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国 《新闻前哨》2006,(10):100-101
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随州日报这几年认真对待时事新闻,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是地市报人应该认真琢磨的课题。湖北《随州日报》这几年精编时事新闻版,把时事新闻版办成了报纸的亮点,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而也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报纸市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扩版增版的地市报,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纷纷腾出版面将时事报道引入“大堂雅座”,试图让时事报道和地方新闻一样成为“拳头”,以争夺读者。许多地市报在此作了有益探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毋庸讳言,总体来说地市报时事报道尚处在起步幼稚阶段。怎样把地市报时事报道办出特色,用时事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笔者结合多年夜班实践,从地市报时事报道的特性、定位、取向和编排特色谈一管之见,以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4.
被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称为“开创性工作”的首届全国地市报时事好作品的评选早巳揭晓。我们作为此次评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回顾评选过程,体会不少,深感在地市报时事报道上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参加本届地市报时事好作品评选的虽然只有84家报纸,但它们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来自祖国的东南西  相似文献   

5.
处于我国党报“金字塔”结构底座的众多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市报的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 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小而少,地方性强,不必采用新华社稿件,时事报道自有中央级大报和省报刊载。现在,许多县市报的同志有  相似文献   

6.
为广大读者奉上一份精美的体育“套餐”,是地市报时事编辑的良好愿望。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读者对地市报体育新闻的关注程度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外乎埋怨地市报缺少体育新闻源和有效的采编手段。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地市报的时事编辑,我认为对加强和改善体育报道,有必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树立全局观念服务读者需要 要使地市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识体育版块在整张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抓好体育报道是报纸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电视虽然在传播速度、现场感等方面优于报…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道,通常是指国际新闻和国内重大新闻、时政新闻,理所当然地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处于我国最基层的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少、地...  相似文献   

8.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对这一块并不重视。文化报道如何搞,是地市报最为头痛的一件事:都市报及国家级、省级报纸抢走了国内、国际文化新闻;很少有娱乐圈里的名家光顾一个小小的地市;地方动态文化又较少而且几无报道价值。基于此,很多地市报干脆就不设文化记者,文化版的内容从其它报刊上摘、从因特网上拾……这样做的后果是:文化报道没了自己的特色,报纸没了自己的文化产品。 怎么给地市报的文化报道定位,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对地市报文化报道角色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9.
曹俊华 《新闻前哨》2004,(12):73-73
一些地市报的时事报道一直处于弱势,难以出彩。主要表现为:版面空间狭小、信息量偏少、报道形式呆板、内容缺乏深度等。这种局面对地市报参与媒体竞争极为不利。改进地市报时事报道,让时事报道出彩,赢取受众,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印象中地市报的时事报道,似乎就是将新华社电讯稿选择几条重要点的(主要指政治价值)划上版了事,至于读者对这些电讯稿有无兴趣,需要与否,似乎并不重要.而这些“精”选出的稿件往往又都是中央、省级大报几乎必发的,结果地市报的时事报道差不多成  相似文献   

11.
因受条件限制,地市报的时事版都是的是新华社有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毫无其它选择余地。近年来,随着地市报竞争的日趋激烈,同一城市就有多张报纸与读者见面,时事报道内容的大同小异,互相雷同的缺点就凸显出来了,与当地生灵活现的地方新闻相比显得“干巴巴”,令编辑无奈,读者无趣。 如何让时事报道告别“干巴巴”?只要下决心多渠道挖掘丰富的新闻资源,通过策划让时事报道离百姓更近,使时事报道从读者最感兴趣入手,时事版的内容就会生灵活现,丰富多采,就能够会成  相似文献   

12.
王仲有 《新闻知识》2001,(11):35-36
本文仅就地市报经济热点报道的策划与实施,谈一点粗浅的设想和体会。一、确立一个基本观念———为受众服务办好办活经济热点报道,尽心尽职为受众服务,是我们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大报的热点报道立意深、气势大,我们地市报不可比拟,但是我们万万不能忽视一点,即我们的读者每天得到最早新闻的途径是当地的报纸,而且他们十分关注发生在自己所处地域、从事行业和身边的事。这是任何大报不可比拟、且十分强大的人文资源优势。地市报必须充分挖掘、发挥这一优势,务必抢在大报与当地相同、相关经济热点报道到来之前,抢抓热点、焦点问题,或…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办好时事版,增强时事版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报纸对读者的亲和力,从而提升地市报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如何把新华社稿件在地市报上编发好,既做到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做到编排合理,体现人文关怀,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时事编辑应树立“政策参谋、信息向导、生活顾问和视觉愉悦”四方面的人文关怀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一份成功的地市报副刊,必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怎样才能做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呢?弘扬地域文化是使地市报副刊具有特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就决定了这方人与那方人的不同,正是这一方的“特殊性”汇合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没...  相似文献   

15.
陈建顺 《新闻界》2005,(2):131-131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县报上要不要登时事消息这个問題,虽然还有極少数人存有疑問,但事实上这个問題是已經解决了。从我們經常收到的各省的县报来看,大都有占一定篇幅的时事消息,而且不少县报在时事宣传上颇有独創性,他們除了登一些新华社专对县报播發的时事消息和时事讲話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創的报道形式,如“老张談时事”、“时事說唱”、“时事解說”、“周游世界”等等。我們說,这些时事宣传形式的创造和讀者对它們的喜爱,絕不是偶然的,这証明了,認为县报只要报道生产情况、生产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不要时事宣传的办报思想,是片面的,是沒有完全从讀者需要出發的。如黑龙江省海倫县报在初創的时候,几乎完全沒有时事消息,讀者对此很不满意,紛紛写信給編輯部,要求登一些国內外时事消息。讀者的反映是:“订份海倫报,国內外大事看不到,要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迅猛发展,各种传统的观念和作法正在转变。地方报纸如何顺应潮流,适应新的形势,将是各家报社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新闻工作者已经作了努力和探索。本栏摘编金华日报和宁波日报的两篇文章,前者论述了地市报拓宽报道视野和范围的必要性,后者从实践的角度谈了地市报在时事报道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迅猛发展,各种传统的观念和作法正在转变。地方报纸如何顺应潮流,适应新的形势,将是各家报社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新闻工作者已经作了努力和探索。本栏摘编金华日报和宁波日报的两篇文章,前者论述了地市报拓宽报道视野和范围的必要性,后者从实践的角度谈了地市报在时事报道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一般受地域限制,它的发行基本上是在行政区划的范围内,报纸所处的区域不同,它的覆盖面也就不同。地市报在当地读者中间有一种接近感,报纸刊登的都是自己身边周围发生的事。一般地讲,地市报的层次较低,所报道的领域有限,这意味着办好地市报有很大的难度。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证明了新闻是没有地域界限的。今天的地方报已不再满足知道身边之事,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外地、外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