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冯笑 《视听》2023,(9):6-9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作为极具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的影像形式,在新时代的创作需求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传播态势。其中,人民日报社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生动勾勒出传承与超越的乡村图景,着力塑造碰撞与变革的乡民形象,通过个体影像共筑社会记忆,借助冲突叙事还原跌宕情节,既对脱贫成果进行可视呈现,也给攻坚进程赋予人文关怀,为此后同类题材纪录片丰富观照视角、提炼内涵价值开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胜利  罗玄青 《传媒》2021,(18):47-49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此时代背景下,形式多样的扶贫类节目不断走入大众视野,系列纪录片《温暖在身边·深爱圳帮扶》讲述了深圳精准扶贫、定点帮扶的故事,呈现了驻村干部因时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治贫方法,展示了当地风土人情及农特优产品,吸引了大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本文以该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探析电视媒体如何在节目内容、扶贫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扶贫报道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王健 《传媒》2021,(19):59-61
202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社推出扶贫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摄制历时3年,从全国1326个扶贫故事中筛选出21个典型案例,分为《减贫之路》《扶贫智慧》《志启未来》3个篇章.纪录片以权威史料文献、典型扶贫案例、独特叙事方式,系统展示了中国扶贫成就和世界贡献,勾绘了中国扶贫开发30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充分彰显了党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引发了海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方堃  陈卓 《声屏世界》2016,(10):43-45
中国本土第一部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在江苏卫视播出,为观众制造了一场关于中医文化的感官体验,并由此开启了呈现传播中医文化的新范式.本文以传播学视角切入,从视觉影像呈现、选题聚焦本草、 内容凸显人情及传播方式多样等方面对该纪录片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新媒介生态下如何呈现传播以中医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0.
罗迎春 《传媒》2021,(15):68-70
叙事主体即讲述人、主持人,是微纪录片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在微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情感基调、话语风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创新叙事主体的讲述方式能够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力.本文以湖南电视台大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为例,探讨该节目是如何通过阶段化的叙事主体创新、多样化与风格化的叙事主体策略提升节目品质,以期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画面可谓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幅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瑰丽图景,才是纪录片最终的追求,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特色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故宫》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的特色是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  相似文献   

12.
以获得1980年第5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为标志,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在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访问中国的旅程,但其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中美关系,独特的视角使得影片的表达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本文力图探讨影像叙事如何与历史真实联系,认为原始经验、历史经验和历史思维等概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影像如何成功呈现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区域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演绎中国精神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具有跨地域、跨文化、客观真实且具有传播性的美食纪录片就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美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预设,剖析美食纪录片《江湖菜馆2》的图像、语言、声音等视觉文本的呈现实践,探析各视觉文本是如何通过修辞格来进行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理清讲好美食故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赵雪倩 《今传媒》2023,(10):33-36
本文基于“自我讲述”与“他者视域”融合视角,从纪录片多模态话语出发,揭示了“他我融合”第三视角在主题呈现、话语互动和社会传播三维向度的叙事话语策略,提出了纪录片的跨文化叙事可以通过文本和影像的巧妙叠加、隐转喻诠释与互文重构等策略,以提升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效果,旨在为我国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寻访纪录片《下一站出口》秉承国际国内双向传播理念,在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多重维度中,柔性传播国家主流话语,将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经由人物群像年轻化、观察视角年轻化、传播方式年轻化等表达手法,将“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相结合,实现情绪共情和价值共情,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该片为例,探究纪录片创作如何更好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诉求,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6.
齐萌  曾卓昆 《视听界》2004,(5):89-90
《透视人体》系列节目是由BBC拍摄,通过《探索》(DISCOVERY)频道引进到中国的一套科技题材的纪录片。科教题材几乎一直是纪录片的必选。用记录的方式讲述科学,有一种权威感,这与科学的权威感是一致的。另外,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科学之后,再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符合人们对于传媒教育功能的期望,虽然关于传播效果的争论由来已久。不管怎么说,人们在用纪录片记录知识。在“一切皆娱乐”浪潮的影响下,似乎连纪录片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探索》亚洲网络的中国区副总裁曾指出,将《探索》的节目称为纪录片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探索》的电视片是纪实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7.
蔡旻俊 《新闻世界》2013,(8):269-270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本文以纪录片《超级工程》为例,分析我国纪录片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仝晓明 《传媒》2015,(17):42-43
2014年, "中国梦"纪录片阵容强大,《中国梦·中国路》《追梦在路上》和《百年潮·中国梦》等许多优秀作品面世,真人秀元素的融入,全媒体平台的传播,拉开了"中国梦"纪录片的发展大幕.2015年, "中国梦"纪录片继续发力,《1937南京记忆》、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作品相继面世,为"中国梦"的实现助添能量.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品牌化效应初步呈现.2012年,中国纪录片市场产业化开始发力.2012年,中国纪录片国际化推进迅速,传播平台提升到新高度. 品牌化经验、产业化探索与国际化开拓为中国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旗舰驱动作用益加明确显现.事实证明,惟有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才能发挥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释放纪录片跨文化、跨时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侯彦恒 《青年记者》2017,(23):103-104
《新丝绸之路》的主题设置 《新丝绸之路》是2005年拍摄而成的一部十集大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是整个纪录片的总主题,统领着整个纪录片内容的划分和组织.各个分集有各自的主题,如第三集《草原石头祭》,讲述草原民族的迁徙历史,第四集《一个人的龟兹》,讲述佛教文化与思想的传播,等等.纪录片通过还原历史上的丝路风貌和人文特色,达到让观众直观了解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