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表达在网络传输中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人类的心理指向和行为模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产生了"网民"这个庞大的群体。那么,网民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本文试图说明这部分人在互联世界中的人际互动和网络交流的特点,即网络传输对人们情感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嘉菀  沈学文 《大观周刊》2012,(31):112-112
QQ空间是是目前全球最大互联网社交网络社区,它在网民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对网民群体的网络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和具有代表性。本文在明确了网络道德行为的概念、规范以及表现形式后,对QQ空间对网民网络道德行为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浅谈网络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辑与传统的纸媒体编辑和影像及电视媒体的编辑是一脉相承的,其工作性质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其手段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其目的是扩大宣传、产生影响、吸引更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4.
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网民议程设置正在重构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当网民议程设置成为一种现象后,媒介话语就变成了权利与义务统一。充分认识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公共议题兼具群众性与普遍性,往往引起大众热议。文章主要研究普通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动机及主要意义,以及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舆论导向的影响,并提出对网络水军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方法】文章从公共议题的形成、网民因素影响,以及网络水军的侵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网民方面主要研究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心理,网民的行为特征分析,以及影响网民行为;在公共议题形成方面,主要研究公共议题的形成及具体意义;在网络水军方面,主要研究网络水军的形成和对公共议题的影响研究等。【结果】总结了净化网络环境,整治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影响的具体措施。【结论】网络水军的治理方案亟须建立在充分剖析其危害和行为逻辑的基础上,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还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编辑专业学科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振光 《新闻界》2006,(5):127-128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个新的使命摆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面前,那就是培养网络传播内容“把关人”的网络编辑人才。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编辑员的职业定义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并进一步解释说:“内容,是一个网站的灵魂,它直接反映着网站的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内容同时还是网站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网络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为了在网络的自由言说空间中表达观点、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政治事件、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并获得身份认同。网民的身份认同对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案例分析中,研究我国网民身份特征及加强网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许鑫 《东南传播》2011,(12):40-42
近年来网络事件日益频发,但只有少数事件能脱颖而出,成为网民持续关注的对象,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事件吸引网民参与的内在因素,并分析了议题性质对网络事件的公众讨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网络哥姐"现象谈网民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哥姐"属于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当一些人自身的某一特质被网络无限放大,同时又与网民的某种心理相契合时,便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在网络世界备受追捧,因此该现象的产生不是自发也并非偶然,而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网络哥姐"这一独特网络景观的出现,对网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索热点事件评论网络中话题社群及网民的情感波动,掌握舆情事件发展过程,对于整体把握热点事件的发展方向,做好新时期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评论词语间的共现关系构建基于事件发展的子事件网络,通过社群发现算法来识别子事件评论网络中的话题社群,将情感词依据情感词典赋予情感分类属性,基于事件的演化过程动态地跟踪网民意见以及情感波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评论网络群落发现以及变异系数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网民话题讨论的规模与集中程度;评论网络中赋予情感词节点情感分类属性方法可以体现事件演化过程中网民的情感变化;舆论衍生话题对事件的舆情发展有持续性影响;网民话题讨论内容对于事件演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7,(12):28-31
互联网虽然打破了地域界限,但网民对新闻信息地方性、区域性的需求目益突出。 网络媒体的发展经历过大起大落,但近几年网络又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影响力,它对整个媒体格局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互联网也对获取新闻资讯及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袁甲 《东南传播》2021,(11):65-67
在争议性事件中,网民的情感表达形成了不确定性情境的情感代入、群体分化中的情感呈现、收益期待下的情感凝聚的路径,产生了建构事件主体联结通路、推动话语多元共存、塑造共识生成语境的影响.为有效引导争议性事件的网民情感,传媒应当完善情感表达渠道、培育情感表达规范、形塑社会共通情感.  相似文献   

13.
刘玲玲  李鹏 《报刊之友》2014,(3):43-43,46
网络与新媒体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工业文化,它以无形且强有力的形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由于“把关人”缺失、政策监管不力和网民素质尚待提高等原因,导致网民价值扭曲、诚信缺失,远离人际、情感淡化,信息泛滥、知识匮乏,语言规范也遭到破坏等失范现象,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当然,网络作为一个新生儿,必然会带来很多成长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短暂性、阶段性的,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当做洪水猛兽,避之远之,可以通过如切实加强管理部门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创新技术手段、重组传播结构、增强网民的认知能力等措施,使网络空间成为一个绿色园地。  相似文献   

14.
刘玲玲  李鹏 《今传媒》2014,(3):43+46
网络与新媒体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工业文化,它以无形且强有力的形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由于"把关人"缺失、政策监管不力和网民素质尚待提高等原因,导致网民价值扭曲、诚信缺失,远离人际、情感淡化,信息泛滥、知识匮乏,语言规范也遭到破坏等失范现象,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当然,网络作为一个新生儿,必然会带来很多成长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短暂性、阶段性的,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当做洪水猛兽,避之远之,可以通过如切实加强管理部门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创新技术手段、重组传播结构、增强网民的认知能力等措施,使网络空间成为一个绿色园地。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事件的产生和扩散,依赖的是能够激发网民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而传统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和针织过程的理论范式,并不能更充分揭示网络事件的动因和意义。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从情感动员角度研究网络事件,并试图通过对网络事件的情感动员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解构。  相似文献   

16.
孙龙飞 《新闻世界》2014,(9):139-140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传播不仅受到信息内容的影响,而且会因传播者的不同角色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发布的信息及评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部分网民的意见倾向。一个事件在成为网络议题的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能影响到事件的性质及议题走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广告成为网络主要赢利模式之一 从CNNIC的第20次统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截至2007年7月,我国网民总人数目前已达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2006年年末相比,半年新增网民2500万。相当于半年内,每1分钟就新增接近100个网民。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增加了3900万人,我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媒体,伴随着这种形势,网络广告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主要赢利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网民评论的舆论效应——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红霞 《新闻世界》2010,(5):164-165
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大规模的网民评论常会产生巨大的舆论效应,影响着网络事件的发展。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对网民评论的作用与危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和浅层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分层明显,网民网络社交的范围与其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重合度较高;网民的网络社交深度总体上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