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从1990年银川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以来,报纸传媒认真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加强摄影记者队伍建设,更新摄影记者的武器,加大图片新闻的分量,提高图片新闻的质量,使图片新闻在报纸版面上当“配角”,起“点缀”作用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襄樊日报、陕西日报等一大批报纸一改过去重大题材只能用文字报道的陈旧观念,大胆地尝试用图片新闻反映重大主题,不少摄影记者更是冲破图片新闻不能进行深度报道,难以驾驭经济报道的束缚.开拓进取,成功地进行了用图片新闻报道重大主题、深度报道、经…  相似文献   

2.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个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  相似文献   

3.
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促进下,许多报纸采用新闻图片的数量增多了,其中有的报纸刊用新闻图片组的势头,甚为强劲。 新闻图片组是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和作品形式,也是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用来调剂稿件样式和版面设计的一种方式。由于它在宜传报道和版面视觉上所造成的强势,能博得受众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图片新闻的阅读率。因此,就新闻图片组的作品特征、结构和编辑工作进行一番探讨,还是颇有意义的。 就报纸的新闻摄影实践来看,在报道重大主题、重大题材、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展示大型社会活动、地域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密不透气的文字描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直观的图片新闻.这就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不依赖文字或以文字作辅助的情况下,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集中阐述一个主题.那么,如何用图片来讲故事就成为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摄影改革中,对“机器加人”(包括“庄稼加人”)的照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围剿”。然而,它不但时常在许多省、市、地区级的报纸上露面,而且在中央一级的报纸上也尚未绝迹。 所谓“机器加人”实际上是新闻界形容新闻照片公式化地反映经济建设的代名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对“机器加人”的照片持两种看法。 一种是:新闻摄影是一种形象的新闻报道手段。它在报道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以及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社会新闻诸多题材上,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优势;在报道一些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建设成就上,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在众多工业题材面前,它很难摆脱“机器加人”的框框,因而许多西方国家报纸报道经济新闻,大多采用图表的形式。因此有人提出:摄影记者应当扬长避短,以主要精力抓适合形象表现的题材,将形象较弱的某些经济题材让给文字记者,再也不要干“机器加人”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选择新鲜的事。这是和一般新闻选材的相同点。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这就要求发现线索从速采写,这是写好新闻故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以小见大”的事。新闻故事仅仅选择新鲜的事还不够,还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新闻故事的典型意义,一般并不表现在题材的重大上,而往往表现在“以小见大”上,也就是说,用小题材体现出内涵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建华、陈卫撰文认为:摄影记者的职责,不仅是报道新闻,更重要的是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群众认识改革的现实,推动四化建设。摄影记者就通过图片报道把千百万群众的视点引向改革。有人认为,报道改革‘题材狭窄’、‘无艺术性’,为了追求艺术性,放松了对改革的报道和宣传,到‘风花雪月’里寻找艺  相似文献   

8.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以小见大,就是从身边小事中发掘新闻,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从凡人小事中反映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新生的事物,重大的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几年的摄影记者工作实践,笔者觉得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仍然是一个主题。笔者的体会是,在传统媒体、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就应该以瞬间性强的单张图片为主;在深度报道中,应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张图片的形式去报道事件本身和它的延伸。在真实性原则下把新闻图片拍摄得更有艺术性。自新闻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新闻图片的现场拍摄,如何更贴近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第一现场就成为了高难度的摄影题材。因为,可观的海量信息,就存在于新  相似文献   

10.
不少新闻研究者指出,中国报刊界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只把文字记者真正看作记者,而把摄影记者当作为文字配图片的人员。他们一再呼吁,“要把摄影记者视为新闻队伍里的一个独立兵种。把新闻图片当作新闻报道的一种独立形式。”虽然早在1990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作为我国报纸业务工作指导方针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新闻摄影在报纸宣传中“独立兵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不少上乘之作。然而,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报道,缺乏新意,缺乏力度,平淡肤浅,甚至失实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章。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缺乏调查研究的功夫。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形式报道新闻。毫无疑问,摄影记者必须遵循新闻报道一般规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这不仅仅是对文字记者而言的,当然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然而,这个问题往往被摄影记者所忽视。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强调摄影记者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是新闻摄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调查研究是摄影记者获取报道线索的必要途径。当新闻记者,搞新闻报道,就要经常不断地发现或获取新闻线索。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不致于“盲人骑瞎马”,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才有可能抓住代表社会经济走向,反映时代精神的报道对象。新闻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有的人总在不断地发现,有拍不完的题材,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拍出平中见奇的力作,而有的人两眼茫然,感到无处下手,或老是拍一些人云亦云的照片?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功夫,实际情况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时常听到年青的记者和通讯员抱怨捞不到重大新闻,不能一鸣惊人。殊不知,采写小题材的新闻,也可大爆冷门,这就需要掌握以小见大这一选择和表达主题的技法。所谓的“以小见大”法,就是要求作者从“小题材”入手,小中见大,由点及面,见微知著。表面上看,作者笔下记叙的是细微的、平凡的人或事,但却于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3.
“太阳底下永远有新鲜事”———访美国世界日报摄影记者许振辉李振盛旅美讲学半年间,我曾广泛浏览美国出版的各种中文报刊,其中的图片报道情况自然是我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在众多的中文媒体当中,世界日报上的图片报道颇有特色,每天都在报上见到的一位摄影记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很少。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小通讯《深情》,写的是江苏准安一女村民的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报道是以图片和图片说明文的形式出现在报纸上的,是通过视觉形象报道新闻事实的。只能拍出好图片而不能写出好图片说明的人,不能算一个好的摄影记者。高水平的图片说明,不仅可以弥补图片表达新闻事实的局限,还可以增强图片本身的感染力,增强摄影报道的影响力。好的新闻图片就像好的消息一样,要新闻五要素齐全。新闻图片的说明不是“看图识字”,它是图片画面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要将最新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写在最前面,一般不需要过多地  相似文献   

16.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7.
非“重大题材论”是实现“三贴近”的前提 近年来,新闻摄影界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就是“唯重大题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题材决定一切,只要选择了重大的题材就一定可以拍出高质量的、能获大奖的片子。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些摄影记者不屑于从日常生活中开拓报道面,而是一门心思地寻找重大题材,突发事件,恨不得地球上天天都有天灾人祸,天天都有战争冲突。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现在对绝大多数报纸而言,已不再是总编辑的认识问题,不再是舍不舍得拿版面的问题,而往往是摄影记者队伍自身的问题。从一些报纸的实际情况看,“并重”并没有“齐飞”,“两翼失衡”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原因在哪里?一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人员配备上,明显偏紧偏少。二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报社,摄影记者的“武器”落后,装备不精良。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记者的主观努力不够,拿不出反映政冶、经济、生活等方面形象生动高质量的新闻图片来。他们基本上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拍摄会议图片多,领导人活动图片多,唱“四季歌”的图片多,而  相似文献   

19.
在电脑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新闻图片越来越成为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全国乃至全球的新闻图片如雪片一般地从网上飘来,一批“网络摄影记者”也应运而生,他们不再给一家媒体供稿,而把图片传送给图片网站,让网站经营自己的图片,并与图片网站共同分享销售收入。去年底,本人也分别在三家图片网站注册,成为他们的注册摄影师,享受作为一名网络摄影记者的快乐。现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楚天都市报》市民生活化的定位特点,为新闻摄影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以往一些报纸新闻摄影风格相比,都市新闻摄影的可选题材更广泛,报道手法更多样。以下仅就《楚天都市报》新闻摄影取材、摄影观念以及新的图片报道形式等问题,略作探讨。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民生活服务于办报方针和整体新闻报道的需要,是摄影记者基本的工作职责。从都市报的定位出发,摄影工作要搞好眼务。理所当然地要把采拍重点和摄影视觉更多地放在广大市民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