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底,英达宣称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肥皂剧《伴你一生》”将在北京小汤山开机。“第一部电视肥皂剧”的说法让很多人觉得奇怪:“肥皂剧”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难道《我爱我家》不是肥皂剧吗?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人世,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但是,“衣”却放在“食”的前面.为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古人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天下治”后,“食”的问题当然可以得到解决.所以“衣”在“食”前,是有一定道理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部《中国服饰史》,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服饰变迁作了开创性的论述.1995年,黄能馥、陈娟娟也出版了一部《中国服装史》.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晋人荀勖始创图书四部分类法,此已为学界所共知.但在此法发明之前,“四部”一词在之前文献中已多次出现,并始终与“五经”连称,构成“五经四部”这一专有名词.可见这两个“四部”在内涵上并不一致.此处所谓“四部”,当是指汉代六艺中乐、《论语》、《孝经》、小学四类书籍.然而在当前的古籍整理中,学者们却习惯于用荀勖所分之四部书籍来解释它.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解,兹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4.
申可心 《青年记者》2016,(23):83-84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自己的独家记忆展现历史,让观众以独特角度找寻历史教科书没有呈现出来的别样故事.目前,姜文共拍摄了五部电影,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五部电影里,姜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国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抗日时期,还有“文革”时期.电影的创作定会受到导演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也会掺杂导演对这种历史时期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11,(4):14-14
胡小伟《钱锺书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一文中说:"现在误以为常的‘天人合一’,反映了让天来迁就人的鲁莽;而孔子注《易》所说的‘人天合一’,则表达了人主动融于自然的和谐。可知一字之差,贻误后学多矣。"?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千秋美誉.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质言之,《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诗与真”.  相似文献   

7.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8.
周晨 《出版参考》2016,(8):21-23
2003年上海新闻出版局组织了“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至今成功举办13届.271部中国图书送到莱比锡这个国际舞台交流,展示了中国书籍设计的风采,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当代图书出版的现状.通过这些图书能看到当代中国出版物在纸张、印制、装订等技术指标的长足进步,也能看到当代书籍设计在审美尺度把握上的多元探索.在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中国两书获奖:《方圆——订单故事》、《学而不厌》分获一金一铜,这是中国书籍设计界收获的特大惊喜!也是自2004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金奖之后,中国参加此项活动以来历年取得的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9.
刘福春编撰的《中国新诗书刊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于2006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新诗纪事》、《中国当代新诗编年史》(1966~1976)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编撰者在“凡例”中称,该书“收录1920年1月至2006年1月出版的汉语新诗集、诗论集一万七千八百余种”,与此前著作相比,这部《总目》工作量之巨大、收集资料之繁难是可以想见的。而这一巨大的学术工程又是编撰者个人花费二十余年独立完成,这更不能不让人感佩有加。我不知道,目前的学术界还有多少学人愿意“二十年磨一剑”来打造一部著作,尽管如此,刘福春仍然对这部凝聚着自…  相似文献   

10.
想当年,一部《敌营十八年》曾让国人由衷地骄傲: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连续剧,而且长达十几集。似乎也是从那一刻起,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观念也渐渐步入了一个误区:以长短作为评判一部电视连续剧创作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于是,一部剧作一旦长度超过30集,什么“宏篇巨制”、“大手笔”、“大制作”、“巨片”之类的赞誉便铺天盖地而来。  相似文献   

11.
单幸 《青年记者》2017,(18):35-36
继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近年来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再次引发强大收视“热浪”,《中国诗词大会》让人沉醉于诗意之美,《见字如面》让人重拾对书信的感动,《朗读者》更是被赞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文化类综艺节目刮起的旋风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高唱“清流”赞歌之时,更应该适时反思不足,只有这样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记>故事精选连环画》是21世纪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一部重点图书。《史记》是我国人民所熟悉、所推崇的一部历史名著。它“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指司马迁所处的当代)”,可谓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冠“二十四史”之首,不独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无与伦比,且在  相似文献   

13.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卷首的《序言》可反映作者的编纂目的.文章从《玉篇》首创“编者按语”、创立“异部同文”的互见法、开创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等几个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编辑思想及留给后世工具书的编纂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裸婚时代》在各大卫视热播,究其原因,是其折射了当今社会一大群适龄男女对婚姻的焦虑现象.而这样一部电视连续剧,起初是由一本流行于网络的《裸婚》小说改编而来,既网络连载走红后正式出版成书,随后出售电视改编权,再加上著名导演滕华弢的执导,让这部戏一上演便成了焦点.之前有“隐婚”、“闪婚”等热词,如今《裸婚时代》推出了2011年度的热词——“裸婚”.  相似文献   

16.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并不太出色的《父子》,让谭家明手捧本届金像奖数个大奖,显然,他予以“本土”电影的象征意味已远超过《父子》本身  相似文献   

17.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1994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我曾发表《“一字未改”的编辑也应奖》的文章,文中提及一些编辑处理来稿,“为了让部主任、处长、总编看出自己编辑的‘认真’,对人家的好稿叉划叉添、满纸红墨,既是对作品的伤害,也是对编辑职业的一种亵渎。”1996年第l期《中国记者》“编辑杂谈”专栏也发表一文“《从用狗作诱饵说开去》,文中写道:“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  相似文献   

19.
由“舌尖”引起的排山倒海般的蝴蝶效应仍在继续.与此同时,网络走红更是让该片人气大增,网民甚至将类似形式和内容的题材昵称为“舌尖体”,《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各种“舌尖体”也开始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舌尖”甚至有可能成为2012年度的流行语,一部美食纪录片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轰动,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医药学传入中国,乃至融汇、影响中华医药,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唐代《海药本草》、元代《回回药方》都曾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找到痕迹.《海药本草》记载了百余种伊斯兰“香药”和数十种树脂类药物.《回回药方》是一部中国多民族文化与中亚伊斯兰文化交流的药学专著.全书用汉字和阿拉伯文写就,其中大量药名、方剂源于伊本·西那的《医典》等阿拉伯、波斯医方书.清末至民国时期,老北京四九城人所共知的“金回回膏药”、“王回回膏药”等,其配伍与炮制方法均来自《海药本草》与《回回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