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道德焦虑是描写现代性道德困境的重要范式。“最美现象”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和社会正义的内心认同。“最美现象”体现出一种仁爱、情怀和一种奉献精神。文章通过发挥“最美现象”的心理功能,利用“最美现象”的心理效应,呵护“最美现象”的心理安全来化解社会的道德焦虑。  相似文献   

2.
今年,被舆论界称之为“’93报刊年”。这一年过去近半。其间,有些什么值得研究的现象呢?愚以为,“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城”——钱钟书老先生当年发现的这种“围城”现象,当是报界一景。这里,笔者试图就此种现象作一点探讨性分析。报界有哪些“围城”现象呢?归纳约有以下几种:一是“冲出去”与“挤进来”现象。许多立足报界多年的报纸和报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发觉自己还有比舞文弄墨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形成一股“中国热”现象,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世界“汉语热”状况,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汉语热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思考,认识到“汉语热”背后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唐妍洁 《新闻世界》2013,(9):148-149
信息革命伴随着“80后”的成长,当“80后”遇到微博,一种叫做“微博控”的现象越演越烈。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简析“80后微博控”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莉 《大观周刊》2010,(37):20-2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性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的普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山寨”现象愈演愈烈。“山寨”现象是一柄“双刃剑”,对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诸多的“山寨”现象来分析是否侵犯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从而人们该如何对“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6.
“养儿防老”这一根深蒂固于中国人思想里的传统观念,如今正受到来自“啃老族”的冲击。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或青年中的“啃老”现象的网络调查,一周内竟有十万多名网友参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坦言身边存在“啃老”现象。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模式和就业压力成为诱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电视深度报道首先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针对电视“消息”而言更“深入”、更“细致”的报道。“消息”一般都是介绍一种客观的现象,而电视深度报道则要透过这一“现象”,通过深入地探究和细致地表现,让人们看到这一现象中的本质意义。这种“深入”和“细致”,在报道过程中,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偏重于“意义”的阐发。 此类形态的报道,带有较强的“评论”特色,但又和报纸纯粹的“评论”不同,它往往是一种“记者述  相似文献   

8.
现象性新闻是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进行的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新类型。和传统“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现象性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往往是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报刊常见的“某某现象扫描”、“某某现象透视”等多属此类。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族(Chinese group)地区,外文电影作品“一作多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在电影文献(film literature)领域中,众多的“一作多译”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信息孤岛”(Cultural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现象,又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统计资料,阐述了产生电影文献“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特色电影片名数据库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括了当下大众媒介的‘‘越位”现象,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当下流行的“调解型”电视节目中的“和事佬”元素是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元素,于媒介的“越位”现象具有较好的规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2.
“犀利哥”风靡中国网络,成为“被写体”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独特的符号传播现象,这一现象从发轫、扩散、火爆到饱和包括最终走向消退,其传播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值得媒介研究与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仅就“犀利哥现象”即同一类“被写体”的媒介退出机制作点探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闻失范现象, “标题党”屡禁不止.近来国家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强化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与规范.文章从新闻生产、网络文化与媒介管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标题党”现象的根源、影响与治理路径.文章重点讨论了媒介技术变革对新闻生产的改变、“标题党”与网络文化的关系,并对管理新规作出一定的分析.文章丰富了“标题党”现象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经常探讨一些社会上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新华日报内部,一种被总编辑刘向东称为“第二青春期”的“现象”,也引起众多同仁的瞩目。创出这种“现象”的,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新华日报编委、秘书长、高级编辑李承邰。“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李承邰以其“超期服役,超常发挥”的事实,为刘禹锡这一名句加上了富有意境的注脚。年届花甲后的3年,他的体内仿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研究“馆内阅读”现象;二是研究“社会阅读”现象;三是研究“阅读推广”现象.图书馆阅读研究的任务有三:一是整理与分析传统阅读理论,提供“经典阅读”的最佳场所;二是学习与借鉴国外图书馆阅读理论,供给图书馆学新鲜血液;三是关注与重视图书馆阅读实践,提升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16.
当改革步步深入之时,流通领域的“倒爷”、“官倒”等也活跃起来,造成了混乱,干扰了改革。新华社记者杨继绳采写的报道《“双轨”现象》(新华社8月19日播发),深刻地揭示了目前社会环境里客观存在着的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双轨”现象,以大量的客观事实说明“双轨”现象的由来、作用,困扰及其出路,使人们了解到“双轨”现象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过渡时,必然产生的现象。它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待新的体制完全确立,“双轨”变为新的“单轨”,流通领域的一些混乱现象就会随之消除。这篇报道不是主观议论和空洞说教,而是运用了大量客观事实来说明问题。材料丰富扎实、阐述透彻,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记者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双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与之相关的“现象”也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有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的必要。从史学发展的进程看,“通俗历史热”的出现是必然的同时也是有益的。其所以必然,因为这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9.
何海翔 《青年记者》2017,(13):49-51
“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一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从网友表达认同“最美”的一个修辞,已经演化为全社会共同发现和弘扬真善美的一种现象.光明日报载文认为“最美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个人以亲身的行为践行‘最美’,公众以敏锐的触觉发掘‘最美’,媒体以自身的平台传播‘最美’,政府和社会以实际的行动表彰‘最美’.”①显然,互联网时代公众在发掘传播“最美现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新浪微博、杭州19楼论坛为观测点,探讨网络意见领袖在“最美现象”传播中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