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琳静 《出版广角》2017,(21):69-71
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框架,解释《人民的名义》火爆的原因,并透过《人民的名义》火爆的传播效果以及伴随该剧一同走红的各类“萌化表情包”,考察作为该剧流量担当的青年群体的话语变迁和社交媒体时代传播语境的转向.同时,审思青年群体自发的“正剧萌化”对政治传播和宣传引导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及弹幕文化已随着部分影视作品、网络用语等的走红开始引起主流文化的注意,其文化产物出现在了传统主流视频网站及省级卫视的广告及节目中,并引起较广泛的传播,表现出一种弹幕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趋势。在《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通过弹幕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参与到这部"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视剧的观看中,本文通过对弹幕内容的分析,来探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严肃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何能成为现象级的电视剧,这与当今的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的传播是分不开的。笔者借助"5W"传播模式,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的《人民的名义》中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结构。结论认为,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同时也进一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4.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剧中表情包更是迅速攻占网络,成为助推这场网络狂欢的强势符号。作为传播符号的表情包实际上代表着《人民的名义》一剧,快速实现了影视剧IP表情包化,表情包在互联网病毒式传播也就代表着该剧的意义体的传播。本文旨在解读表情包在该现象级电视剧传播中的使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不仅在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还因其跨越不同年龄段的收视群体, 成为一个全民话题.而之所以说其走红是"意外",纯粹因为按照电视剧创作和经营市场的一般套路, 这部严肃电视剧不大可能产生目前的这种经济和社会效应,让人不禁要问,以此为契机,电视剧制作是否会有新风向?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因其自身创作特质与内容传播互动而广受热议。本文基于传播舆情的发展而将其内容传播互动部分划分为三个传播过程:电视剧内容的传达过程、电视剧相关的媒介营销过程以及受众之中的群体传播过程,并在场域视角的观照下分别进行考究,从而建立单向场域、双向场域以及多向场域三类传播结构模型,在场域结构下对《人民的名义》传播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鹏程 《青年记者》2017,(29):72-73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题材同质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在各传媒影视公司都集中在武侠、玄幻、IP翻拍等内容创作时,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悄然走红.该剧由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张志坚等联袂主演,以1.2亿元的总投资完成了内容生产,剧情以反贪局局长侯亮平的反腐调查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办案人员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犯罪的故事.《人民的名义》自开播后收视率一度爆红,凭借优质的口碑、出色的演员表现以及各种衍生话题,成为2017年“新晋剧王”.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周南 《新闻传播》2013,(8):136-137
《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并引发关于节目的广泛讨论,尤其微博围观将其迅速打造为媒介奇观。基于此,从精确定位、口碑传播等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原因,进而以新媒介的传播力为切入点进行媒介奇观学的思考,对台上"梦想奇观"和台下"文化奇观"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出发,联系《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走红所引发的"萌文化"的浪潮,将"萌文化"看成是一次童年的回归,并从真人秀节目中提炼出"萌文化"的传播趋势及在媒介传播中的表现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倩  刘宗元 《今传媒》2012,(7):87-89
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眼下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形势下,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在荧屏上的走红,出现了以相亲交友电视节目为代表的电视传媒的又一轮娱乐热潮,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理应清醒冷静的看待相亲节目。本文以电视相亲节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法,探讨它们走红的原因并进行反思与考量。  相似文献   

12.
难得看到这样一本以围棋为主线的佳作《天局》。通过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得悉"胜天半子"的由来,看过原著才知,"胜天"其实是逆天,所谓"胜天半子",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等于说输了全部。《天局》中的混沌,《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与天斗力,誓要胜天,看似半子惜败,但咫尺天涯,其实这盘棋局一开始就已经败了。  相似文献   

13.
向宁  向志强 《今传媒》2015,(4):42-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人际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新媒体的高度信息扩散和多向互动特点给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搭建了一条民间通道.本文通过对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回顾,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事件的始末,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模式为框架,并且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对《穹顶之下》走红进行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8):89-94
消费视域下,传统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力和主流价值观影响力正逐渐式微,面临着制作模式化、传播碎片化、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但这种危机的出现并未泯灭主旋律影视主流化传播的可能。2016-2017年,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纪录片《长征》均在市场与口碑上取得良好成绩,印证了主旋律影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仍具有主流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与有效传播。本文将从政治逻辑,艺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主旋律影视的政治意识话语表达、艺术思想价值塑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市场痒点、痛点与兴奋点的把握,力求全面分析在消费视域下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为首的西方魔幻电影风靡全球,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也大受欢迎。本文运用传播学中拉斯维尔的5W模式,结合调查研究,从"传者"、"文本"、"受众"、"传播环境"等方面对西方魔幻电影在大学生中走红的原因及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被定义为新媒体元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融合"之路。这一年来,移动客户端新媒体迅速走红,如上海报业集团相继推出"上海观察""澎湃新闻"等媒体融合产品。尤其以"澎湃新闻"的异军突起,令同行深感震撼。而在201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等各大国字号传统媒体"大佬"就已纷纷抢滩"微传播"领域,组成"微传播国家队",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周馨骥 《新闻世界》2013,(5):276-277
本文以"《最炫民族风》走红国际"事件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其走红的原因及它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析流行文化元素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说"新闻,走红大江南北。时光流转到二十一世纪,在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颁奖盛会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闻栏目《新闻快车》,一举跨入了获奖者的行列,与《人民日报》的著名专栏《人民论坛》、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影响深远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并驾齐驱。这档节目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是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地市级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在纪录片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医疗题材纪录片《人间世2》的走红因素主要为传播环境、传播内容、受众口碑、传播渠道,针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发展提供点滴参鉴。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5年"超女"走红开始,粉丝作为一个群体的崛起成为传播领域中的热点。本文将结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中的三大理论分析当下中国的粉丝的典型现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