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与作者的交往,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哲学化的说法,编辑与作者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最近重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关史料,体味几桩编辑公案中因编辑修改稿件而与作者产生的恩怨契阔、是是非非,对复杂微妙的编创关系以及其中编辑“何以自处”的身份定位与甘苦,更有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时代包含着一定时间中存在的一切人与自身、人与外界的关系,时代的变化体现的是人与自身、人与外界关系的一种变化.哲学正是以对人与自身以及人与外界总体关系的关注来体现其对时代的认识和引导.作为人类思维成果的哲学一方面根基于现实之中,另一方面却又在构筑超越现实的时代图景,并按之行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关系到哲学之思(人对人类世界的真实认识)是否可能以及成为何种可能,因此,这也构成了哲学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记者和编辑关系中第一个矛盾表现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上。借用经济学概念来说,新闻传播中也有市场问题。这里是两个市场问题,一个是报纸的市场,一个是稿件的市场。报纸在宏观的读者市场上竞争,是要靠报纸的整体的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好的报纸的版面。因此,稿件在阪面上的竞争,一般总是要服从报纸在读者市场上的竞争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不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紧密相连的。版面这个市场是必须服从读者这个市场的。记者是供给的一方,编辑是需求的一方在版面这个市场中,一般的说,记者是供给的  相似文献   

4.
我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四十个怎么办”,是一九八二年五月提出来的。是从每天开馆迎接第一批读者一直到闭馆送走最后一个读者以及在馆外服务送书上门的一系列过程中,提出并解答了日常碰到的四十种矛盾和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处理两个关系,一个是与工作的关系,二个是与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这两个关系呢?它给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矛盾冲突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中与读者产生的矛盾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矛盾的处理办法,从而与读者构建和谐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知识大爆炸,信息满天飞,速度超负荷,要全面系统掌握各种学科几乎不可能。就哲学而言,古今中外的哲学理论,和而不同,丰富多样,导致各个学科自话自说的不良后果。为了适应时代挑战,作者在专著中提出一多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进行深入分析,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提出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哲学共同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所谓档案价值,就是档案自身属性对人们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需要对档案自身属性的肯定关系。也可以说,档案价值就是由件客体属性与人们的主体需要,这两种要素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定的,档案价值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具体反映或结果,与档案的运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是档案运动至一定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从实体与事物的角度论档案形成规律(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两种形成理论的重要意义文件与档案的矛盾运动中,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存在。那么,它们在认识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呢?1.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重要意义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是针对档案源实体——原始符号记录而言的,由于源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上,它代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二律背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事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负文责,这在国务院颁发的《出版管理条例》中有清楚的规定。《条例》第24条规定:“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然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文责自负显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是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也能找到一定的法理依据。《著作权法》明确授予作者发表权、修改权、保障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作者享有作品的版权,意味着作者对作品应负有相应的责任。这幺说来,“编辑责任制度”与“文责自负制度”似乎是相矛盾的。究竟矛盾不矛盾呢?我们有必要对编辑责任与作者责任的关系加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2.
陈永 《中国出版》2012,(16):30-32
学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学报的外部核心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报缺乏足量而稳定的读者群,学报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读者关系营销的目的就是与读者建立、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读者关系营销的中心任务就是营造读者忠诚。为此,学报一是要凸显办刊特色,主动吸引读者;二是要提高刊物质量,赢得读者满意;三是要完善读者服务,促使读者忠诚;四是要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创造性在于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部作品,在它完成之后与读者正式见面之前,要送到出版社或期刊社与"普通读者"之代表的编辑者进行第一次见面--作品原有的美,要被编辑者所接受、评判、消化.然后,编辑回过头来,再对作品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予以弥补、修正、充实,使之尽可能地达到完善、完美.这个过程便意味着正是通过编辑这一环节,作者实现了其作品由主观到客观、由心灵到现实的哲学飞跃.同时也说明: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从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整理.而所谓的加工整理,其实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活动是指社会通过图书馆从事的各项社会活动的总称,图书馆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关系。本文着重论述了图书馆活动中的六个方面的矛盾关系:1.图书馆员与图书馆藏书馆舍及设备;2.图书馆读者与图书馆员;3.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4.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藏与用;5.图书馆研究开发与图书馆服务;6.本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6.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宣传要维护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谐社会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它是建立在深刻的、具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治国理念和社会理想。这个理念和理想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世界充满矛盾,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人们的意识千差万别。世界正是以此而生机勃勃,而姹紫嫣红。不同的意识相切相磋,世界于是得以克服矛盾,向前演进。世界之如此客观存在,正是和而不同的最大表现。如果事物没有差别了,人的见解千篇一律,那时候,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20.
贺玉高 《新闻爱好者》2011,(24):150-151
《老张的哲学》中客观地描绘了一系列好坏不一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因此从表面看来它是一篇非基督教话语主导的小说。但是在深层意义上,小说却是以基督教带来的新价值、新视角来塑造其人物形象的。这体现了老舍对于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与态度。这种矛盾情感在中国现代作家那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