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事件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当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各大报社,数家新闻网站都转载了新华社柳涛拍摄的这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数千条,在传统媒体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  相似文献   

2.
汪凯 《新闻实践》2005,(6):23-24
事件回放: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突袭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背着相机“搜街”,在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人告诉他附近有一水坑,已经造成不少人摔倒,希望他能够报道此事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柳涛拿着相机等候在那里,一个多小时以后,他终于拍摄到一个骑车人摔倒在水坑中的一组镜头(见右图)。  相似文献   

3.
城市马路上的“坑洞”常常让不少骑车人栽跟头,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2006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冒着大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拍摄了一组一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摔倒的照片,被各大网站转载,相关评论有上万条,有人夸他恪守了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人谴责他“没公德”,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争论,几乎将柳涛淹没。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10日,许多媒体刊发了新华社记者柳涛抓拍的一组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新闻照。照片详尽记录了厦门当地时间2005年5月9日下午,一个骑车人冒雨经过该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致摔倒的全过程。这组照片表现的场面惊心动魄,极富视觉冲击力。纯粹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这组照片完全是一组无可挑剔的新闻照片。但是柳涛事后承认,这组照片的拍摄是他在事先知道这个路段存在大坑的前提下,在雨中加班苦苦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拍摄了多名摔倒的市民的众多照片中的一组。也就是说,当时…  相似文献   

5.
5月10日,国内的众多媒体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是引发了剧烈的争论。一方认为,记在明知有水坑会对行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竟然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刘丹 《新闻采编》2006,(1):18-19
柳涛“水坑摄影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评,也引起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事情的原委如下:2005年5月9日下午,福建省厦门市风雨交加,一个骑车人由于马路上的水坑而栽了跟头,摄影记者柳涛蹲点拍下了这个场景,随即在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照片,并被许多报纸和网站转载。此事  相似文献   

7.
关于骑车人雨中摔倒,陷入水坑的新闻照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总的说来是批评大于肯定,认为记者不就路上的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到谴责,进而联系到类似的新闻行为,认为都是不可取的。这些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一件引发争论的事件性质的评判,还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看清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万强 《新闻前哨》2008,(4):34-35
前年和去年.各有一起与新闻的职业有关的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5月9日下午。厦门市大雨如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外出采访时,有市民相告:“前面有个大坑,已经有人摔倒了。”柳涛便在被雨水淹没的坑旁守候了40分钟。抓拍到一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图片见报后,网络上议论四起.虽然有人称他“恪尽职守”。但更多的人却指责他“缺少公德心”。  相似文献   

9.
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厦门《东南晚报》记者柳涛在该报发表的骑车人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照片(参见本期第13页照片).一场关于记者行为边界的讨论随之颇为热烈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两年,新闻界发生了两起很有争议的事件:一是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2005年5月9日下午拿着相机等候一个多小时,拍摄到一个骑车人摔倒在水坑中的镜头;二是2004年9月14日,中央电视台某节目频道对以俄罗斯人质事件为背景,借人质危机死亡人数进行有奖竞猜。现在看来,这两则“报道事件”的发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媒介竞争加  相似文献   

11.
<正>200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200多条,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骂声远远大于赞扬声。有些人甚至这样说:“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设路障,却满怀信心地等着人栽跟头”,“记者肯定知道会出事,就在一边看着,鄙视”。有学者表达与大多数网民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指出,新闻记者既不是法官,也不  相似文献   

12.
天口 《中国广播》2005,(6):21-23
今年5月10日,新华网上登出的一组图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叫好声、指责声此起彼伏。这是发生在厦门大雨中的一幕,记者忠实地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阴良 《新闻爱好者》2006,(5S):18-19
2005年5月10日,许多媒体刊发了新华社记柳涛抓拍的一组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新闻照。照片详尽记录了厦门当地时间2005年5月9日下午,一个骑车人冒雨经过该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致摔倒的全过程。这组照片表现的场面惊心动魄,极富视觉冲击力。纯粹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这组照片完全是一组无可挑剔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4.
日前.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忠实记录了一名雨中的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针对这组照片,很多网民认为记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职业道德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厦门《东南晚报》记柳涛发表的骑车人在暴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照片,关于记行为边界的讨论随之在网络上热烈展开。2006年7月12日,国内数家门户网站转载了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曹爱流泪伤心的模样》的帖子,报道了河南电视台女记曹爱为抢救危在旦夕的溺水女孩,毅然放下采访任务为女孩做人工呼吸的事件,并配发了曹因抢救没能成功而伤心落泪的照片,23岁的曹爱被网友赞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这两件事情也在全社会掀起了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大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9日下午,福建省厦门市风雨交加.一个骑车人由于马路上的水坑而栽了跟头.摄影记者柳涛拍下了这个场景,并随即在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照片(见左图)。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评。对于柳涛的行为.口诛笔伐者有之,肯定赞赏者有之,冷眼静观者有之,旁敲侧击者亦有之。鉴于各种立场和观点已经得到充分展示,笔者无意在此添加其他新观点,而是试图“小题大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职业伦理     
凌久 《新闻记者》2005,(6):58-58
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个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摄影记者柳涛用他的镜头纪录了摔跤全过程,这组照片被新华社转发后,引起众多网友的议论--在记者知道路上有水坑的情况下,他究竟是应该选择躲在一边拍照,还是首先去提醒路人?在这里,笔者不想再就哪一种选择更符合职业要求发表看法,因为这次讨论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作出个别道德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5,(7):79-80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记协和中宣部新闻局6月13日在京召开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座谈会。座谈会结合近期社会关注的某报摄影记者蹲水坑拍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等几起典型案例,围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起示范作用等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颖 《记者摇篮》2006,(8):42-42
在报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我国传媒在注入人文关怀、“突现人”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一些媒体和记者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为提高报纸发行量、“吸引读者眼球”,在传播中大量运用视觉新闻,极尽渲染之能事,将受众仅仅看作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缺乏情感的疏导和理性的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记录者,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有人文关怀精神。2005年5月10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厦门《东南晚报》记者柳涛在该报发表的骑车人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照片,其对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理越辩越明     
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非常之多,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5月1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次争论。对于这类事件的讨论,在新闻学界是个老话题了。笔者在此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与此有关的“媒介批评”问题。“媒介批评”的定义很多,而总体意思差不多,比如,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