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轮老手”三联书店计划为胡愈老出一本书,任务交给了我。我经过一番紧张的搜寻,凑齐了一小册文稿。一篇篇拜读过来,便觉得一位可亲可敬的先辈形象跃然纸上。只有文章高手才能写出这样看似毫不着力,实则感人至深的文章来。最使我感动的是,在搜寻过程中,我不仅得到社内外同志的大力帮助,还得到许多素(?)平生的人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他们接到我的求援信,便从山东、湖南、上海等地为我寄来复印资料,或提供线索,并希望早日看到胡愈老的书。使我既感到“同行相助”的幸福,又感到自己从事的是一桩  相似文献   

2.
杨捷同志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选集出版前夕,他带着终审的“清样”约我为它写序。我感到欣慰,也觉得不安。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为我省一个又一个优秀中青年记者脱颖而出,为他们的作品一本又一本结集出版,感到由衷高兴。令我不安的是,新华社社长穆青为杨捷新闻作品选集题词:“记者的报告”,著名记者海棱为杨捷同志题词:“人民记者”,这些名流、权威的笔迹,无论是对杨捷的作品,抑或人品,都做了高度评价。再让我步其后尘,提笔作序,实感为难。但是,读着那一篇篇激情横溢,文字清新、朴实、优美的作品,却使我思绪绵绵,心潮浪  相似文献   

3.
说来惭愧,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并不是我苦思冥想写出的文章,而是别人替我“代挂”的名。然而,却是这“挂名”的第一篇使我义无反顾地踏上“爬格子”这条道路。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对一切事都感到新鲜,往往是一天投出四五篇稿件。只图数量而不求质量,到头来投出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后来,我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彻底弄清通讯、消息、报告文学与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概念,写出的文章也不急于发了。  相似文献   

4.
我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通讯,获得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时候,正值我结束任期、离巴拿马回国。当时我惊疑参半,许久不敢相信一篇匆匆写来的小稿怎能受此殊荣。回国后,许多同志向我祝贺,要我谈心得,谈经验,《新闻知识》等不少刊物也约我写稿谈体会,我更感到不知所措。后来我结合自己采写这篇通讯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了李瑞环同志在评奖会上作的关于新闻要真、要新、要活、要短、使人感到亲切、轻松、喜闻乐见的讲话,才逐步意识到一篇现场短新闻受到这般重视,确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因果关系。细细回顾起来,自有不少感想。我到新华社驻巴拿马分社担任首席记者近四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巴拿马严重政治危机和巴美剧烈矛盾冲突中度过的。我对美国恃强凌弱、干涉巴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满怀激愤,通过报道作了及时的揭露。对美国可能武装入侵也有所预测,早作准备,广泛积累了材料。这样,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我基本上有备  相似文献   

5.
要想把文章写得短些、精粹些,就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话,我是相信的.但有时这样做了,效果却不很理想,这又使我感到困惑.不过,最近一篇稿子改短的过程,使这个困惑开始解除了.8月份,我写了一篇杂谈稿,从初稿到定稿,修改多次,还有1200多字.自己感到无法再短了,便寄给了湖北日报主编《大家谈》的张宿宗同志.9月7日,这篇稿子登出来了.一数字数,800出头,压缩了400多字.自以为无法再短,为什么编辑同志却“短”下来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拿原稿和见报稿作了一番对照.对来照去,终于发现:编辑同志是在提炼主题上花了一番功夫,才使稿子短下来的.我的原稿在“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个主题之下,分段谈了要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领导要亲自作调查、要把调研成果变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步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 “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看到这里,真使人吃惊。我们知道,制作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和大米中所含的蛋白质。这些蛋  相似文献   

7.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8.
许多新闻单位非常重视联系作者、通讯员,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钱江晚报》就是这样。有次,我花了半个多月对杭州市的成人夜校作了广泛调查,写了一篇反映成人夜校面面观的文章,拿给《钱江晚报》副总编来永祥看。来永祥热情接待我,并当即看稿,答复我要与编辑商量一下,不日就刊登了,使我感到这么多精  相似文献   

9.
30年前,我与新闻写作就结了缘。现在,我已年过五旬,仍一直坚持新闻写作,感到写作中蕴含着我自己的乐趣,使我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更富有意义。 新闻写作是个人思维升华的过程。当构思一篇稿子时,会排除头脑中杂乱无章的东西,因为,它要求必须条理清楚。为此,对自己明确了三个字:“高、严、谨”。这样,写作能力大为提高,能使自己捕捉到的新闻信息,很快地疾书成稿,上稿的命中率出乎意料的好。几十年里,我记不清写过多少稿件,反正在中央级、省级、地区级和县级新闻单位上稿已达千余件,多次受到汉中地区和县上的表彰奖励。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里,我在地区和省级新闻单位上搞47篇,在县广播站用稿已突破200篇。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位友人自国外访问归来,写了一篇有关国家的出版方面的见闻。在拿去发表前给我看了。我对收集资料比较热心。对这篇访问见闻中的一些内容和数字,已经不感到陌生了。友人知道了我的想法,提笔就删,一篇稿子所剩无几,再送去发表已没有多大意思,只得作罢! 友人自责出国考察前没有了解一下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致使自己空辛苦一场,劳而无功。其实,这种  相似文献   

11.
我在采訪工作中經常碰到这样一个問题:在报道中心工作时往往容易流于一般化、公式化,写来写去耽不出概念加例子的圈子。一些做編輯工作的同志告訴我,他們在处理稿件中,也感到存在同样的問題。这使我想起抗日战爭时期延安解放日报有一篇談到报道公式化问题的社論,这篇社論說:“报館每天也收到  相似文献   

12.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已经几个月了,连一篇稿子也没能上报,面对领导的询问和战友们的嘲笑,我感到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变得沉默、犹豫起来。我时常有一种崩溃的感觉。这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幽默     
我是画图画的,有时也作文,投寄报纸发表。因为怕丢,就复写一份自己留下。积数十年之经验,越来越感到非留不可了。拿最近一次来说,有家报纸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是我熟识的青年朋友,自然要按时交卷,他也按时登在了报纸上。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才发现1,000字里,只有第二段开头16个字的那一句是我写的,还有一个句点;此外,没有一句是原文。我那篇作文有1,400字,选用了1.14%强,按原稿署名“方成”。因之也越来越感到当编辑之难了。一篇别  相似文献   

15.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16.
刘雁宾 《新闻窗》2007,(1):36-37
翻开尘封的记忆,打开那些保存多年的作品,一条2003年采写的新闻《一村两校发人深思》使我想到了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为自己能采写这样一条新闻而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条消息主要是用电视镜头记录了某村公、私两校强烈的场景反差,暴露出我国西部边远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真实现状,是一篇典型的警示性报道。这篇作品先  相似文献   

17.
“各位同仁你们好,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本报二版拟定本周至年底开办《解难送暖到边关》专栏。稿件为现场见闻、一事一报,1200字左右,配照片,请各位抓紧采写。”去年11月3日,军报军事部后勤组组长刘明学给我发的一则短信,使我这个到报社工作刚刚半年的新记者很是激动,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3个月时间里,我采写的一批稿件,经过编辑部同志的指导和精心打磨,先后有8篇见报,其中有4篇刊发在二版头条位置,有2篇被报社评为好稿。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19.
平时我接触不少写作爱好者,他们中有人感到素材很多,一篇未了,另一篇又成熟了,也有人时常感到没东西可写,恨自己生活范围狭窄,捞不到好素材。对这后一部分人的苦衷,我不大以为然。诚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选取素材,对一个写作爱好者,尤其是新闻写作者来说,是一种优势,但不是唯一的优势,关键还在于你能不能细心的去观察、去积累、去思考。不少人生活在比较阔大的生活范围里,也有条件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生活,也没见他写出多少好作品。相反,有些人生活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编书浮想     
编书浮想谷苇编定一本小书,朋友建议我写一篇“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说老实话,颇使我踌躇了一下。因为,一时似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说是“不知从何说起”。然而,仔细想想,又似乎还有点话好说。中夜扪心,回顾大半生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从“弱冠并柔翰”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