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图说明电视不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也不是“声画结合”。电视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理论上讲,前的观点很容易背离电视的信息传播工具的特性而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中看,前观点指导下的电视节目常常远离电视的本质,使电视节目显得不伦不类。——两个不同的观点,实质上关系到电视节目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制作的主观出发的不同的制作观念。从电视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论出发,今天的电视有许多值得改进、也是急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它是作品中的“珍品”。电视多出精品,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精心策划。一、策划,电视宣传中用的越来越多的词语近几年,电视里的策划、总策划、策划中心等词语和头衔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听广播看影视节目也把策划成功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电视对外宣传的目的是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电视外宣具有较强的政治内涵。文章具体阐述了从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和电视的特殊传播作用看电视外宣讲政治的重要性,并提出政治意识应从对外宣传的总体定位上体现,即把握好三个要点——对外宣传的性质、对外宣传的地位、对外宣传的内容;坚持对外宣传的“三为主”原则——“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处理好对外宣传的三个关系——个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关系,问题报道与正面效应的关系,被动反击与主动出击的关系;讲究宣传艺术,尊重传播规律,做到“四个结合”——大处着眼与小处落笔相结合,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相结合,“我方说”与“外方说”相结合,自我宣传与“外方参与”、相结合。中国电视在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要防止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入侵、把好屏幕关。  相似文献   

4.
学者介入电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艺术从本质来说属于大众文化范畴,但人们又不愿这个雅俗共赏的现代化传播媒介沦为单纯的娱乐、狂欢的工具。从上到下都愈来愈意识到要走出“俗、平、浅”的困境必须依赖于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提高.做为一支长期独立于电视通俗文化之外而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学者队伍,适时地成为因疲于应付播出而内涵储备日乏的电视节目制作队伍的增援部队,他们积极介入电视并试图以各自的学识和心智改造着电视的文化生态。于是我们看到了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介入了核化视点·倪萍访谈录》等电视栏目的策划;著名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参与策划并…  相似文献   

5.
王峙  邱子沫 《传媒》2023,(23):47-50
作为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拥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需要从“本土”走向“国际”。本文回顾了基于“本土想象”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融合;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作探索;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要立足国际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三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电视本身融“非虚构”与“虚构”、“真”与“假”于一体 ,或融“新闻”与“艺术”、“信息”与“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性质 ,使得我们在对“电视传播艺术”进行界定之时 ,首先要同时考察电视所依托的两个系统———大众传媒系统与艺术系统。从大众传媒系统来看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各自都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手段 ,也都各有其不同的传媒优势、局限 ,因而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传播艺术特征。从大众传媒系统各种传媒“传播艺术”的共性来看 ,都有传媒主体按照既定目标 ,对特定传播内容作“艺术…  相似文献   

7.
罗小萍 《新闻界》2005,(2):88-89
媒体选美,指的是媒体组织、策划、制作、复制以及传播以选美为内容的视觉娱乐文本的大众传播行为。如2002—2004年国内各种大小媒体传播的各种选美赛事,媒体不仅包括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也包括各种小报和杂志;不仅包括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也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赛事不仅包括2004年11月相继落幕的凤凰卫视第二届“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相似文献   

8.
卫明 《视听纵横》2005,(3):108-109
电视台网站,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一方面要推介好电视台节目、信息,保持和扩大电视节目、信息的使用时效、使用价值和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要依托电视台拥有的两大优势——资源优势和信誉优势,依靠目前传播力量最大的传统媒体——电视的影响,做好与电视互动的文章,配合电视策划网站的宣传报道和活动,推出独具特色的网站信息和其他形式的服务,充分发挥网站在宣传上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升节目制作效果,文章借助对电视导播在节目录制和转播中的作用的探究,指出导播的努力方向。【方法】结合理论和工作实践,从节目前期制作开始进行策划,通过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节目创新机制,实现电视节目的高质量发展。【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节目作为传播文体艺术的有效方式,能够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新兴科技在给社会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给电视制作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在实际电视工作中,电视导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结论】电视导播作为节目制作和转播过程的中坚力量,其工作内容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始终,需要导播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对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工作进行策划、组织和协调,才能顺利保证节目的播出和转播。  相似文献   

10.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文艺活动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息息相关,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电视文艺活动策划是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策划过程直接关系到节目成败与否,为走出以往发展困局,改善观众审美疲劳,要在策划方面积极利用各要素服务统筹创作。本文以电视文化策划中文艺晚会活动的筹办为例,分析了文艺晚会策划现状,点明了目前存在的策划题材空洞、内容缺乏创新、缺乏社会效益三大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策划要素成功打造电视文艺节目。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人们要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那么、电视相声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种类,如何实现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的和谐统一呢?首先应该从传播的主体——电视相声的美学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作者从传播内容和研究思路 ,即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中的对立统一的现实切入 ,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命题 ,并对“电视传播艺术”作了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同时 ,作者对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进行了分类 ,并对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艺术,其主要的传达方式是视觉,因而有人称我们这个时代为视觉时代。它和口语时代的直接的视听方式不一样,必须以媒介为中介,因此,传播艺术的制作者们,想方设法要让人们看见。德吕克说道,电影的本质是“上镜头性”(电影导演在挑选演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他或她是否上镜头),阿倍尔·冈斯认为,“画面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电影首先是要让人们能够看见,而在杜拉克看来,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①电视也可以作如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形象文化”和“镜中自我”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这是传播艺术的基本审美…  相似文献   

15.
开拓性的理论探索——评《中国电视文艺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10月,“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电视文艺学》一书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统地从电视文艺发展历程、电视文艺的审美特征和电视文艺节目形态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论证,侧重研究了电视文艺现象、节目形态、策划、创作、制作、传播、接受过程的艺术规律和创作特性。主编张凤铸教授是我国从事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资深学者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博士生导师,其他参与编撰的学者教授也有着丰富的从事电视文艺教学和实践经验。正因为如此,该书作为具有规范性的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周星  张萌 《传媒》2023,(9):15-18
<正>作为地理概念上的东北亚包含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东部;但在国际比照的视野下,东北亚地域的影像构建与传播将比对焦点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相邻的日本及韩国,在相近的社会特征与民族文化下形成地域影像的比照关系更为精准和凸显。中国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策源地,从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从电影制作到动画制作,东北电影为新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人文意象、技术支持和生活景观。然而近年来的东北影像传播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影像的风起云涌,略显星星点点而缺乏整体建树;  相似文献   

17.
王崧  王岱 《声屏世界》2002,(9):24-26
当下的中国电视领域,“策划”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许多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名单中,且常常放在显著的位置上。难怪电视界前辈感慨地说,电视制作已由“编导中心”转向了“策划中心”。具体到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同样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经常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存在。在《新闻调查》《时空连线》节目组里,策划已成为一个固定工种。策划不仅在一期节目中负担先期“思维引擎”作用,而且成为贯穿该期新闻节目始终的“智慧线”。本文以《时空连线》为例探讨新闻节目的策划方法。应对新闻大战的策划创新是策划的核心。在今天这个鲜有独家新闻的时…  相似文献   

18.
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绽放的力量:中国电视艺术回眸》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该片制作历时三年半,共分四集,分别从“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创新求发展”、“交流促传播”四个层面,首次以影像形态,全面系统地表现了中国电视艺术自1958年至2011年以来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作为“影像版”中国电视艺术50年发展的首部力作,《绽放的力量》(以下简称《绽放》)在清晰的历史流变叙述、丰赡的内容含量、经纬交错的叙事策略和深厚的学理分析诸方面均有追求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卢锋 《视听界》2004,(6):48-50
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互向模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目前的科教电视传播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向模式启示我们,在科教电视传播中,既要充分发挥“精英阶层”的作用,也要发挥公众的作用,而且要促使传播进一步改变传播理念,即从科普的“单向传播”向科技传播的“双向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洁意 《新闻传播》2005,(10):40-40,43
媒体活动策划(公益活动策划)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见于报纸、广播、电视各媒体的传播实践活动中,“存在即具有合理性”,媒体活动策划功过是非暂且不议,可媒体对活动策划的重视及成功的媒体活动在社会中取得的良好传播效果,可以说明媒体活动策划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