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祖荫 《视听界》2007,(3):96-97
片花不仅起到装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更应融入到整个节目的内容之中,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放大广播节目片花的文化符号,能让节目更具文化品味,更加动听、好听、耐听、像说书先生的“卖关子”,巧设悬念,吸引听众持续收听。  相似文献   

2.
涉农节目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转变农民视角,提高农村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村通"工程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涉农节目的发展带来障碍。本文从"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角度对涉农节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俞海 《传媒观察》2005,(6):50-51
在电视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受众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文化品味产生强烈的要求。所谓电视新闻的“文化品味”,即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从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文化的品质。对于今天的受众来说,他们时刻被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所包围,他们缺少的不是一般信息,而是高品位、高质量的信息。就电视新闻而言,提升文化品位的要求,几乎涵盖了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12):69-69
高端娱乐:电视娱乐求真、趋善、向美的内容实质。节目创新要坚守“品质、品味与品格”,提高文化内涵,但电视传播又绝非简单的思想灌输,必须有真正能够打动和吸引社会大众的力量。节目的品质化,意味着节目不仅要具有深度和品位,还要求这种深度和品味必须具有超凡魅力。电视节目在题材、嘉宾、选手等节目元素选择上应尽可能极致化、个性化,从源头上保障节目的品质和收视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包装对于节目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节目包装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需要,是电视节目成熟稳定的标志。"同质化"的今天,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进行有创意的包装是赢得眼球经济的必要策略。科技与思维的完美融合,可以使节目包装提高栏目品味,增强栏目识别度,突出栏目风格。  相似文献   

6.
策划是策略,也是战术。在传媒格局巨变的全媒体时代,在中央台、卫视台及省台落地的三重压力下,在夹缝中生存的城市台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应具备较强的策划意识,不断为节目创作谋求立足点和支撑。注重在内容上做文章1.从小事件中折射大思想。城市台少儿节目的制作应注重"以小见大",将地区主流意识落实到文化品味方面。同时,结合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使少儿的认知由浅入深,由模糊到直观。  相似文献   

7.
申舒尧 《新闻窗》2013,(3):47-4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现代性文化的建构,既是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变革现状的重要出路,也是社会转型期赋予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一、"知根知底"栏目文化特征分析(一)传播的理念"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2012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节目,该节目契合"大美中国、文化卫视"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正《于丹品味汉字》节目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的积极探索。这是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中国记协4月22日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品味汉字》研讨会上的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于丹品味汉字》系列节目,通过解读汉字,让观众重温汉字的魅  相似文献   

9.
谭云明 《新闻界》2001,(4):53-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发展。然而,在电视业日渐热闹、繁荣的景象背后,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其人文品味淡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这种人文品味淡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就娱乐游艺节目来说,将电视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物极必反,再加上娱乐克隆风的影响,使得当今娱乐节目板块,在热闹、轻松的表象下,缺乏应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品味。伴随娱乐节目而来的游戏节目,有相当一部分过分追求新奇怪异,那些嘉宾们“眼戴黑镜发染黄”,“高跟怪服短打装”,这种“另类”游戏令广大非另…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节目改革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主持人节目大量涌现,节目主持人队伍相应地迅速发展,并成为大众传播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大众传播学领域的有关学者也开始把注意力投向节目主持人,一批有关论著相继问世。广大受众对节目主持人评论的话题逐渐从他们的声音、外形、风度、衣着提升到对其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思想内涵的探究。专家的重视,竞争的激烈以及受众品味的提高给节目主持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鞭策.节目主持人开始认识到,要得到受众的喜爱、专家的认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在知识、素…  相似文献   

11.
生活有大美     
《品味四讲》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容貌之美描摹得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化。本文以《奔跑吧兄弟》为例,探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当下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分析其体现的消费主义特征,反思其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文化品味的低俗化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寻求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邢雪 《新闻窗》2013,(6):51-52
《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星跳跃》号称浙江卫视"中国三部曲",这三档号称"国字号"的节目却不是自制节目,全部是引进海外节目版权,依照制作宝典的指南,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制作的节目。在这个创意匮乏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讲,从海外引进一整套节目创意体系,是控制节目设计成本,迅速提升节目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影响力、广播电视媒介"窄播"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以及国内外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成功经验等方面,论述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具备专业素质的必要性,指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在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水平上不断训练自己、不断学习提高,尽量达到比较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媒介还应打破常规吸纳专业人士来担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许多互相借鉴之处,如物理学的"场"就被新闻学应用为"信息场",现在物理学中衡量物体冷热的"温度"又被应用到电视节目中。央视名嘴王小丫坚持做有"温度"的财经节目,文化学者钱文忠认为河南台《成语故事》的成功是因为文化节目本身有"温度",一些法治节目的同行也提出要让法治节目拥有"温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此间,诸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于丹品味汉字》、《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大会》等一批文化节目纷纷涌现,力求以有形的文化载体来洞观、探源与剖析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肌理,从而为我国荧屏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勾绘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火爆的背后,也日益暴露出该类节目社会责任缺失,以及低俗化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增强文化品味和社会责任层面促进娱乐节目的创新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高源 《声屏世界》2010,(4):47-47
本土化是城市电台生存的基础,是城市电台的灵魂。城市电台的节目要想保持鲜活持久的生命力,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用本土文化的观点和视角对内容和题材做进一步的挖掘与弘扬,以一种"土"的审美贯穿在节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