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术语,这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 (《辞海》第1248页)。术语的含义是否明确、准确,以及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和发展水平。因此,每个学科都十分重视对其专门用语的研究。“拒绝率”(又称为“拒借率”),是图书馆学教材、专著、刊物和口语中经常使  相似文献   

2.
“学术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是学术论文及学术刊物实现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按照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通知》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三个文件的有关精神对学术论文中的“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进行规范是目前学术刊物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心术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成为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推动中国核心术语的创新阐释、多语种翻译、融合出版与国际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核心术语的传承发展践行“让文字活起来”的目标,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打造精准化、品牌化、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以学术出版促进中外融通。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学(或新闻学)的两个术语。所谓术语,就是各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俗称“行话”。每一个术语都有确切的含义。“媒介”是个普通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苍  相似文献   

5.
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术语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定义。术语的定义是否明确、准确,以及术语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和发展水平。因此,每个学科都十分重视其术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档案术语学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在信息管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本体(ontology)”理论,通过查阅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辞典、档案学著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以“Record”为纽带联结起来的“Document”和“Archive(s)”两词的词义以及其词源演变,并对两词的语义相似度及其在整个档案学常用术语体系中的语义、语用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辨析,借用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档案学术语体系的网络特征以及在档案术语学研究中引入定量分析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一) 语言作为播音的“第一要素”,从电波有声传输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必然地引起了传播界的极大关注。随着料学的进步,播音语言便成为诸如新闻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这无疑促进了播音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研究是立足于播音稿并以指导采编人员写稿作为主要目的指向的,也部分地为播音节目欣赏、文艺批评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准确、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中国书法术语,指作者在书法作品整体布局、局部关联上为达到虚实相映、高度灵动的艺术效果,有意识地造白留白的艺术活动。这种空白,并非无生命的真空,而是“以白控黑”、“计白当黑”,内中蕴涵着作者的艺术寓意、品味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情报资料工作》2020,41(2):F0003-F0003
《情报资料工作》是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现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我国众多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中唯一的一本以社会科学情报为自身特色的刊物。服务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发展,本刊鼓励并支持所有图情领域具有理论原创性或实践推广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闫静  陈坤 《山西档案》2023,(3):5-12
以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中国档案学发展进入新阶段为背景,运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史、外史以及库恩内外史结合的科学史观,从内部表现为理论问题、外部表现为学科建制出发,分别对中国(特色)档案学历史叙事呈现出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分析,对中国档案学的学科叙事以及其特色、话语是如何构建演变的进行讨论,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走向独立、学科自省、学派自信。最终得出中国档案学科叙事演进规律:中国档案学在自我更迭的过程中,新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出现,最终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构了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3):90-90
2005年4月6-8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社113家。会议的宗旨是贯彻落实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于多年的播音教学实践,笔者对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张琪玉先生抓住“检索效率”这个核心问题,改造了旧的分类学和情报检索理论,创建了情报检索语言理论领域。以效率为核心是一种理论观,也是最符合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理论观。张琪玉先生抓住了它,才使得情报检索语言理论成为我国图书馆学过去十多年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ALA认可的LIS学科的学校清单,比较全面调查了美国LIS学科中“数字图书馆”课程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的情况,分析了这些阅读材料的主题分布,统计了核心学术专著、核心学术论文、核心学术期刊和核心作者。该统计结果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课程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术语共现理论,利用形式概念分析中概念格的自动生成来推理作为属性的领域专业术语的层次结构并进行可视化展示,进而提出了一整套用于实现领域本体概念层次关系构建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文档/词汇与术语语义关联的识别、领域形式化背景的建立、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主题概念的生成、基于主题概念格的术语层次关系抽取、术语层次体系的OWL描述和图形展示等.笔者以“白血病”领域为例,详细论证了无知识库支持环境下中文文本到医学学科术语层次结构的衍化过程,并对以文档术语矩阵(DTM)和词汇术语矩阵(WTM)为形式化背景生成的术语层次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悦 《新闻传播》2024,(3):15-17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作为较早探索本土化知识体系的学科,由其肇始的本土化运动引发的论争影响了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从知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视角思考本土化议题,其间夹杂着“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规范性”“本土性”“科学性”“人文性”等主张,在中国崛起、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下,这些学术主张存在竞合关系。基于社会学本土化论争的观点与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从中受到的启发有:遵从历史逻辑,加强学科史建设,丰富学科话语资源;遵从实践逻辑,理论关联现实,以中国新闻实践作为目的与方法;遵从知识逻辑,在规范化与本土化间,寻找学术想象力;遵从理论逻辑,在多元普遍视野下寻求中国新闻学的世界贡献;遵从道路逻辑,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走向人民新闻学。  相似文献   

18.
吕海亮  傅游 《编辑学报》2020,32(5):513-517
科技名词规范化是学术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有效支撑。阐述了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意义及术语表达不规范的危害,以工程爆破类论文为例,分析了期刊论文中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几类典型问题,涉及同(近)音字术语混用、概念混淆引起的术语误用、沿用曾称(俗称)和表述不统一等。指出问题原因,结合科技名词的使用要求,探讨了相应的处理策略。提出促进术语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建议期刊同人在论文编辑加工中注意和倡导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同时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和重视科技名词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王念祖 《出版科学》2015,23(2):51-54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出版学类论文为数据源,将2005-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文献中被引频次排列最前的1%,计266篇论文,作为出版学科的高影响力论文;再分别运用“共词分析”“中心性分析”等方法,对前述高影响力论文的合著情况、核心作者进行探讨,并指出:(1)重视科技期刊的专业性与国际化程度;(2)聚焦开放存取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3)关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等,为我国近10年出版学类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是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产物.作为一个在深刻民族危机之际被裹挟进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几乎全部“移植”自西方.有语言学家做过研究,目前流行于中国社会科学界的280个主干词(关键词)全部来自于日本,而其中大多数又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从欧美国家引进和翻译的.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中国学人又以极大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直接从欧美国家大量引进理论资源,以求启蒙国民和重振中华、保住中国的“球籍”.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科学者在新的思想解放浪潮中,更是不遗余力引进西方的理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引进运动”.经过百余年(特别是近30年)的“西学东渐”,我们完成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专业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等)和制度体系(学科建制、学术规范、评价体系等)的构建,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