创作的解放,带动了电视传播的平民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郑文一 《新闻世界》2012,(5):206-207
音响作为影像听觉符号的一部分,通过纪录片创作者的运用,被赋予了远超过音响单一文本的人丈意蕴。由于纪录影像独特的纪实属性,音响不但包括了拍摄环境中被记录下来的自然声响,也包括了在影片中用于表现各种真实人物、事件的客观声音。人文纪录影像中音响本身的客观属性与纪录片多样化纪实美学追求的趋同,决定了音响在纪录影像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和行动本身的跨域潜能和影像纪录的越界特征使得维和影像具有“走出国门”的跨文化潜质和需要,如若决定走出去,则不仅要对这一价值有所认知,同时需要决策者和创作者们准确把握当前维和纪录片在传播传统、语境和平台上所面临的瓶颈,并适机、适度进行心态和策略的转变,探索全球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赵鑫  黄兵 《今传媒》2011,(12):79-80
在影像传播时代,DV以其个性传播的特征,日渐成为个人进行影像表达的重要工具。DV影像传播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进步,更是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了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播的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成为一种理想的话语表达空间,具有深远的传播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新蕾  孟旭舒 《今传媒》2020,(2):107-110
改革开放40年来,被称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焦波是乡村题材纪录电影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他的作品在创作题材上与时代主题同步,在拍摄手法上表现出"直接电影"的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焦波的乡村纪录电影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由此,本文通过对焦波作品的传播价值、影像叙事和市场传播为切入点,探究乡村纪录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陈军 《新闻爱好者》2010,(12):135-136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指的是数码摄像机。它具有清晰度高、色彩纯正、无损复制、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是最早作为家庭影像的摄录机与个人事务的记录机。它所拍摄的作品早期仅在家庭及小范围内传播,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使用者人数的增多,DV所拍摄的内容渐趋广泛,  相似文献   

15.
史岩 《新闻战线》2022,(9):100-102
大众传播格局中,新媒体作为不容忽视的媒介驱动力,参与建构纪录片的生产、传播过程,纪录片的边界和内涵也得以拓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国家级专业纪录片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适应融媒传播生态、坚守文化传播使命,创新纪实影像表达、打造多元生产格局,既是传播者,又是生产者,在重建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助力社会文化规范形成、促进跨越种族与地域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溶 《新闻前哨》2004,(11):66-67
DV,即digital video,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影像技术,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它在诞生初期仅仅是为了在拍摄家庭录影的时候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但是由于DV设备外形小巧、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而成像质量较好,特别是它采用统一的数字影像格式,可以进行多代复制,而且与现有电视专业格式相兼容。这种“价格平民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documentry)在英语中的原始含义是"文献"、"档案"的意思,历史、理性是它的本质.纪录片,就是纪录历史.所谓纪录历史,包括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因为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另一方面,补充历史,补充影像没有记录的那一部分,这是纪录片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张昌旭 《青年记者》2004,(10):48-49
的6部关于中国的DV影像纪录片!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大的文化误读?当中国的民间纪录片已经冲击和突破我们的道德底线、误读我们的国家形象时,难道不该引起我们警惕并大声疾呼吗? 在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差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但是在非主流因素的引导下,人们却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对此我们当然不能全都归罪于DV,但DV作为民间大量存在的文化载体,我们不能不警惕DV影像在传播中对国家形象造成的误读。我认为,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层面。对生存焦虑和对成的渴求,常常DV拍摄者要铤而走险,要标新立异。对历史文化的零碎记录造成对国家形象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刘佳 《声屏世界》2005,(4):25-26
DV与电视:DV与电视的结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03年4月11日.由凤凰卫视中台主办的《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全年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该栏目对中国大陆新一代民间影像的促生、扶植、培养功不可没,影响深远.使新兴的DV融入电视这一主流媒体,为DV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电视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方面.电视上出现非专业人士拍摄的影像,  相似文献   

20.
刘芳 《传媒观察》2008,(5):55-56
有人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泛文化时代,一切事物莫不打上“文化”的符号烙印。DV影像文化也不例外,它是数字技术革新的产物,虽然从1995年第一台DV问世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时间,但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却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艺术是一个专业领域,被主流媒体长久垄断,人家播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DV的出现及快速的发展带来一种文化领域中的表达自由,将影像的话语权回归给大众,人们终于从影像的被动接受中释放出来,获得了自由的用视听语言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