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2.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3.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4.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5.
林波 《兰台内外》2006,(4):60-61
一个曾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孩子”,最后却成了2005年成都市高考理科状元。这缘于只有初中化的父亲那套与众不同的教子法。许多家长都习惯给孩子用“加法教育”——这次你考了第二,下次你就要争取考第一,你能考上二流大学,那么你就要冲击一流大学。毛庆劳却在给儿子做“减法教育”——“你能考100分,考99分就足够了”。毛庆劳用自己独创的“减法教育”,育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一套名为“另类”的丛书陆续摆上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书摊,据说,“另类”很受欢迎。有人甚至说,可以不做另类人,不能不读另类书。“另类”的吸引力在哪里?“另类丛书”之一的《格调》这样说:“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另类”的另一辑《香烟》的作者旁征博引讲述香烟的魔力,却在讲述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戒烟;《器具的进化》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针头线脑上,去寻找世间物品来历背后的指导原则;《垃圾之歌》更能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都隐藏在人类的遗弃物里面。”  相似文献   

7.
看报纸、听广播,发现经济新闻年中、年末都要犯一次时间概念的错误。年中(集中在6月份)的错误是“实现双过半”。这里的“双过半”是指“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假如“实现”与“双过半”不连在一起用,此语无错。而“实现双过半”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因为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时间呢,不到6月30日,怎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总裁”撤了“总编”。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总编”过分地宣传了“总裁”,犯了“有禁不止”的错误。这是新近发生在秦皇岛昌宁集团总部的一桩关于新闻的“新闻”。你说怪不怪? 昌宁给水设备集团总裁石山麟,曾多次要求《昌宁报》多宣传职工,多宣传基层,少宣传个人,少宣传上层,把这张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喜闻乐见的报纸。但是前一段时间,“石山麟”、“石总裁”屡见于报端,还有长达数万字的报告文学。石山麟一看觉得“不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任何中文出版物都离不开汉字这一载休,每一位编辑出版工作者也都少不了与汉字打交道、。在我国,近些年来各类出版物中的文字竣误随处可见,且屡禁不绝。翻开书报杂志,却常是“满目疮痍”,难以卒读,以至于“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的讥讽时常能够听到。当然,厂义的文宇错误也包括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等语言错误,但汉字使用的错误占有相当的比重。 出版物中出现用字错误,作者或许有一定的责任,但编辑出版人员的责任更大,因为错误最终总是从你的手缝溜走,变成铅字的。因此,正确使…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文秘工作七年来,已有千余篇文稿发表,其中获奖作品四十五篇,连年被省行和省市新闻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通讯员。回顾自己七年来的“爬格”路,有如下感受: 心要静。文秘工作枯燥辛苦,试想一下,当华灯初放,别人逛马路、进舞场“潇洒”时;当夜深人静,别人酣然入睡时,而你却独自一人在台灯下冥思苦想,你的感受如何呢?刚开始,真有些不习惯,总是坐不住。后来,我想: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出个名堂。于是练起了“坐”功“静”功,也就慢慢习惯乃至感觉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11.
黄建东 《军事记者》2008,(11):66-66
有人说周林“傻”! 放着好好的组织股长不当,干起又苦又累的新闻干事来。去年4月初,周林从装甲某团组织股长调任某集团军的新闻干事,不少知心的战友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说他“干傻”了。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新闻是条“单行道”,发展路子窄。更重要的是“爬格子”是件苦差事,压力大,要求高,特别是作为集团军一级的“新闻官”,干得好这是你应该做的,干得不好领导可能就会找你“问责”。  相似文献   

12.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13.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14.
我参与新闻工作,如把“预备役”(担任党报通讯员、县委通讯干事)计算在内,“军龄”是从建国初开始的。如今,老兵反刍往事时,心潮汹涌,起坐回旋。新闻是时代的记录。一篇报道不管当初如何脍炙人口,引起轰动;也得上“实践的法庭”听候“终审判决”。若被确认缺乏真实性,就理所当然被否定。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记者可以用那时身受种种制约作辩护,但只能说明错误形成的原因,无法改变错误这一客观事实,无论怎样祈求“法庭”宽恕,给予  相似文献   

15.
“出乎意料”和“出乎意料之外”这两个词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并认为它们都是对的。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后一种说法实际犯了语法上的错误。我们先看正确的说法“出乎意料”,它指的是事情的结果超出人们事先判断的范围,而在其后再加“之外”两字,则不仅显得重复罗嗦,表达不规范,而且违反逻辑,令人费解。如果进一步挑剔的话,你会觉得“出乎意料之外”同“出乎意料”的意思刚好相反,解释为“意料之中”了。因为“出乎外”不  相似文献   

16.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7.
“有偿新闻”,指的是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利用职业之便攫取个人好处,这是违悖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因为“有偿新闻”的泛滥,社会也曾流传过“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将记者与火、盗相并列而防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自中央提出制止“有偿新闻”的号召至今已近一年,然而,确切地说,这只是作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至于实际效果却所得甚微,仍有一些记者在向被报道对象伸手。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势”。古时打仗,非常讲究“势”,诸葛亮就曾在《治军》中说:将帅要恰当地运用兵力,兵力不要轻易动用,一旦动用就要象大石头从高处落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许多作者表述新闻,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运用第三人称“他”,而第一、二人称的“我”、“你”却被忽视了。这种习惯的表述方法,难免使新闻写作的表现形式单调,缺乏生气。实际上,第一、二人称的“我”、“你”遭此冷遇是极不公平的,在不少情况下,运用“我”、“你”表述新闻,会产生异常好的效果。读者很喜欢铅字的“你”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是一本老书。原来只择大意而览;近日重读之。读到第17页时发现这样一句话“东方化的态度,根本是与西方化刺谬;此种态度不改,西方化的政治制度绝对不会安设上去”初以为是偶然排印错误。又读到第44页:“……正是同‘权利’相刺谬的权。”仍是“刺谬”。看来这个“刺谬”不是一时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