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藏书历史中,图书馆不仅将藏书实践作用在现实层面,还将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由此产生。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其理想追求对中国古代人格、社会及生态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图书馆》2000,(2):75-77
本文叙述了中国古代丛书的概念、涵盖内容、历史发展过程及各个朝代出现的丛书代表著作.同时指出中国古代丛书在中华典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人类文化,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书籍抄写困难、制作成本高,且文化活动一直掌管于隶属于王室的史、巫、贞手中,因而产生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思想,而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人士的主张之下,中国古代渐渐有了图书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业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古代书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出版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文章从牌记广告、序跋广告、书名广告、书目广告及征稿广告五个方面对古代书业广告作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冬华 《兰台世界》2012,(10):60-61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整个华夏民族及华夏文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水中汲取了养分,以水作喻,论人生,谈社会,议万物百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怡人。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翻检历史,会发现远古中国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6.
王飞 《档案天地》2014,(9):11-14
正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在全国各地分布有许多祭祀古代圣贤、忠臣良将的庙堂,在燕赵大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就有一座徐达庙,又名太傅庙,显功庙(祠),  相似文献   

7.
"黜奢崇俭"是中国传统消费文化之正统,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优良德行,是当今中国和谐消费伦理观的重要部分,也是资源相对不足、失谐消费严重的消费现实中必须重视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8.
士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中国的士历来注重气节和修养,自孔子以降,他们一直在捍卫着士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如<礼记·儒行>的"士可杀不可辱",又如孟子所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然而,到了明清之际,士风为之大变.虽表现不同,但均归为下流.概括地说,明代士风偏执、剽悍,清代士风萎靡、奴化.以儒家传统的中庸观念衡量,都偏执一端.士风即是社会风气和政治的晴雨表,明清士风的下流也契合了两个中央王朝的不断的衰变.  相似文献   

9.
跑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跑步运动的文献记载很多,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和传说,譬如"夸父逐日"、"马驰不及"等,在汉代绘画作品《车马出行图》中,在马匹前边有两个奔跑的武士,在当时称其为"伍伯",由于"伍伯"经常与驾车的骏马一起飞奔,所以练就了一身长途奔袭的非凡本领,他们在古代军事作战和传递信息方面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跑步运动在中国体育文化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分析古代人们的跑步运动,其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比赛竞技和信息传递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唐细英  谢玲 《兰台世界》2012,(28):60-61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  相似文献   

11.
古代藏书楼不仅给无数的读书人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广泛传播;藏书楼也起到了收藏和保护古代典籍的重要作用,为古文献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书楼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代藏书文化的精神层面及其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藏书文化内涵包括爱惜图书、传承文化的藏书目的,承圣续绝、人文化成的历史使命,捍卫人格、薪火相传的精神追求,发展教育、沾溉学术的社会责任等;但也存在封闭保守、重藏轻用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婚姻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类书,自六朝至清末获得了迅速而持久的发展,其中除中国古代文化发达、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及施政、教育、科举等社会需求的原因外,其完美的文献信息加工形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了类书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16.
唐代几乎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代名词,凡提及中国古代,必定逃不开唐朝。唐代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其特有的历史朝代特色之外,就在于唐文化的巨大魅力,比如"唐装"、"唐人街"都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李明杰  周亚 《出版科学》2012,20(5):94-98
剽窃作为一种客观的著述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历史时序为线索,对中国古代剽窃的发展源流作了纵向梳理,并对古人对于剽窃现象的反应及态度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剽窃与代著、作伪、盗版等出版活动一样,是孕育中国古代著作权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孔庙藏书楼--奎文阁考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文化巨人孔子的庙宇,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十七亭等.历来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上唯一的孤例".曲阜孔庙又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同文门内,一座高阁拔地而起,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首也是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的藏书楼--奎文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以学术创新为导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专著。书中的学术创新既包括言说对象的创新,也包括言说内容的创新。前者体现在积极发现未被学界当作问题进行有意识研究的内容,如对古代书目分类线性次序的分析、对同一类目中典型文献和非典型文献的区隔;后者体现在对固有问题的重新解读,如对刘向叙录"上行文书"性质的定位、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义的重新界定等。而无论何种创新,都以古代目录和传统文化的互相映照和彼此对读为前提,因而应该说,《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一部基于传统文化的对古代目录学学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和继续,它的母体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它的根在中国,绝不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古代藏书楼由于受到小农意识、宗法制度、科技落后、图书数量少及没有足够的读者群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书藏"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绝对地封闭保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具备近现代图书馆收藏图书与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孕育、产生和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