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杠、翻腾、挂杠,一套动作干净有力,稳稳落地后,全场一片欢腾。16.450的最高分。 2008年8月19日,“体操王子”李小鹏继悉尼奥运会后再次称王双杠,书写了自己当之无愧的双杠王神话。拥有16个世界冠军和4个奥运冠军头衔的他已经全面越超李宁的体操金牌历史纪录,创造了中国体操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李小鹏带伤获得巴西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双杠金牌后,已追平了李宁14个世界冠军的纪录。可是纠缠了5年不断复发的伤病阻碍着他创造新的纪录,甚至威胁到他是否能站在北京奥运赛场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作为体操运动员,他摘取14枚世界冠军金牌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作为一名商人,他麾下的李宁品牌短短十几年就位列世界前茅,企业实力更是直逼同行业前三甲  相似文献   

4.
杨澜 《全国新书目》2008,(17):16-17
本书是杨澜与17位奥运冠军、奥运核心人物、奥运权力人物的独家访谈录。李宁,有"体操王子"的美誉。他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退役,进入了商业界。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服装及健力宝饮料多次赞助各种体育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佚名 《新闻世界》2007,(8):27-27
奥运会体操裁判:刘璇自从退役以后,刘璇就成功地转型成为一名娱乐明星,而且很巧合地也签约到李宁旗下的经纪公司,为了能在2008年奥运会里面担任一名合格的体操裁判,也为了能再次重现李宁在裁判界里的威风八面,刘璇正在不断研究新的体操规则。  相似文献   

6.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在香港一个单亲家庭,因家境贫寒4岁半她就开始在酒廓歌厅“走台”唱歌。1982年梅艳芳参加电视台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并获得冠军.从此她的命运开始改变,当时她刚满19岁.  相似文献   

7.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这个众所周知的广告语事实上也表达了创始人李宁本人的人生信念。乡村男孩——奥运冠军——商业巨子,今年41岁的李宁完成了绝大多数男人用两辈子都无法实现的事业梦想。  相似文献   

8.
因为怀疑孙子的死与附近铅锌矿污染河水有关.一位55岁的老人开始在河水流经的地区进行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调查在他看来,有两个东西对他最重要.一是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另一个是,“如果有人打了我,我可能笑一笑,但你不能欺负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龙飞 《新闻天地》2006,(9):40-43
年轻的副书记为了寻求婚外情的刺激,“看中”了一个离异少妇.并展开了猛烈攻势.当少妇怀孕催他结婚时,他一下慌了手脚.原来婚外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摆脱情妇的纠缠,他和朋友经过周密策划,竟编出“贪污入监”的谎言。而离异少妇对此一点也不知晓,生下了孩子.并开始对刑满释放“丈夫”的漫长等待。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4年之后.女人突然得知这是一个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从小受到的是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熏陶”,刚满5岁时,就开始读《三字经》。1909年春,经过八年多儒家文化的“启蒙”后,韬奋走出了家塾,考进了福州工业学校,开始接受“洋学堂”的教育。1912年10月,韬奋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到上海,报考南洋大学附属高等小学。当时已开学一个多月了,而4年级中正好有一缺额。经沈叔速校长亲自主持考试后,韬奋作为插班生进入该校,开始了他在上海的求学生涯。(-)南洋大学当时已经是国内著名的工程学校,由附小毕业可直接升中院(即附中),中院毕业可直接…  相似文献   

11.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梁从诫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从61岁开始了他“自然之友”的艰辛事业  相似文献   

12.
方永(化名)绰号叫“小孩”,四岁上小学一年级.十五岁就从安徽考入了北京一所高校.同班同学一般要比他大三到四岁。大学毕业后,方水曾经在北京一个营销顾问公司做市场调查.包吃住,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他只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了,预备全心考研。不巧考研前吃药过敏.没能参加考试,不得不回到了安徽家乡的小县城。不过他没回家住.而是问父母要钱,租了一个两百块钱的房子,母亲经常过去给他做饭。  相似文献   

13.
最近,网上传出已在东方卫视主持三年“东方夜谭”的川籍主持人刘仪伟将改换门庭。出于好奇.笔者打电话给刘仪伟。很巧,电话一打就通。他说。他的去留将在一个月后见分晓。那时再采访他最为合适,但笔者还是有些迫不及待。先避开敏感话题,我们的谈话就从他的成名作——主持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开始。  相似文献   

14.
苦航     
29岁的李军强.清瘦、谦和,近视镜后的目光总是真诚的凝望着你。他说自己1990年中专毕业在合阳公路段上班,1991年调渭南总段宣传部工作。只短短几年.他的成绩就令人赞叹……上中学时,李军强就喜欢上了写作,白天没时间,R能像当县委宣传部长的父亲那样“开夜车”。星期天,他总是热衷于观察生活.博览群书,苦苦笔耕。干部子女的优越感在他身上无影无踪.面对‘节格”乐此不疲。李军强先后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告诉笔者:每天第一个上岗的是他,扫地、擦桌、提水者也是他.下基层上工地从不嫌苦怕累。4人科室领导占半,写材料办简讯.从不…  相似文献   

15.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16.
易象,字梅丞,号梅园,又号梅僧。1881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花果园易家老屋的一个穷苦农民家。父亲易道生和母亲蒋氏以种田、织绢为生,却很看重读书,自幼聪敏的易象从4岁起开始了读书生活。17岁时,他进入长沙南城书院(即后来的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攻读经书。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在北京爆发,常“愤国事不振,众生不平”的易象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很深,发誓以英勇就义的湘人谭嗣同为楷模,矢志救国救民。1904年,他在妻子陈氏生下长女易漱瑜的第二年,被补廪为“进学”,开始讲学于南湘。1906年初,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的林伯渠被同盟会总部派到长沙举办振楚学堂,兼在西路公学任职。这两家学堂都是革命党人用以掩护地下活动的机关。这一时期,易象认识了比他小5岁的林伯渠。1907年,湖南籍的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赴东北组建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划武装起义,易象便与林伯渠等一同前往。辛亥革命期间,易象曾写过一首壮志凌云的诗:  相似文献   

17.
韦泱 《出版史料》2007,(2):76-91
引子 生于1920年,从十八岁便开始尝试做编辑的滋味,在以后七十余年(1938~2007年)的岁月中,始终以编辑出版为自己一生所专注的事业。他就是年逾八十七岁高龄的丁景唐先生。如今在上海石库门“慎成里”旧居,他依然与书为伴,以书会友,为书事、为文事而操心忙碌着,依然在书堆中“皓首穷经”,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8.
豪爽坦荡、刚正不阿,这是施渠通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施渠通今年30岁,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从温州来京闯天下,办起了“施渠通(榕芽)人像摄影室”至今已有5年,成绩斐然。他从22岁开始搞摄影,一直视人像摄影为终生职业。他的“下海”,用他的话说——拿爱好去挣钱,用挣来的钱再维护自己的爱好。  相似文献   

19.
“幽灵。一个互联网的幽灵。在都市报界徘徊。” 从前年开始。在一向最有活力的都市报内部.传出了一些“大佬们”的悲观论调,“拐点论”、“寒冬论”。不一而足。再看看昔日繁华一片的都市报。确实有的掉队了。有的落伍了.有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不禁让人唏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已经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忠,8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共提交100多份议案或建议.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何以能如此?据他自己说,是得益于身边的一批“编外代表”——记朋友。在履行代表职责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大批记.不少30岁左右的年轻记同他成了“忘年交”。正是这些记朋友.助了他一臂之力,使他的“代表生涯”充实而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