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诸琦睿 《传媒》2021,(14):78-80
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新兴媒介环境给文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文化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围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议题,就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展开了多方面研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法国重视维护本国文化已为世人皆知,就是主张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也积极采取措施抵制他国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因为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一样,都是最大的国家利益之所在。现今人们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转化为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议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在媒介的力量下快速的流动和扩散.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然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出现了"霸权"现象.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文化传播强国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向多数文化传播弱国传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支配它们.面对此现象,唯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才能与之抗衡.  相似文献   

4.
吕海茹 《新闻世界》2011,(6):235-236
"文化帝国主义"伴随文化全球化而来,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侵略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而且其侵略的目的和手段更隐蔽。奉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国家为他们的文化侵略发明了许多看似高尚合理却充满侵略性的论调,例如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第三世界和弱小国家要对这种文化入侵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建立起本国的文化安全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下广电传播者的文化安全意识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新闻世界》2014,(4):313-315
经济全球化导致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碰撞固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创新,但也会给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文化扩张的机会。大众传播媒介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作用尤其重要。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作为媒体出声露面的新闻工作者,对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理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战略和领导中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就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多观点和理念.初步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思想体系,对于当今的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玮 《新闻前哨》2022,(3):75-76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对提升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作用.大学生长时间都是在网络上面学习和工作,重视网络平台的文化传播作用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加强媒介融合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能够促使青年学子自觉应对多元文化的冲突、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李安 《东南传播》2013,(9):34-36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文化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许多作者把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外在因素。的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的文化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当代文化,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这只是外因,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所存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文化创新力的不足才是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因素。只有增强和坚持文化自觉、文化教育、文化创新等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繁荣本国文化,保持和激发其生命力,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李林 《出版广角》2021,(3):6-10
数字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数字化及其深刻、泛在的社会影响力,也将使国家文化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由数字化所引发的国家文化安全系列问题应引起各界高度重视.一方面,数字化催生了新的国家文化安全形态——数字文化安全,数字文化产业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数字文化产业对国家文化安全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既包括文化‘硬实力’——‘利益生成能力与方式’,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利(权)益分配(保障)原则与方式’,也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①广电传媒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可以有很大的作为。然而,当前,广电传媒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可能忽略了国家文化安全利益所附带的机会成本。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从国际上近年发生的各种"颜色革命"②来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成了软性政变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甚至超过了武装政变。而这些文化安全问题的出现,与广电传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产业化进程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正在加快出版产业化的进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应当引起关注.国家安全包括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在这方面,加拿大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及此,要求在关注文化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壮大我国出版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安全问题客观存在的,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状况。在我国,公共文化已经起步发展,但一方面受西方商业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又受到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其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我国今后要重视加强公共文化发展的投入,按照以人为本,公共文化安全的原则保护公共文化的发展,达到构建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对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随着西方强势文化对我国的大举扩张,高校图书馆网络文化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作用着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中的文化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他们的意识形态及其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民主模式强加于本国的作法,防范其他国家对本国人民文化生活的渗透,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干涉,保持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传媒在文化安全的维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美苏两国的冷战后期对待传媒在国家文化安全维护中作用的不同看法来分析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加入WTO之后的我国传媒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冷战结束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战略地位出发,结合出版业的实际,从参与营造健康公平的文化市场环境、鼓励原创作品,激发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本国文化特色、推进文化"走出去",提高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出版业在文化安全战略上应该并且能够承担的国家责任,阐明了出版业与国家文化安全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部分,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不同,它是一种软安全,具有隐秘性和难控制性.具体而言,国家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要防止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活的渗透和侵蚀,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意识观念、国族认同等主要文化因素不被异质文化同化和重塑①.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引发了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在此时代语境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特别是经济和技术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成为了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等各方面热切关注的命题.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的主要内容形态之一,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电视媒介铸就国家文化安全防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作为国家重要文化机构的图书馆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类发展至21世纪的时候.金融资本.高新科技.以及人们的思想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越过国界。“全球化”,意味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各自的文化特性在慢慢地消磨,甚至有可能消失。有的学者悲观地用“文化湮灭”一词预示全球化的结局。这种悲观主义来自西方文化强势传播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媒介安全的实质是通过媒介实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体安全.媒介安全包括了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但媒介安全还必须把媒介放在媒介生态中加以研究,是媒介生态决定了媒介安全.本文还阐述了媒介安全的3个层次,并探讨了加强媒介安全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面对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为确保国家执政安全和文化安全,我国必须从实际国情和国家利益出发,对外资进入传媒业采取适度的准入规制,利用好外资,完善现有传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