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意义] 探究在线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对于知识付费平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文献的实证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问题。[方法/过程] 运用元分析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国内外在线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相关的40篇实证研究文献、14 452个独立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基于内容-情境-辨识框架归纳和识别影响在线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异质性检验和亚组分析检验调节变量的作用。[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在线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容、情境和辨识3个类别,包括25个自变量,其中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其余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知识付费意愿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因素有需求、体验、感知专业性、可靠性、感知知识质量、感知有趣性、感知收益和付费态度。同时,研究识别了被试对象特征的调节效应,发现用户具有知识付费经历与否是不同研究异质性的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2.
依恋理论视角下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用户投入真情实感所撰写的评论更加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从依恋理论的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力机制,为提高用户生成内容质量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对从信息源视角实现用户评论信息与用户生成内容的优化管理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依恋理论、用户生成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以用户依恋作为内驱动力,探讨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力来源与动力结构,分析依恋对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驱动方式、驱动过程以及影响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依恋驱动因素。[结果/结论]认为用户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愉悦自我是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内在动力来源,用户依恋对其生成在线评论信息存在导向驱动、激励驱动与调节驱动等3种驱动方式。影响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依恋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用户情感依恋因素与认知依恋因素,激发用户情感依恋与认知依恋的深层认同是优化用户生成评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协作检索中用户的消极情绪感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和调节用户消极情绪、提升协作检索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情感负荷理论,借助Coagmento系统,招募52名用户,2人一组,协作完成3项旅游策划任务,从任务难度、时间压力、协作分工、检索结果与协作成果等因素考察其与用户消极情绪感知的关系。[结论/发现]在任务难度感知方面,任务难度与用户的焦虑、沮丧、愤怒情绪呈现显著正相关;在时间压力方面,任务完成时间超出用户预期时,消极情绪会上升;在协作分工方面,承担更多检索任务的组员比承担更多文档编辑的组员感知更多的消极情绪;在检索结果与协作成果方面,用户满意度越高,消极情绪越低。[创新/价值]将情感负荷理论应用于协作检索情境,揭示了用户四种典型消极情绪的特点,并从检索情境的自动感知与预测、界面的人性化交互设计等方面对检索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线医疗社区患者择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意义]在线医疗社区作为新型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平台,其中的咨询服务是社区吸引用户的重要功能,而付费咨询也是社区赢利的关键模块。了解付费咨询时患者择医行为的信息需求与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改善医生的服务、提升社区活力。[方法/过程]基于消费者信任理论和消费者感知理论,同时考虑在线社区的研究背景,创新地加入价格和从众心理的作用,建立在线医疗社区患者择医行为的影响模型,并以好大夫在线为例,爬取网站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证实医生的线下声誉、线上口碑、服务质量、贡献价值、热度以及价格等因素对患者择医行为的影响,且患者线上择医行为也表现出与传统线下择医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医生改进服务和平台社区促活增收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引入关注用户互动体验和情感投入的用户契合理论,为提升图书馆微信服务水平和用户活跃度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基于LDA对知乎社区中有关微信用户参与的回答文本进行分析,提取用户契合的特征词,并结合用户访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进而获取"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台内容质量、平台系统质量、互动参与意识和用户感知价值,其中用户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而平台系统质量并不对用户契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以大学生有声书用户群体为对象,探究其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图书馆界引入有声书资源或听书服务的理论设想相呼应,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听书信息服务提供实证参考。[方法/过程] 在整合式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与有声书资源的特征,尝试性地引入感知成本、感知娱乐以及个人创新性三个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法收集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结论] 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便利条件、感知成本与个人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努力期望与感知娱乐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未得到验证,作为调节变量的学生类型的作用也并未得到验证。最后,在研究假设验证结果基础上,修正原有的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9.
张敏  刘雪瑞  张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5):122-131
[目的/意义]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是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推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获取代表性研究文献,并通过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来梳理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领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求助事项、求助者因素)、外部因素(信息环境、社会环境、施助者因素)、中介因素(求助需求、认知性因素)和调节因素(人口统计因素)4个部分。重视研究基础、挖掘影响因素、关注结果变量、推动数据驱动等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究网络健康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对优化网络健康社区知识服务、促进健康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网络健康社区中的知识划分为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依据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利他主义、社会信任、社会认同、感知有用性等变量与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与公共健康知识共享行为无显著相关性,与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回顾和梳理当前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研究现状,以期为在线健康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引导相关实践探索进一步走向成熟和规范。[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系统阐述在线健康社区三要素:信息、用户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在线健康社区研究的整体框架,从信息、用户和社区三个维度较为详尽地梳理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结果/结论] 在线健康社区包含三个要素:信息、用户和社区,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研究主要从信息、用户和社区三个维度展开,并且具有跨学科、研究方法多元化等特征,提供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成果借鉴;对比国外相关研究,评析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研究在关注群体、合作程度和研究内容方面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较低的现状,通过预测提问回复率,能够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改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百度知道"为研究平台,抓取平台设置的14个话题下共10 640条提问记录,从提问特征与提问者特征角度,构建提问回复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验证,构建提问回复率的预测模型,对模型准确率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研究可改善平台信息服务质量与促进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模型在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为用户提供网络互动和社交支持,在线健康社区能够促进健康行为的传播与影响,提升用户的行动能力和认知水平。旨在通过评估在线健康社区中个体的参与行为,为社区的建设和规划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过程] 利用百度戒烟吧的用户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用户的活动状态、好友网络以及参与需求。[结果/结论] 百度戒烟吧正在逐渐丧失对用户的粘性,虽然活跃用户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群体,但用户整体处于高度离散和分裂的状态。同时,短期用户的参与动机主要是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满足,长期用户则扮演着欢迎者的角色,是推动用户参与的主要作用力,是利他主义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15.
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识别和分析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在线医疗社区的知识贡献行为和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所有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进行排序,识别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原因度因素主要有患者的自我效能、国家对在线医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区平台的易用性,中心度因素主要有医生提升医疗效率需求、患者对社区的感知一致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促进知识贡献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日益棘手的健康信息可信性问题,研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信息可信性的中心路径因素和外围路径因素,以利于学界和业界为在线健康社区的管理者和用户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信息的可信性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建立在线健康信息可信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论据质量、信息完整性、表达质量、一致性和来源可信性对信息可信性均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正向调节中心路径变量对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负向调节外围路径变量对信息可信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