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步入Web3.0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掌上移动媒体,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全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门户大佬——腾讯,凭借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第一张船票安全下海,其移动终端的产品布局,同样涵盖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为缘起,以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布局为案例,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网络媒体的生存之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3年,大数据走向实践,有的专家称之为"大数据元年"。在大数据时代下,微信是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新宠,用户数量(包括海外用户)已经超过6亿。而微信的公众平台则是腾讯在2012年适时在微信中推出的自媒体开放平台,一经推出受到热捧。本文将从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历程看其的发展机遇以及将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时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主要媒体存在形式的自媒体更是从微博转战微信平台。本文通过研究在移动互联媒体时代下自媒体的发展,主要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对象来阐述其传播内容、模式、效果,并将其置于经典的"5W"模式之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13,(8):4-5
编者按: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免费移动应用,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广受欢迎,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和社交平台。其中,媒体类公众平台是当前微信公众平台中活跃度高、影响力突  相似文献   

6.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自媒体人,他们依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粉丝和流量,实现变现.然而,在如今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时代,仅仅以文字等内容实现变现的微信公众平台早晚会被消耗殆尽.专业的运营团队、多元的盈利模式、打造品牌化传播策略才可能在自媒体时代占领新的制高点.本文将基于微信公众号"胡辛束"这一个案,探析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型,看胡辛束是如何实现以品牌化取代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自媒体时代,随之而来的也就是谣言横生导致的自媒体公信力缺失,本文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对其公信力的建构进行研究。针对于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公信力缺失原因的五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反思并进行建构,最后进行分析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自媒体的特性问题,它是一个新近诞生的与其他媒体形式大大不同的媒体样式,其重点在于自媒体的自字。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希望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公信力的建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玉华 《出版广角》2015,(16):26-2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能够进一步创新其传播模式,扩大其影响。高校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微信公众平台在互联网传播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特性,使高校学术期刊在社会上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兆屹 《出版广角》2016,(15):77-79
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履行文化职责和壮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微信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对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平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机构必须正视新兴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正视微信自媒体的价值,深入分析当前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传统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平台要做到精准定位,多种推送形式相结合;积极创新,多种推送内容相调和;挖掘应用,多种自定义功能相契合;突破限制,多种传播渠道相融合;广纳贤士,多种新媒体人才相聚合,才能发挥出版业公众平台的巨大潜力,打造真正属于出版业的微信时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微信引领的移动互联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概说了微信营销中图书馆作为自媒体的优势和价值,分析了其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及如何建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在建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断的进行发展。微信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无论是其平台性还是互动性,都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的媒体平台,通过产品中公众平台板块的开发,为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文章尝试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效应进行分析,从正、负两个方面探究其影响内涵与成因,为移动媒体的发展带来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主流产品.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传播,微信的“公众订阅号”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属性,实属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法治类报道属于严肃新闻,在贴近性、可读性和娱乐性方面先天不足,法治类媒体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福建法治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微信自2012年8月诞生以来,成为继微博之后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一批新兴的自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并吸引大批受众,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生存带来挑战。如何在微信时代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是每个纸质媒体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地区某报纸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用户调查,从而了解纸质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纸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传播科技的发展,传统纸媒正在探索与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渠道的融合之道,以缓解单一纸媒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巨大冲击和压力.文章在梳理传统纸媒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其未来发展战略,将对传统纸媒微信公众平台从平台建构的初创期向品牌传播与运营推广的发展期转变的过程中,如何顺应内容与渠道并重的时代需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该功能,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寅 《军事记者》2014,(6):19-20
微信经过3年多的发展,几乎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而建立于2012年8月的微信公众平台,继移动APP和微博后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全媒体转型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家媒体在微信上建立了公众号,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与互动服务。  相似文献   

17.
程澄 《传媒》2014,(10)
正随着Web3.0的到来,一个以移动手机作为接收终端,实现即时交流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这个平台,符合条件的个人、媒体和企业均可申请一个专属的微信公众账号。进入微信公众媒体后台,运营者可以进行素材管理、消息推送以及实时交流。微信用户也可以通过订阅感兴趣的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掌握平台推送的最新动态信息。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了微信用户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信息到达率并不等同于信息接受率,订户的参与度并不意味着满意度。受众的关注度、使用率是促进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敬  李贝 《新闻实践》2013,(8):8-10
一、微信的高速成长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功能的免费移动应用,诞生之后短短两年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微信快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另一方面,微信不断丰富功能,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各级公共图书馆创建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不仅可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蒙古文读者对图书馆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需求,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读者足不出户地获取蒙古文文献信息,而且有效地宣传了丰厚的蒙古文文献资源,推动了蒙古文文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介绍"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建设方案,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蒙古文阅读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