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档案法>实施10周年和修改颁布实施1周年来,就总的情况看,实施效果是好的.但在改革进行过程中,旧的体制尚未完全废止,新的体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档案法>的全面实施面临着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进一步贯彻实施<档案法>.  相似文献   

2.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从1982年开始已有5年多时间了,“三多一少”为新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实践、补充、消化、完善,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图书市场开始放开搞活,大大推动了出版事业的发展。发行体制改革与整个经济改革一样是对旧体制的全面、彻底的冲击。同时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必然出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还会影响到个人利益的得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工作中的矛盾、利益重新分配的矛盾与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交叉在一起,这是前进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必须用深化改革来求得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被报道的改革人物常常会引起争议?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社会的原因和改革人物自身的缺点等等,然而,面对改革开放新的形势,新闻界对改革人物的报道,也确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始料未及的失误,不仅会给改革者带来压力,也困扰着新闻工作者。新闻界对改革人物报道的失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报道中的做假现象,二是囿于旧的框框。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背景     
常见有些新闻写得很单薄,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有些新闻,读了之后,还不能叫人很快就明白它的意思。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闻中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使人们能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和新旧、正反的对比中去理解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怎样理解“新闻”和“背景”的关系以及新闻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少通讯员为什么写了很多稿件不能见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抓准问题。新闻稿件是配合党的中心任务,指导现实工作的,抓不住问题,就失去了指导作用。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就是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通过一篇稿子的主题思想把它体现出来。问题抓紧了,指导性强了,稿子就不会一般化。在改革的年代,针对改革、开放、搞活中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或公开披露问题的现状或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和设想,无疑都会受到读者听众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抓准问题呢?我的体会是: 一、要抓对工作有指导性的问题。新闻的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报纸、电台的根本特点。检验你抓的问题新鲜不新鲜,首要的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矛盾和问题,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发生爆炸式传播,产生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书业人语     
要改革就有可能“阵痛”,所以我们提出要“稳妥”;不改革就等死,所以我们强调要“突破”。这是一对很难把控的矛盾,而现实工作中又必须面对它,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我们如何去处理这对矛盾呢?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具体到一个单位也是一样,尽管过程会短些。我是这样看的,改革是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稳妥推进;改革的过程是有阶段的,在每个阶段是应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要有突破的。没有阶段的突破就没有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推进。阶段性突破是积跬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书业人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新闻事件中大多存在着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矛盾,它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不同事件、人物、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矛盾分析法是记者采写报道时认识事件的重要手段,抓住了矛盾冲突,也就抓住了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应有充分的估计,不能理想化的看待改革”。因为“我们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又长期受僵化模式影响和束缚的大国中进行改革和建设的。这就注定了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矛盾、困难”。“如果期望改革过程一帆风顺,不出任何问题,什么都可兼得  相似文献   

10.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1.
用“衡”、“看”、“想”的办法筛选材料,即:衡量一下报道对象是属于哪一条战线、哪一个方面的人物、事物?看看他(它)所归属的那一条战线、那一个方面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矛盾是什么?想想在自己已掌握的素材中有些什么与解决那个问题、矛盾密切相关?这同记者素养的重要方面——“情况积累”有相通之处。 “情况积累”或曰“积累情况”是指记者知道各行业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分工报道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业态的出现是在旧业态基础之上的改良甚至是扬弃.原生广告的出现为广告业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以往数据零散、失序的发展劣势,助力了新的广告业态的产生.原生广告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但正如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所指出的:“广告实质是商业问题对公众和私人空间的悄然侵犯.”①原生广告的出现,不仅没有缓解商业问题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加剧了广告的伦理问题,使之再次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客观现实的各种各样事物,相互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是相接近、相类似的,有些是相对立、相矛盾的。客观事物的相接近、相类似的联系,反映到语言的词汇里来,就产生了同义词的现象;客观事物的相对立、相矛盾的联系,反映到语言的词汇里来,就产生了反义词的现象。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又指出:“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入、持久的大变革,它对固有的模式、传统观念、旧思想、旧习惯进行巨大的冲击。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也是这样,经过四年来的实践、试验,新体制逐步形成,旧体制还继续存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同时发挥作用,这就必然发生各种利害关系的磨擦和矛盾,出现各种各样利益不均的不合理现象,于是出版社与新华书店之间出现不同的认识,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新关系。因此,在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好  相似文献   

15.
事物无不存在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新陈代谢,永无止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新闻报道贵在抓矛盾,但每个矛盾并不都具有新闻价值。如何在矛盾中选择新闻的“突破口”,乃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一个电报办托运,水陆兼程送到家》,这条消息之所以好,就因为它体现了记者这方面的功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对旧的经济关系、旧的社会秩序、旧的思想习惯的重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近十几年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复杂的矛盾现象,新闻报道非但回避不了,而且必须紧紧跟踪、研究。如何在具体的报道业务中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实践中一个重大的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1、不会在矛盾的漩涡中迷乱自己的思想;2、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引导社会对矛盾现象作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刊登人物通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除了专业学术刊物以外,报纸上刊登人物通讯,主要是颂扬一种精神,传播一种思想观点,从而引导人们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由于对这个根本目的不明确,不少人物通讯仅仅停留在写新闻人物创造某一成就或产生某个先进行为的过程和现象上面,而不能深入人物的思想深处,揭示人物作出这个成就、产生这个行为的思想原因。这样的人物通讯,既不能从思想上给读者以启示,又不能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收不到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看到报刊杂志宣传改革人物的照片好些都是在打电话。如北京某周刊今年第一期“来自基层的报告”专栏内,六张人物照片,就有三张在打电话,电话机似乎成了必备的“道具”。我并不是反对改革者打电话,实乃耽心把生动、复杂的改革简单化了。当然,在图像的方寸之间充分体现改革者的精神风貌是较难的,但也不能搞成“千人一面”。愿宣传改革人物的照片也  相似文献   

19.
一、热与冷“热”与“冷”是一对矛盾,它们又对立,又统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这可说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得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背离热冷结合这一客观规律。我们搞新闻工作的,想改革,写改革,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是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刘经胜 《大观周刊》2012,(50):378-378
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于“法定”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并为之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将别人的“典型”教案、教法,作为自己教学的模式。而今,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感到失落和困惑。其实,新的理念必然是在“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常说“除旧立新”,绝不是意味着对旧的理念的完全摒弃,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那些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一切都要创新的想法实际上是对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解。许多语文老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这些优秀的传统方法应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扬光大。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有效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抓好阅读、背诵和写作,因为此三者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