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威 《记者摇篮》2004,(8):23-23
观众是电视新闻的主人。观众喜欢电视社会新闻是因为社会新闻不仅反映、引导舆论,倡导文明,他还揭露社会生活、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所以社会新闻报道的应该是人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例如去年沈阳刚开过公交车IC卡收费听证会的那个周六。在社区搞面对面活动时.  相似文献   

2.
王哲平 《视听界》2007,(2):99-102
教育电视有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关键看节目。节目是教育电视经营者实现价值的载体。节目定位主要解决“办给谁看”和“怎么办”的问题。准确进行节目定位有助于提升教育电视台/频道的价值,这个价值既包含难以量化的社会价值,也包含可以货币衡量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也是教育电视节目收视的主流观众,精确节目定位,增强为主流观众的服务意识,显然既可以直接增加频道的“含金量”(因为观众有“含金量”),又可以促进由此启动的市场价值链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一虎一席谈》开设不到一年,已经成为凤凰卫视收视率很高的栏目之一。通过贴近性强的议题设置,该栏目有着大批平民拥趸;通过各方学者的百家争鸣,观众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更专业、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生活伦理观念不同的解读,让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次次辩论中,观众体会了畅所欲言的快感,体会了宽容、理解和倾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袁文祥 《新闻传播》2006,(8):56-56,68
现在许多的博物馆正在慢慢地失去观众,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不管规模、名声大小,很多都是门庭冷落,观众稀少。这就给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样来吸引观众,怎样把观众引进博物馆来?只有处理好这问题,才能把观众重新吸引进博物馆,使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充分显示出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冯隽 《新闻与写作》2001,(11):39-40
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社会经纬”,伴随着中国法制化的进程而孕育、成长、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之一。它呈现给观众的大多数案件在中国当代司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经纬”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法制史的另一种读本。“社会经纬”在观众中保持高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故事性强,或曰法制专题故事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听故事、讲故事——观众接受“社会经纬”的基础 中国的老百姓爱听故事,听故事是一种享受,也是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会经纬”每周一期,一期一案,每…  相似文献   

6.
李祥国 《新闻前哨》2007,(8):100-100
电视连续报道是以电视手段把新闻事实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背景中,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社会影响、意义等,深入、细致地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连续报道的影响程度,挖掘浅,反映小;挖掘深,反响大。如此正比的关系,告诉我们在对某一事物和人物进行连续报道时,必须深挖一脚,推动舆论强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宜文  兰朵 《现代传播》2019,(12):84-90
基于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理论框架,将观众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2018中国高票房的电影和高点击率的网络剧与社会的关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设计了中国影视与社会的指标体系,调查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与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观众在个人活动参与度、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和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乐观程度上的特征,建立起用户观影兴趣模式,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与国家、社会、个人活动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翔 《视听界》2012,(6):109-110
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一些收视率很高的老牌综艺节目已在慢慢远离观众的眼球。要想延迟电视节目的寿命,必须不断创新,把握社会热点,更要展望未来。经过10年的培育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巳形成趋势。一档凸显电商特色文化、具有平民意识、包涵现代价值观的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建宁 《视听界》2005,(3):85-86
纵观近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那些雅俗共赏、专家叫好、观众喜爱、社会反响大的优秀纪录片,无不是创作创作个性与群众观念完美结合的典范。但也有相当一批作品,功夫费得很大,却只注意张扬创作的个性,而缺乏观众意识,辛辛苦苦,甚至精心打造的节目,只成为创作个人的咏叹调,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作为近两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的评委,在观看参评的纪录片节目中,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0.
杭成 《视听界》2010,(2):104-105
一.“民心”要求主持人带着情感,通过对语言的深加工,把新闻的主题思想传递到观众心里,和观众形成共鸣,成为观众的知心人 1.传递浓浓的人情味。民生新闻是充满人情味和人性美的新闻作品,它离不开主持人情感的传递。当前,不少主持人把节目主持简单地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不去了解百姓的诉求,没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持节目叙事不叙情,让观众望而生厌。  相似文献   

11.
【导读】艺术具有深切的社会性。就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首先,艺术作品具有社会性,从中可以解读出丰富的社会信息;其次,艺术家具有社会性,其创作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再次,艺术观众具有社会性,他们在历史中流变,在社会中形成;最后,艺术制度本身是社会性的,对艺术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引发的社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在播放之际,遭遇前所未有的收视狂潮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心态的高度关注,乃至升级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说,这是一个电视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不如说,当一个新鲜的纯粹的电视娱乐节目出现时,观众、媒体、学者、领导以及社会都猝不及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兴趣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实报道。因为社会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广泛的读者、听众、观众。正因为如此,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当今形势下,新闻专题怎样才能形成集束效应,赢得观众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力呢?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要准确把握好“新思维、新观念、新需求、新闻性、新形态”五个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新闻事实,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挖掘事实真相,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器官,让观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有及时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报道要注重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新闻的这个天地中,除了一部分时政新闻,对电视观众极具收视感召力的是大量的社会新闻。近年来,省市级电视台相继开设了一系列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它们凭着社会新闻与观众的贴近性、现场感强等特点,充分调动了电视观众的收视兴趣。可以说电视社会新闻处在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阶段,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体上各种花样百出的娱乐节目在给受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同时,夹杂其中的诸多低俗或者具有错误价值导向的内容也在不经意间给观众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拟就泛娱乐化现象的形成、实质及危害进行剖析,并从传统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体舆论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储符琳 《青年记者》2006,(16):108-109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对于传播媒体来说,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够在信息多元的社会站稳脚跟。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面临着多频道、跨媒体信息传播变革的竞争,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始终有吸引大众焦点抓住观众“眼球”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19.
电视法制频道以其专业化特色鲜明,频道社会资源丰富、观众要求迫切而蓬勃兴起,且有加快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20.
成竹 《声屏世界》2007,(5):14-15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社会新闻无疑是各媒体争夺观众及读者的法宝。实践也证明,社会新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不少的受众。但随着社会新闻的“繁荣”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导向问题,值得新闻界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