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传媒》2003,(Z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继《大众电影》、《黄金时代》、《故事会》、《知音》、《家庭》、《读者》等引领中国期刊风骚后,生活时尚类刊物已经成为期刊界的新宠,其迅捷的扩张发展速度让业内人士瞠目。由于它们关注都市生活、关注女性、注重个性化,借天时地利占据了都市期刊消费市场的有利位置,受者甚众,且因其受众的消费习惯有别于传统刊物的读者,同时成为广告主的宠儿,其中尤以《时尚》、《瑞丽》和《世界时装之苑》等引进了国外版权的刊物为甚。 正因为这些刊物在知名度、发行、广告等方面的成功,刺激了国内众多的刊物和投资者一窝蜂地加入到了时尚类杂志的战团,报摊上到处挂满了炫目美女作封面的时尚类刊物,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期刊业也步入了健康而又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青年期刊异军突起,以特有的魅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期刊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中国青年》、《辽宁青年》、《福建青年》等一大批青年期刊都是广大青年眼前最亮丽的风景.时至今日,当曾经的青年读者成为如今的青年期刊编辑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大众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期刊与其他传媒之间、期刊与期刊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纪检监察刊物作为期刊界的新生力量,在众多的传媒中,尚属“弱势一族”。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有读者普遍感兴趣的反腐倡廉这一社会热点素材,报道  相似文献   

4.
王燚 《传媒》2002,(6):33-34
2001年,中国期刊市场重新整合。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期刊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变,刊物品种日益增多,《好日子》、《风韵》、《少年文摘》、《读者欣赏》等一批新刊先后创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空间在各领域进一步细分。大众期刊为走出面临的尴尬局面,针对读者阅读追求新、快、美的阅读心理的变化,刊社在不断提高刊物内文质量、包装质量,赋予设计新意的同时,对刊物的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者》是传统大众刊物,2002年的发行量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2001年同期相比,订阅量增长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期刊联盟,我国期刊业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中国期刊业和全球期刊业向更加竞争、开放和相互合作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期刊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普遍存在受众面窄、发行量小、广告空间有限、经营乏善可陈等问题。显然,市场和经营问题已是摆在期刊面前的重大生存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像英国的《经济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没有像美国的《科学》那样的国际著名学刊。然而,一些国际性科技期刊近年来纷纷进军中国,《科学》、《自然》等大牌学术期刊都加大了在中国的约稿力度。这说明我…  相似文献   

6.
从期刊业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刊物的读者定位和市场细分、期刊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销售渠道、定价、融资渠道和途径、期刊促销等方面 ,用《作文大王》案例来说明市场营销理论对中国期刊业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认为 ,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期刊业的实践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类期刊如何才能做大做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报业、期刊业等传媒业,在深化改革中分别进行资产上的重新组合,相继成立了报业、期刊出版集团。这是我国传媒业在新形势下归并和重组的必然趋势,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步骤。将对我国报业、期刊业等传媒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怎样把农业科技类期刊做大做强,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期刊业正在改变依靠国家拨款的运行机制,走出一条归并机构、整合资源、扩大发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集团化运作新路。实践证明,这对于刊物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解决刊物内容雷同,克服市场无序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农业期刊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对此,谈以下几点实践中的体会。一、协同发展,进行集团化运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于2003年对期刊进行整合与调整,把《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科技通讯》、《计算机与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生物技术通报》5种期刊组成联合体,在优化人才配置,资源优势互补,突出刊物特色等方面已凸显效果。1.抓重点刊物,实施旗舰战略,通过以点带面,推进刊物深化。鉴于有些发行量低的刊物,市场性业务又未成长到能起支撑作用,虽然5种...  相似文献   

8.
必须承认,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机关刊物,综合性教育期刊在市场经济时代还没有完全进人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国家机关行政管理改革的日益深化,这类期刊正渐渐失去往日行政保护的优势。目前每况愈下的订数提醒我们,如果再不重视读者,再不强化市场意识,读者迟早要疏远刊物,刊物迟早要被市场淘汰。对期刊而言,市场意识就是读者意识,适应市场就是适应读者,而适应读者的前提就是了解读者的期待和需求。多层次的读者构成,多方面的阅读期待任何刊物都服务于特定的读者群,都有自己特定的角度。综合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如何办出刊物特色《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武兆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科技大潮汹涌澎湃,各类期刊层出不穷。期刊的大发展,导致期刊的大角逐、大竞争。要使自己的期刊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得自身既能生存又能发展的位置和空间,显然期刊必须有...  相似文献   

10.
优质服务是科普期刊的立足之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智 《编辑之友》2006,(3):62-63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在中国成为 WTO的正式成员,中国的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总趋势下,跨入新世纪后的中国期刊业也势必要经历从办刊理念到运作方式全方位的调整和更新.于是,贴近读者,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成为办刊人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和期刊进入市场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出版领域,发行是重头戏。所有报刊无一例外地都想使发行量越来越多,但发行要靠报刊的品牌魅力来吸引读者,而不是靠摊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是以品牌的面貌出现的,品牌是用来识别、代表商品的名称和符号。期刊的品牌也是如此,它是期刊的办刊方针、理念、风格、特色、营销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从事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了为数相当多的读者群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期刊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已有期刊9000余种,像《家庭》、《读者》、《知音》、《故事会》等已经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报刊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日趋实行,加之“入世”在即,期刊界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什么样的期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个期刊人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参考一些专家的意见,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大家注意: 规模:集团化转变目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可以大力度开拓、大幅度流动的期刊集团组织,以求迅速扩大市场直径,产生“滚雪球效应”来推动期刊发展,这已成为我国期刊界的共识。具体办法是:一些质量高、实力强的品牌期刊将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刊物,形成期刊梯队、期刊群体。如,素以改革创新领先于期刊界的《知音》杂志在推出上半月、下半月刊之后,不甘寂寞,继续推进,先后创办《打工仔》、《好日子》等姐妹刊物,以进一步塑造知音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是在兼并的基础上组建的,她目前除办有5种少儿报纸外,还办了《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卡通》、《中学生》、《儿童文学》、《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和《我们爱科学》8种少年儿童刊物,形成了少儿出版的规模化经营。又据新闻出版总署介绍,我国计划在2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创建中国期刊的名优品牌 ,促进我国期刊业更加健康、迅速地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组建了中国期刊方阵。“方阵”从全国870 0多种期刊中遴选出 130 0余种优秀期刊组成。《中国图书馆学报》因刊物质量高、专业学术影响大而入选中国期刊方阵。《中国图书馆学报》将再接再厉 ,不断提高质量和学术水平 ,为发展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图书馆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徐苇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刊物的出路和编辑资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局面.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期刊界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大众文化类刊物的火爆相比,理论期刊要寂寞得多.普遍遭遇到订数下滑、经费紧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培育精品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清 《传媒》2000,(12):25-26
全国现有期刊8000多种,数量较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期刊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刊物要想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发行,成为期刊精品。 什么是精品期刊呢?精品期刊不能仅从可读、时尚、畅销等表象特征来评判,而应有完整的内涵。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版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是出版行业,尤其是期刊业急需面对的现实。而强调期刊的个性特征,在群体中突出自己,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刊特色,这是办好刊物的立足之本,也是期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期刊个性特征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期刊业发展迅猛,期刊数量激增,目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已达近万种。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但是,也应看到,在期刊业的高速运行中,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使一些期刊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问题之一:期刊“浮躁症”流行。一些期刊缺乏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或是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人家脚印走;或是复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是频频改弦更张,今天换内容,明天改刊名,后天变开本,改来改去,不伦不类,一无所成。问题之二:期刊“雷同化”泛滥。有些类别的期刊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分布过于集中。如1996年全国货币金融类期刊就多达1124种,虽然经过多次清理整顿,目前仍达百余种。由于这些同类刊物的内容相仿,读者对象和目标市场相同,因此难免发生“撞车”和激烈的竞争。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媒介融合的理论和我国媒介融合的技术、政策、受众和产业化背景以及3G的发展使我国媒介融合加速,分析了现阶段新媒体与传统期刊业激烈竞争态势和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要构建立体期刊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注重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和期刊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展期刊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佩 《青年记者》2009,(12):56-57
众所周知,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已成为中国期刊业的翘楚。而作为《读者》杂志社在扩张之路上创办的第一份子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以来,沿袭了《读者》主刊的营销策略,但在面对各种市场挑战时依然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期刊市场不断繁荣,通俗文艺期刊的读者,逐渐摆脱了改革初期饥不择食、粗糙选择的状态。由于期刊品种和数量的增加,读者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阅读要求不断提高,刊物之间的竞争也与日俱烈。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创办较早的刊物,《中外故事》在刊物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创办初期获得了较大成功,发行量一直居省内前列,并获得过“华北首届十佳期刊”称号。这使办刊人员长期有一种品牌刊人特有的荣誉感,虽然这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自爱感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固步自封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刊物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不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期刊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一道崭新的风景线,而组成这道风景线的最主要最亮丽的部分是产生于80年代中期的一批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满足广大广播电视受众需求的大文化类期刊,如《大众电视》、《中外电视》、《电视月刊》、《音像世界》等,还有以预告电视节目为主的生活服务类期刊,如《上海电视》周刊、《广东电视》周刊等。这两类期刊从创刊之日起就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群雄争霸”的中国期刊市场上,不仅牢牢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劲旅。相形之下,中国广播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