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味短视频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后现代性,具体表现为多元化的"土味"叙事、夸张戏谑的表达风格和传统审美的艺术反叛.但土味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重问题,需要对其机械戏仿的价值性缺失、意义消解的思想性缺失和价值扭曲的道德性缺失进行反思,只有保证内容质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土味短视频才可能实现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味文化进入大众文化视野,近期的"脚艺人"又引发了一场模仿热潮。其盛行原因与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媒介为大众赋权、互动仪式密切相关,充当大众的解压阀,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脚艺人"本质是土味短视频文化的无意义迷因,土味视频景观诱发了媒介内爆,模仿式迷因促使大众狂欢,这样的土味文化转向畸形审丑的审美,在文化工业的利润驱动下迫使传播语态下沉,暗含着众多负面效应,因此呼吁理性回归和主流文化严肃性建构尤为重要,规制土味视频文化的乱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在主流平台上,乡镇文化历来是一种被书写、被转述的文化类型。乡镇青年创作并发布于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被选择性地“搬运”至微博进行二次观看,形成了所谓的土味文化。土味视频素材虽原产于短视频平台,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属类,它真正形成于微博平台。微博博主通过选择性搬运和再造视频文案,打造了土味文化、遮蔽了一部分真实乡镇风貌、建构了乡镇文化奇观。在土味视频产生了一定媒体影响力后,视频的原生产者呈现出了收编与抵抗的态度分野,这也导致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媒体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4.
张娜  王智 《新闻知识》2022,(2):49-53
诞生于互联网的土味文化是城乡文化交融下乡村文化形态的畸变,也是乡村文化群体自身话语建构的大胆尝试.在土味文化棱镜中,快感消费游弋于底层叙事,阶层跃迁梦想隐匿于草根玩乐,土味网红在大众狂欢喧嚣中实现了"网红+乡村经济"的转型,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味文化从话语实践到经济实践的变迁.同时,针对土味文化乱象,也需明确文化红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短视频的热度有增无减,视频类型逐渐细化,土味视频凭借其与大众审美背道而驰的内容慢慢崛起,现已成为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亚文化究竟有何魅力,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快手平台“迷人的郭老师”发布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其受众的心理需求与使用行为的信息搜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于郭老师土味视频的传播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土味视频流行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难逃被资本和主流话语收编的命运,却也揭露出中国青年所处的某种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7.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8.
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历史重大转型,城乡对立的关系格局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文化表现内容。近些年以"小镇青年"为原生创造群体的"土味视频"逐渐成为充满生活化和娱乐化的内容文化热点来参与城乡话语体系的建构。它的出现与兴起映射城乡演进中文化空间的重组与表达。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土味视频"传递的是媒介转型之后的阶层叙事。透过城乡发展关系来看待日渐兴起的"土味视频",可进一步呈现出处于城乡结构夹缝之中创作主体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深 《采.写.编》2024,(1):98-100
随着使用网络的门槛与难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制作土味视频并发布,视频一经发出就十分受欢迎。在这些土味视频的传播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账,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满足,而对这种满足感的需要又不断催生土味视频的产生和传播,甚至可以看到受众参与传播的现象,一部分受众在传播土味视频时甚至会进行“二创”并且发布,使得大量土味视频充斥于网络。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对网络土味视频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味"一词大概从2017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最开始的含义是"俗气的"、"不时髦的",经过两年的演变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所包含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盛行于网络的"土味"视频及其衍生物,通常带给人廉价、简单、过时甚至低级的感官体验,而"土味"却带着这些与现代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标签一路势如破竹,席卷了整个网络。"土味"盛行的背后,体现的是新一代受众心理和需求的改变。"土味"视频不只是看起来那样的粗制滥造的草根短视频,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网络亚文化,这不只是一小撮网民无聊的狂欢,也不只是乡镇青年的低级趣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从城乡对立的二元世界的夹缝里生长出来的独特文化现象,也体现着当代网民对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下,在农村的人们通过视频来展演乡村生活,猎奇心理促使受众点开一个又一个的“土味”视频,网络迷因的快速复制与狂欢让“土味”视频实现裂变式传播,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易与受众产生亲密性,构建情感认同,“土味”视频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为了使“土味”视频更好传播乡村文化,需要强调原生态,构建山清水秀的田园牧歌;平台和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新农人,鼓励内容创作;加强官民合作,形成和谐、多元的场域。  相似文献   

12.
段鹏  彭晨 《中国编辑》2024,(3):4-10
数智时代的到来,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基数大、互动参与性强等特点,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从内在逻辑、呈现方式和创新路径三个方面对短视频推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展开全面分析,提出从调动多元内容创作力量、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发挥算法推荐作用、推动传播平台多元化等方面,以短视频助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以期更好地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媒介社会学和互联网研究的视角,探讨了短视频的当下发展与前景想像,从技术疆域的探索、文化构型的形塑与新闻话语的重构展开分析,思索与检视了短视频所呈现的时代新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知识类短视频的爆发元年.本文从拼贴理论视角对B站知识区短视频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拼贴是B站知识类短视频内容呈现中最常用的方式;弹幕符号互动构成其独特的社群氛围;评论区则拓宽了视频所营造的线上学习场景.未来,平台媒体知识生产与传播,只有在化解青年话语体系与主流知识传播语境的冲突与隔阂的基础上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媒体节目样态深度拓展取得显著成效。短视频,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主要传播形式,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并推动优质内容在不同场景的二次传播中不断放大传播效果。多元的话语表达,一方面搭建起了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的桥梁,使短视频更加受到用户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更加规范和专业的表达,使短视频更具活力。本文从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传播上的特征、方式、变化、交互、融合等几个方面,探析话语表达在短视频之间的相互赋能及其带来的传播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立楠  顾倩莲 《中国编辑》2024,(4):84-89+96
网络空间已成为民众重要的“精神家园”。但随着短视频传播景观和新闻形态对短视频内容生产活动的持续驯化和强劲规训,大量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在平台算法和流量利益驱动下,短视频内容生产在形式和内涵两个层面都悄然发生价值转向。而生产可供性与被技术赋权“激活”的用户、社交可供性与内容的“可见”、移动可供性与具身传播等三个维度,是不良短视频内容频发乱象的生产逻辑,给短视频带来庸俗化、理性话语被湮没、算法偏见消解短视频的新闻性等现实忧患,亟须补齐优质内容生产短板、矫正底层生产逻辑、祛魅流量分配机制与价值建构、强化平台审核规范,形成多主体全链条的营造合力,为网络空间注入清朗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碎片化的短视频作品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成为当代人新闻资讯、互动交流、休闲娱乐、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讨论移动多媒体视角下短视频制作和传播方式,就短视频行业欣欣向荣的原因、当今短视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短视频制作的优化方式以及如何让短视频做到传播价值最大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有些许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究了档案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从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个维度,结合档案短视频特点,选取可能影响档案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因素,采用SPSS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抖音平台档案短视频号的195个短视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题长度、标题句型、标题语体、视频内容、呈现方式、视频字幕、背景音乐、馆藏档案、馆员出镜和系列视频对档案短视频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档案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精心选择档案内容,优化视频呈现,打造具有原创特色的档案短视频作品,同时加强运营管理,做好数据监测,以提高档案短视频的影响力,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20,(1):76-76
2019年,短视频融合各项全新科技,带来全新呈现理念,从而不断带来全新用户体验,越来越多的媒体也更加注重运用短视频的方式做好内容发布。可以看到,这一年里,不少媒体充分布局短视频战略,推出一个又一个现象级短视频产品,高效、精准地传达了新闻信息,让新闻有机会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20.
蓝刚 《编辑之友》2021,(2):59-63
新闻短视频,被视为传统媒体媒介融合、媒体转型的标志.不同于传统新闻产品,新闻短视频的生产模式、话语形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文章通过对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性、媒介体验、诉诸情感方式、对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围绕内容下沉、生态下沉、角色下沉等,提出了传统媒体发展新闻短视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