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内阁票拟制度的来历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内外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题本和奏本,亦即通常所称的题奏本章,都要经过内阁“票拟”的制度,是当时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自明代永乐以后及至清代顺康年间内阁实际上逐渐高于六部、执掌朝政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谓内阁“票拟”制度,就是指内阁有权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或批办  相似文献   

2.
微记录     
正@皇史宬:经过两年多图像识别加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朱批奏折全文检索数据库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这样,公众可以网上全文检索清朝皇帝朱批、大臣的奏折等。满文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处理政务过程中以满文记录的各种公文的总称。档案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宫廷事务、民族事务、天文地理、民间习俗等各方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清史具有不  相似文献   

3.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他在<雍正朱批谕旨>的自序中说,所有奏折,都是他"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这些奏折都是有关军国大事,往往连篇累牍,动辄千言,雍正的批示也经常是数百上千言,有时还要与人打笔仗,没有特别旺盛的精力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最近读到一本好玩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发现不仅国家大事要雍正处理,宫廷里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雍正"钦此"一下.  相似文献   

4.
正奏折是清代大臣呈给皇帝的上行文书,数量众多,价值巨大。一般认为奏折要么保存在宫中,要么存于军机处,前者称"朱批奏折",是奏折原件,后者为"录副奏折",是抄录的奏折副本。前者的形成是根源于朱批缴回制度,后者则是由于军机处的奏折录副存案制度。除了宫中和军机处以外,其他机构档案中是否还有奏折(本文特指呈给皇帝的"原折",也称"正折")呢?如果有,反映了怎样的公文处理程序?这些问题,笔者尚未见有专文讨论a,因此根据所见的中国第一历史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时,除了以上级机关的名义直接批复以外,还有授权职能部门批复、办公厅(室)通知或函复、下发会议纪要或公文批办单等多种方式。这实际是通过分道行文减少以机关名义行文,提高公文工作效率乃至行政效率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奏折是臣工向皇帝进呈的报告。朱批奏折是清代皇帝朱笔批阅的奏折。朱批奏折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宗教以及臣工的私事。由于是君臣之间的密信,其史料价值相当珍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8.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用于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机密文书,经皇帝用朱砂红笔在上批写意见后称"朱批奏折",发还具奏官员阅读.雍正起为保密起见,规定官员要将阅毕的朱批奏折缴回皇帝,从而在皇宫中形成了数量巨大的朱批奏折档案,记载了清政府的核心机密和社会上各种重大事件.然而在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动荡,管理不善,这批珍贵历史档案有些流入社会中.浙江大学历史系文物室现收藏有清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岑春煊的两件奏折.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川总督策楞为报审明更起凤伪稿来源及妄加朱批之人事奏折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四川总督臣策楞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接到臣奏事报匣,奉有廷寄一件,内开乾隆十六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策楞奏到查办传抄伪稿一折,所有究出夏起凤、龚三二犯,分散流传,固属幸灾乐祸,情罪可恶,正应从此二人跟究其所由来,且添注批语,更他省所未有。其夏起凤抄得原稿有无批语一讯即得,如原无批语,至何人传抄方有,亦无难究明。其夏起凤、龚三,一系湖广人,一系江西人,如有供出之湖广、江西人犯,即应迅速行文该地方官,就近提…  相似文献   

10.
海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礼记集说》,其封面封底、页眉页脚留存有朱笔、红笔、墨笔等6人笔迹,记注数千字批注、鉴定、辑考、心得、诗词、功名及治世感想。更注有"御批纲鑑辑览"、"备旨"、"钦此"等字样,并有钤印二方。文章通过释考,初认此套《礼记集说》为元至治壬戍年(1322)陈澔撰之原版;该书似经宣德皇帝御批,赐于丘濬,濬逝,其子携返海南;岳麓书院、乐陵文庙、高雄文庙等地大成门上的楹联出自宣德皇帝之手。  相似文献   

11.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12.
刘研 《兰台世界》1998,(1):31-32
康熙是大清皇帝比较好的一个,有许多思想和做法是值得称道的.这些在他朱批的奏折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3.
沈蕾 《北京档案》2010,(2):12-13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今人研究当时公文工作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天津档案》2007,(4):5-35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请示属于上行公文,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请示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兴安盟档案馆收藏档案中,有一份光绪三十年八月九日札萨克镇国公旗(现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拉什敏珠尔镇国公呈报皇帝的奏折和皇帝的朱批。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书吏,是指在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收贮档案的员役,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因其所隶属衙门不同,而称谓各异,诸如供事、经承、书吏、典吏、攒典等,但一般在公文中通称书吏、书办或经承。书吏身居文档重地,抱案牍,备缮写,极易营私舞弊,故清政府对其格外重视,在典制上对其作以严格规定。康熙、雍正两朝曾多次整饬书吏,并设立文书档案副本制度、上缴朱批奏折制度等,加强对文书档案的管理。但事实上,书吏朋比为奸,上下其手,或援例假公营私,或伪造、窜改、抽换、毁坏文书档案,舞弊多端。这一现象至乾朝隆仍屡禁不止.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乾隆朝年间整饬书吏的部分情况。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乾隆御批纲鉴》系乾隆皇帝登基后,召集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纪晓岚、赵翼等人所编撰的一部编年纲目体通史。上至伏羲氏,下至明末清初,详细纪载了各朝代兴衰成败的真实情况。 乾隆对此书的编撰极为重视,每成一卷,必亲加审核批阅,留下了许多精彩批语。黄山书社聘请数十位专家学者,选取可靠典籍,费时数年,对该书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8.
《御批历代通鉴》由乾隆皇帝御批敕撰,带有极强的史学御用色彩,其保守倾向不言而喻。但作为盛世君主,其高屋建瓴、审视千古之气魄,又使《御批历代通鉴》无论在编撰体例、历史观,还是在历史评论与南明史研究方面又不乏创新。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出版了《〈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一书。该书编者认为:在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一书的九百余条批语中,除王希廉批语二百条及少数其他人批语外,其馀为刘履芬批语。但是,据苗怀明同志最近研究发现,所云刘履芬批语中,又有五百馀条是姚燮的批语,而刘氏所批只有六七十条。为使读者了解苗怀明同志的这一"发现",并对苗怀明同志深表谢忱,现将《〈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考辨》一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可禁绝的谣言 1768年,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中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传言有人通过向他人的名字、头发或衣物作法,就可摄人魂魄,操控生死.几个月间,这样的谣言从乡野村夫之口一直传到皇帝乾隆那里,影响波及十二个省.乾隆反复过问此事,大小官员为之疲于奔命,平民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叫魂"案一度牵连各地数十乞丐僧道入狱审讯,一批官员因之受到处分,但最终大多数案犯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相关谣言也渐渐平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