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敲响了旧世界的丧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一伟大事件爆发的当时,有很多人,包括外国人和俄国人自已,以此为题材写过不少报道和文章,但是其中反映得最出色、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震撼世界的十天》这部报告文学杰作了。它甚至获得了列宁的赞赏。1919年底,日理万机的列宁读毕这一作品(英文版)后,欣然命笔为之作序,推荐给广大的革命人民。三年之后,即1923年,列宁的夫人娜·克鲁普斯卡娅亲自把这部作品译成俄文,并写了俄文版序言。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它又被译成世界其他文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同时又有艺术加工的一种文体.也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还有人说:它是以文学的手段来“你报告我”、“我报告你”。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文学性”和“新闻性”。以常见的报告文学作品来看,它的“新闻性”体现于报告文学本身的“现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中。一、它是信息的载体,是时代脉搏和时代气息的“温度计”和“风向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现代意识的体现者。所谓“现代意识”,就是作者站在历史阶梯的最高层次上,对社会历史发  相似文献   

3.
通讯写作的表现手法,与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与新闻报道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特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讯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快,还要写得短,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法。早年周恩来同志在写作《旅欧通信》时,提到过一个原则,叫做“据实直书”。它道出了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九○一年五月,列宁在给《火星报》写的社论《从何着手?》中,明确提出了报纸组织作用的思想,他说:“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的这一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八九八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它的“新闻性”,体现在“报告”之中;它的“文学性”,则是“文学”二字所特定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却不是机械地记录和传播,而是借助于艺术手段来再现和描绘生活。一、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艺术构思上。构思,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材、提炼、布局(结构)、确定主题等。我  相似文献   

6.
赘语     
是的,需加同志说得很对:“文艺作品有各种类别,所以它应该有许多个第一篇。”恰如士兵作战,守阵地时扔手榴弹,打冲锋时上刺刀……“十八般兵器”件件皆通,需要使什么就用什么。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雷加,在战争烽烟中练成了多面手,他既写报告文学也写散文,既作短篇小说也作长篇小说,又各有佳篇丽章;他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又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一支三八式》和报告文学《黎明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史上是名垂史册的,而他自己又似乎对于那篇不到三千字的《火烧林》情有独钟──由此我想:作品的优劣,不取决于…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自由撰稿人,还是属于某一报社的成员,优秀的报告文学记者正在不断涌现。只是,如果附加“我所尊敬的”,这样一个条件的话,也许还不能说有很多。某些记者,从反映事实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写得很好,但却未必值得尊敬。虽然,跟踪追迹,采访是扎实的,文章构思也很巧妙,但归根结底,他们写的东西同娱乐小说差不多,他们的目标只是提供“读物”。当然,那种报告文学也有它存在的理由,也不能说它坏,但却很难令人敬佩。这是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9.
王霍 《新闻窗》2005,(4):64-64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交叉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有两个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新闻性是要讲求和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不能虚构的夸张;文学性要求用文学的描写叙述手法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手法,去真实艺术的报道事件和人物。正因为真实性的存在,人们往往会忽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然而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需要既真实又艺术,如何把它的“审美价值”和“新闻价值”调和得恰如其分,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2.
凡是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的人都知道,在以写人为主的新闻作品中,比如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细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细节对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的特殊效果,其他材料无法与之相比。关于细节,穆青同志曾经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要生动得多,  相似文献   

13.
当了几年报告文学编辑,几乎每天都和稿件打交道。可惜在大量的来稿中,能够选用发表的还是少数。什么原因呢?细想起来,我以为主要是题材问题。报告文学之所以叫“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即要有“报告”(与新闻相联系),还要有“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既有“报告”,就得先看看这个“报告”值不值得报告,写出来,别人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或有多少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然后才能考虑如何“报告”,也就是它的“文学”性。一般说来,报告文学的题材有六大类。第一类:震动社会的重大事件,可简称“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14.
第三个层次:以虚带实和就实论虚。 在着重论述了事件性报道的几种结构方法之后,我们再来研究非事件性报道的结构方法。这是新闻作品中把握结构最困难的部分了。 当确定要写一篇非事件性的深度报道,考虑如何具体结构它的时候,记者可以在两种方向性的模式中选择。一种是“以虚带实”式的,一种是“就实论虚”式的。  相似文献   

15.
搞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异议。若说写言论也要深入生活,有人就不苟同了。其实,写言论也要深入生活。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告诉我们:实际生活是第一性的,精神产品是第二性的。没有第一性的创作源泉,就没有第二性的精神产品。文艺作品和言论都是精神产品,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生活中的东西触动了你,你感受到了它,同时,又抓住了它,这就是发现。发现是创作的起点。作者对自己的发现,经过咀嚼消化,加进自己的认识,注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写出了作品。同时,“文运随时转,无日不趋新”。“时”决定“文”。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决定“文运”不断“趋新”。读者欣赏作品、阅读文章总是“喜新厌旧”的。怎样才能使文章“新”呢?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只有到生活中才能发现新的思想、新的人物、新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上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论是记者写的,还是文学家写的,都必须绝对地遵守完全真实的原则,不容许有一点儿虚构,不能搞任何“合理想象”。目前失实的报告文学在报纸上时有出现,读者很有意见,以至怀疑报纸的宣传的可靠性。这就影响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损害了党报的声誉,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这种背离真实性原则的不正之风,应该下决心刹往,不可等闲视之。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属于新闻的范畴。新闻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因此,这种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其他形式,如消息、通讯和特写等一样,必须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的其他形式之点,主要的只是更着重于运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即运用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等,去表现所要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可以虚构,可以“合理想象”的。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报告文学要进行艺术加工,而虚构正是艺术加工的手段,那末报告文学也是可以虚构的。这是对艺术加工的一种误解。虚构只是艺术加工的手段之一,进行艺术加工并不是一定非要虚构不可。报告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不用虚构,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笔法等,描写情景,刻画人物,充分地施展其艺术加工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新闻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它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观点、立场。马克思是新闻党性原则的奠基人,他从“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发展到“党报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党报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新闻党性原则的概念;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党性原则的思想,把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的一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宠儿”。那么,在书林文海中,它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文体?特性怎样?又如何来写作它?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些问题。(一)报告文学的文体《新闻学简明词典》上说得清楚:报告文学是一种运用文艺手法迅速及时地报道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突破老框框,多写评述性新闻是个好办法。应该说,目前评述性新闻太少了。有人说,一个记者只有写好报告文学,逐步向作家靠拢,才有出息。这是片面的。记者就是记者,记者的工作不是作家所能代替的,记者也不一定当“候补”作家。记者有自己广阔的道路,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低于作家。但是,好的记者也确实不能满足于写一般新闻,而应该成为时事评论家。我国和世界许多名记者都是评论家,他们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写评述性新闻。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的一篇报告文学,使得他在郸城县名声鹊起,以至县直机关一些单位遇到宣传报道之类的事情,常常邀请这位东风乡的农民来捉刀代笔。他就是张本平.我们的谈话还是从那篇报告文学开始。他说:“若不是追得紧,就没得希望了!”追得紧,指的是写那篇报告文学时进行的采访。他至今难忘:那年冬,当他得知河南农民报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