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凤阳县在漫长的历史上有三件事使它出了名,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二是“十年倒有九年荒,身背花鼓走四方”,穷得出了名,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凤阳诞生了农业生产大包干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出名的凤阳如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连年丰  相似文献   

2.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道观藏经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藏书事业,还有一支新兴的力量,这就是佛寺、道观藏经(或称藏书)的兴起。佛教最初流传于印度,西汉来年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出现了佛寺,翻译了佛经,到了三国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魏明帝大造浮屠,外来僧人云集洛阳马寺,翻译佛经;吴大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在有着"魏晋风度"的士大夫们的身体力行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文章阐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兴起的原因,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旅游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说起凤阳,谁人不知?不仅仅因为这儿出了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仅仅因为这儿曾是全国出了名的穷县,更因为凤阳是我国十年改革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闻名中外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就是从这儿开始。而在凤阳,汪强则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上至县长书记,下至村夫顽童,都认识这个脖子上吊着照相机,四处转悠的年轻人。十年改革使凤阳旧貌变新颜,而汪强则忠实地记录了这十年的风雨历程,摄下了凤阳人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5.
<正>自南北朝以后,由于金价昂贵,黄金开始以"两"为单位,金银货币的形状,有金银锭、金银饼、金银钱等。在唐宫廷中,就藏有大量的金银钱。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货币学家认为金银的使用没有中断,特别是河西地区和交广地区,在同拜占庭、波斯等国的交往以及海上贸易中,金、银的使用会比较多。金银作为货  相似文献   

6.
唐高宗时期所修史书避讳"世民"二字,将魏晋南北朝的户籍机关左民、民部改作左户或户部,造成了后人对魏晋南北朝户籍制度认识上的混乱,影响了户籍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殷墟一期以后,商王朝出于保障西部边境安全等目的,在晋南盆地与晋东南地区设置了两条南北向的防御阵线,形成了不同时期东西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势力对峙的前线大部分时间都在晋南盆地及左近地区.处于防御阵线上的聚落在战时作为防御堡垒或向外攻击的根据地,平时可能以贸易驿站的形式存在.商王朝及其附属势力、李家崖文化、西土集团之间并非...  相似文献   

8.
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陶唐氏部落从东方迁入晋南后,实现了东方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因素之间的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大体齐备的礼乐制度原型,也标志着晋南地区跨入了早期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2日上午,蚌埠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孟庆杰偕蚌埠地区10所地方、军队院校馆长等一行11人乘车前往凤阳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就蚌埠地区图书馆“馆际互借”合作,资源共享业务工作事宜,举行了合作协调会议,安徽科技学院领导莅临指导。  相似文献   

10.
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陶唐氏部落从东方迁入晋南后,实现了东方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因素之间的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大体齐备的礼乐制度原型,也标志着晋南地区跨入了早期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11.
王晨旭 《兰台世界》2024,(2):152-155
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三方之乱”后被隋文帝彻底拆除,邺城自此逐渐消失在了中国古代历史之中。此研究系对隋文帝拆除邺城原因的考察与论证,通过考察历史地理视角下邺城本身战略地位和魏晋南北朝特有的地缘政治势力对抗两个角度,探求隋文帝拆除邺城背后的原因。邺城的衰落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乱世的终结和新大一统王朝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这个世纪初,山西万荣笑话以新的面貌在中国大地上走红,随着图书出版,报刊介绍,光碟发行,电视传播,万荣笑话打破了地域界限,走出万荣,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万荣笑话能有今天的繁荣局面,管喻功不可没。现任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运城分社社长、《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壮族聚居地区,广泛地流传着壮族师公舞"大酬雷"。"大酬雷"是壮族古代舞蹈的"活化石"。经分析研究后,得出:广西壮族师公舞"大酬雷"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是广西民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无弦、一弦、两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十五弦、二十弦、二十五弦、二十七弦"等十四种弦数的古琴形制,其中又以五弦琴制和七弦琴制流行较广。特别是七弦琴,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使用的普遍性上虽略逊五弦琴一筹,但到了唐代,古琴演奏便完全成为七弦琴的天下,并一直影响、沿用至今。众多古琴弦制的存在,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古琴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对于纠正过往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些偏失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15):7
新华网报道:时值第1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不少地方严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河南一口气粉碎了150万份非法出版物,江西也销毁了40万份。面对喜人成绩,我们应意识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不在于打击,而在于培养全社会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盗版侵权,社会上流传一些理论":①盗版"仿制"对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屡见于清代文献记载的连厢并不是同一种民间艺术。从它们的艺术形态来看,清代的"连厢",实际是同名的两类艺术:一是以唱小曲为特点的歌舞艺术,又可分为连像、连相花鼓和霸王鞭三种;二是一种口技表演,又称为间壁戏。这四种连相具有不同的艺术渊源和发展轨迹,连像、间壁戏来源于傀儡表演,而霸王鞭和连相花鼓分别来源于宋代的杵歌舞队的转踏队舞。  相似文献   

18.
金溪县地处赣东抚州地区,该县浒湾旧时以刻印书籍著称于世,以致民间流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俗语.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史的角度,杨荫浏、夏野在著作中分别对宋元时期的陶真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在其基础上,对照分析"浙东"丘陵地区的道情、花鼓莲花、鼓词,发现这些曲艺和宋元时期的陶真有相像之处:农村文艺,听者为"村人",说唱者为"路歧人";吟唱风格,伴奏乐器为鼓,歌词多为七字句,结构为上下句反复。这些相像之处及音乐特点,或许是宋元时期陶真在"浙东"的遗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第四期上有一篇"不要忘记一般地区和后进地区"的批评文章是针对山西日报写的.我认为批评中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一些有益的意见,无疑,这都值得山西日报加以检查和改进,力求在报道中克服这种可能克服的缺点;但批评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更有一些不符事实的指责,这也需要我们加以很好的探讨和实事求是的说明.关于批评中的一些事实的说明文章中指责道:山西日报的报道地区不平衡,忽视后进或一般地区,因而有些通讯员编出这样一段快板:“农业生产是长治,统购统销有晋南,临时消息抓榆次,雁北、忻县不见面."我认为这段快板的内容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山西日报的报道是不是”农业生产是长治,统购统销有晋南,临时消息抓榆次,雁北、忻县不见面"呢?这里我不妨从统计数字来加以考察.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