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媒体接触困难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蓉  滕朋 《新闻知识》2006,(5):13-15
大众媒介的数量和传播覆盖率近年都有显著提高,但对于某些群体或是某些地域而言,接触媒体仍然不是容易的事。这里所说的媒介接触并不是单纯指占有媒体的绝对数量,而是指媒体传播内容之于受众的接受和到达程度。在当今传播现实下,媒体接触的  相似文献   

2.
办好电视栏目,推出名牌节目,对于增强电视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电视栏目应具有下述特点:节目定位具有明确的主导传播意向、节目类型相对规范、节目样式多样化、节目风格具有个性、节目内容具体生动、节目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具体而言,制作传播电视节目的目的是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包括政治思想、审美意识、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导向。  相似文献   

3.
河南卫视作为地方卫视,在2021年几次重要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制作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基于对具体节目的观察发现,在节目形式的全新塑造、跨媒介叙事策略的创新使用以及节目类型的大胆探索上使得观众眼前一亮.突出的文本内容结合矩阵式的融合媒介传播策略,使节目本身不断扩圈,吸引《人民日报》等官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相似文献   

4.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音乐类综艺节目从重综艺效果逐渐向音乐本身回归,音乐类型和风格日益多元化,音乐的精神与魄力得到释放,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态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从深耕节目题材的垂直细分、构建节目内容的"沉浸体验"、促进节目传播的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分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7.
1.主持人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报纸、广播、网络等同电视共同构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传媒格局.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对电视内容和电视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主持人而言,不同层级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节目就要有合乎栏目定位的主持人面孔.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可能再是十几年前干人一面的形象,受众的迫切愿望、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事业中所肩负的重任.都容不得我们对这一专业队伍的发展有丝毫的懈怠。为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建立科学的主持人评估体系,健全优化节目主持人的管理机制正时不我待。因此,要发挥电视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功能,就要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主持人这个传播子系统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以鼓励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传播优势.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孙正 《记者摇篮》2015,(1):44-45
一、广播内容的本地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当全球传播已成为可能而且唾手可得时,人们逐渐更多需要的就不再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而是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周边新闻了。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要发挥的不是全球性的信息平台,而是极具地方色彩的服务平台。广播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好的媒介,这也正是广播寻求复兴所需要的途径。1.节目内容服务受众现代世界正朝着麦克卢汉当年预言的"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被越来越多的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移动视频的消费门槛逐步降低,受众通过收看新媒体移动短视频获得资讯已成为内容传播行业的新形态。而与此同时,传统电视行业的电视开机率与节目收视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借鉴新媒体短视频的特性对传统媒体电视节目进行短视频化,从而提升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能力,以此达到节目内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邢士利 《新闻传播》2010,(6):140-140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我国的电视节目类型日新月异.人们对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由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如今的主动需求.法律访谈类节目是近些年来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电视节目.在主持此类节目时要注意许多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晋升  龚逸轩 《传媒》2016,(16):77-79
记者型主持人是集新闻采集、选题策划、节目编播制作于一身的节目形象代言人,是新闻内容一体化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样化的节目传播渠道和平台的出现,推动了记者型主持人从节目生产向节目运营的角色转换,其能力建构也将成为影响节目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萌 《新闻传播》2012,(3):102-104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受众产生了新的特征:受众角色从单一发展到多重交叉;受众话语权和传播地位提升;受众分层加剧。因此,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也有了新的要求。首先,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拓宽了电视节目内容的来源。其次,媒介多元化的发展提高了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再次,媒介组织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电视节目的整合优化。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也相应发生着变化。"电视节目的创新"要从节目内容的创新、节目形态的创新、节目风格的创新、节目制作的创新和节目市场的创新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许光 《新闻传播》2009,(12):20-21
近年来,我国主持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相对于大量的岗位需求来说.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越来越稀缺。个性化传播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正是由于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中创造性地注入了个性化的人际传播的要素.才成功地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互补。从一定意义上看,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节目,也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主持人, 都是通过演播来实现任务的。主持人在节目演播阶段,都要 以个人身份出场:或传播信息、或串联节目、或发表评论。这 都是通过显示真实的自我来表达节目内容的。因节目类型和 节目内容不同,因各个主持人的个性不同,其主持状态和风 格必然各有差异,但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可否表演如何表演的 问题,笔者认为主持人要充分体现节目传播效果、满足受众 需求,成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优秀主持人,工作中是需要 借助表演的,但要做到适度。  相似文献   

16.
电视评论节目是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述评的节目。在Web2.0时代,以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形态多样性构筑起一种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优点的即时互动传播模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评论节目类型和制作  相似文献   

17.
张玉蓉 《东南传播》2014,(12):64-65
电视节目作为一特殊的产品,要长久地抓住观众,也需要制定一整套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将一切与节目相关的活动一元化,包括节目的品牌打造、广告宣传、微博互动,以及品牌延伸,向观众传递一种"声音",并在建立观众心中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的过程。本文从媒介本身而言,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媒介产品整合营销的媒介策略,从而得出媒介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媒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它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媒介。而变成了融合的媒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介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的生产已不是由单一的媒介单独作战进行的“作坊式”生产,而是出现了真正现代化意义上的跨媒介融合生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的服务性也就是指电视新闻产品需要满足受众需求,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特性之一;也有人表示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发展中的电视新闻节目类型。而《连线119》栏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可以大概的规划出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内容设置上,以受众需求为核心;注重信息的时效性、知识性;强化示范作用和可操作性;利用多媒体平台,更广泛的传播节目内容和符号;主动碎片化,把内容重新包装适应传播渠道的需求,这也是网络传播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自我优化和改良。  相似文献   

20.
英国BBC的"天线宝宝"节目为什么令全球5000万小观众着迷?本文试图从节目的架构、内容特色、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天线宝宝"节目受欢迎的合理性、儿童节目制作观念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探索能够从宏观上可能指引未来儿童节目和儿童媒介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