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一级演员牛群当真干起了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蒙城县副县长的工作,人未就职,炒作先行,各路媒体竟抢"牛"新闻:一会儿是牛群入"牛群",一会儿又是牛哥打"牛牌",一会儿发展"牛经济",一会儿营造"牛文化",至于蒙城牛啤、中国牛网、牛矿泉、牛肉干,还有牛日记等等等等,一时间充斥媒体版面,有人精心策划的这篇"牛"文章,被闻"牛"而动的新闻媒体炒了又炒,乐此不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多如牛毛的"牛"新闻掺有水份,连牛县长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是个"炒作"。蓉城老百姓来得更加率直:"俺一大早就牵着俺的牛来了,就想看看牛群,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4)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者的共识。笔者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3.
万小初 《声屏世界》2011,(11):21-23
近些年,新闻界悄然流行着一种“还原论”。它认为“还原现场是新闻的极致”“还原真相是新闻的生命”。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对此作更深入的思考。就会触及新闻的本质与规律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不少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拿名人隐私说事,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名人隐私被炒得沸沸扬扬,读者难辨真假,名人自己也百口莫辩,人们将此称为"被新闻"。事实上,名人"被新闻"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因为媒体的"被新闻",普通人再也不普通,普通事情也成了特殊事件。名人,抑或普通人"被新闻",读者尚可接受,如果典型报道也出现"被  相似文献   

5.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  相似文献   

6.
陆地 《报刊之友》2002,(4):47-48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的其识。笔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7.
谈到“炒星”,人们并不陌生。按说,“明星”是有客观标准的,或者说是社会公认的。加上一个“炒”字,便将人们“炒”糊涂了。就像是荧火虫飞上夜空,同满天星斗混为一体,让人一时分辨不清。你“炒”他“炒”,“炒”得又火又玄,不亦乐乎。其用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或借“星”扬名,或借“星”发财。近来,大概是出于一种“压力”(当然不排除有出于社会责任感的),“炒星”才逐渐趋于降温。“炒星热”还未完全冷却,“名人热”又悄然升温。有几家不甘寂寞的报刊,有几个耐不住清静的文人,又打起了“名人”的主意,做起了“名人”的文章,刊载了一些不应刊载的东西。本想搞点新的“轰动效应”,结果却造成了消极的社会效果,受到了读者的批评。 名人的概念是很宽的。名演员、名作家、名歌星是名人;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是名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名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同样是名人。他们之所以由凡人成为名人、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4,(11):69-69
《新闻天地》2004年总22期发表郭美宏的文章《论提高社会新闻的“保真值”》。文章指出,在社会新闻大战中,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负责任地见闻就录、见闻就炒的现象时常发生,提高社会新闻保真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来,煤体炒作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炒凶杀、炒两性、炒绯闻、炒名人等等,不一而足。 媒体之所以跟风狂炒,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强所谓的“卖点”,从而有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会损害社会效益,其副作用不可小视。 首先,煤体炒作会误导舆论。媒体因其在老百姓心中的权威地位,对舆论的组织、形成、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应该强化、支持正确的舆论。但是有些传媒眼光狭窄,不分轻重主次,人云亦云,本来不甚重要,甚至无关痛痒的人和事,经它们兴师动众地一炒,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有时还可能…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0,(4):1-1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有若干个,显著性是其中之一。何谓显著性?说雅一点,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质。说白一点。就是指名人,名地和重大事件。职务越离,名气越大的人,其一举一动新闻价值也就越高。反常的人,或反常的事,也同样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西方媒体曾流行一个“新闻数学公式”。很能解释这个道理。其公式是:  相似文献   

11.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12.
封面链接     
布莱恩特·科比和迈克·杰克逊的传奇故事是媒体追捧名人的最新版本。为了报道杰克逊被捕的消息,泰德·科贝尔这样以稳重著称的主持人都会推迟报道布什总统访问前教皇的新闻。媒体这种报道方式有没有错?在新闻来源充裕的时代,对名人的过度追捧会不会威胁公众利益? 美国媒体对这些问题争论激烈。科罗拉多州的《白杨日报》不再刊登NBA球星布莱思特·科比强奸案审判的任何新闻,理由是全国媒体对此案的报道早已过度,尽管科比案是该地区当年最大的新闻。支持这一做法的学者为此提供声援:是媒体一厢情愿的炒作使得这些名人话题保持热度,受众对此其实早已厌烦。然而,ABC“新闻夜线”节目高级编辑莱洛伊·西温斯则认为,推迟报道总统出访,优先报道杰克逊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收视率告诉主持人,受众确实关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贾中兴 《青年记者》2006,(14):82-83
娱乐的产生是市场需要的产物。新闻娱乐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众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而将名人趣事及各种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为追求轰动效应,揭露别人隐私、侵吞别人名誉,恶意炒作名人事件,甚至是制造假新闻,这从我国新闻官司的不断攀升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是所谓“硬性新闻软着陆”,即媒体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媒体何以兴味盎然大炒“松霞恋”?大概梁锦松是香港“财神爷”,有财;伏明霞是中国体坛四大美女之一,有貌,宣扬一下“男财女貌”罢?孰料媒体之关于“松霞恋”花边报道却接二连三。一会几松霞完婚了,单单报道的题目《‘偷偷摸摸’娶了跳水皇后》就怪吸引眼球的;过了一会儿,又有报道接踵而至:伏明霞结婚才三  相似文献   

15.
魏鑫 《新闻窗》2012,(3):57-57
近年来,媒体炒作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炒两性、炒绯闻、炒名人……。 媒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强所谓的“卖点”,从而有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但是,炒作到底该不该?对不对?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媒介     
商业化的媒体就一定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吗?“数字化”一贯正确吗?美国媒体人士对此提出质疑,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新闻业前途光明是谎言吗?》。  相似文献   

17.
眼下的文坛艺苑,可谓波谲云诡、风急雨骤,几成“战场”、“讼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与《华商时报》山东记者站记者张淋的名誉权纷争更爆出惊人新闻:8月9日,张淋因不堪舆论压力,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所幸被发现获救。赵忠祥闻讯后,在媒体上发表了郑重声明,痛心地指出:“张淋不堪压力自杀,是个别媒体恶意炒作的结果……假如记者们一开始就帮助我们双方调解,而不是只顾炒新闻,就不会发生今天的自杀事件。” 静心想想,赵忠祥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近年来,文人、艺人间的纠纷、磨擦蔚成媒体炒作的“热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因为绯闻是可以跨领域的,而且每个人——包括大牌明星在内,都有私人的感情生活。出于人性窥视的本能,加上娱乐新闻的推波助澜,绯闻新闻也开始在体育新闻、时政新闻中大量出现。当然,它的产生基础是名人效应。从某利意义上讲,绯闻新闻已成为媒体和明星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炒”风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炒股炒汇的,有炒邮票炒古币的,还有炒狗炒鸟的……在新闻界也有人“炒”新闻,这股“炒”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新闻界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损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在读者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